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襟

胸襟

胸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相关期刊297种,包括思维与智慧、共产党员:上半月、人民论坛等; 胸襟的相关文献由313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少勇、钱国宏、朱文鸿等。

胸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100.00%

总计:359篇

胸襟—发文趋势图

胸襟

-研究学者

  • 姜少勇
  • 钱国宏
  • 朱文鸿
  • 李镇西
  • 沈芬
  • 玄圭
  • 田田
  • 董继兵
  • 陈锦青
  • 丁怀轸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韩一丹
    • 摘要: “杭州是一座具有‘引力波’的城市。引力波可以弯曲时空,这意味着,年轻人在这里没有机会‘躺平’。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创新创业,杭州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这样巧妙地比喻。钱塘两岸宾朋至,鹏程万里正当时。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杭州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
    • 贲友林
    • 摘要: 让学生“贤于”教师,应成为一种教学追求。对此,教师需要胸襟、智慧与修炼。教师的胸襟,是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可能“贤于”自己的现实。教师的智慧,是在学生面前不维护自身“完人”的形象,始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修炼,是永不满足已有的“一桶水”,善于学习,会学习,让自己真正成为持续的学习者。
    • 唐晖
    • 摘要: 对于影视翻拍的乱象,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你对影视翻拍如何看?”若有人如此问及,我恐怕还一时难以作答。一则,答案是明了的。被尊为“乾隆三大家之首”的清代诗人袁枚有言:“大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拾人牙慧”与“自写胸襟”。
    • 童崇德
    • 摘要: 闻世间有言,人到了老年,生活要缓慢而舒适,日子要悠闲而惬意,心境要沉潜而欢畅。虽然有时难免苟且,但“不能没有诗和远方”。诗乃为心志,远方则是眼界和胸襟。有诗没有眼界和胸襟,则志短;远方没有诗,必了然无趣。远方去丰富心志,心志由远方滋润。西藏是早年欲游之地。值逢盛夏疫情稍缓之际,由女儿精心筹划安排,出京乘机取道云南丽江,援请藏胞扎西师傅带车一路西进,跋山涉水,走川过险。
    • 朱研
    • 摘要: 18世纪欧洲诗学中的"感性"范畴与中国清代叶燮《原诗》中所确立的"胸襟"范畴,分别是近世这两大文论体系情感主义诗学中的关键词。在比较诗学视域中审视,虽然二者所由产生的文化根源有很大差异:前者是欧洲经验主义美学、道德哲学与古典的理性主义美学碰撞的产物,后者则是儒家"忧世""伤生"思想的美学生成。但是,由"伤生"情怀所产生的"崇高"在"感性"范畴与"胸襟"范畴中是共通的。强调人格修养向艺术的体验性生成,二者也都体现出道德感受与审美感受的和谐统一。
    • 崔志光
    • 摘要: 人的事业功名,无非是这个人精神气象之外现,因此有"功名看气宇,富贵看精神"的说法。古之君子,雅爱山水者众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子登临名山胜水,仿若见故知好友,不止怡悦身心,更足以扩胸襟开眼界。因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 康瑛
    • 摘要: 母亲今年已经85岁,共育有9个儿女。其中5个儿女伴随着母亲一路走来,或在他们孩提之时,或在他们成人之际,却又像风摧树木一样,安然地倒在了黄土之中。对母亲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哥哥之死。哥哥是我们村上优秀的木工。1993年6月15日早晨,哥哥找来医生,给病中的母亲打上吊针,然后笑着说:妈你小心点,一会徐大夫就换药。说完就出去坐上拖拉机给黄三拉木料。约下午5点邻居王晓月急慌慌来学校寻我,说:你哥哥遇车祸了,在红城医院,你赶快去看。
    • 摘要: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今天的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体验。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在历史阅读中深感此言不虚。我从许多古人身上领悟到深刻的道理,譬如春秋时期的鲍叔牙,他的眼光、胸襟、晶格真的令我受益无穷。
    • 楚爱景
    • 摘要: 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心理等要素的内在布局。格局大小与否说实话是很难定义的,但是一个人是否拥有广阔胸襟却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影响很大。胸怀的大小会让你看见不一样的世界,会让你寻找到生活中旁人看不到的风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