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谣言传播

谣言传播

谣言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203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新闻世界、东南传播、青年记者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灾害人类学及防灾减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谣言传播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肖云鹏、李暾、李茜等。

谣言传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4.9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7203 占比:94.93%

总计:7588篇

谣言传播—发文趋势图

谣言传播

-研究学者

  • 肖云鹏
  • 李暾
  • 李茜
  • 潘晓中
  • 付伟
  • 刘亚州
  • 王静
  • 余雅红
  • 夏志杰
  • 孙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裴蕾; 高彦平; 刘新亮; 宋绍义
    • 摘要: 针对网络中离线状态用户浏览信息存在延迟,辟谣信息可信度和辟谣者个体影响力存在差异的特点,本文基于传染病动力学的经典模型,建立基于时延机制和辟谣机制的新型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网络用户扩展为五大类,并引入辟谣函数表示其他类节点转化为辟谣节点的概率.利用微分动力学和再生矩阵谱半径方法,计算模型平衡点和基本再生数,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实验证明平衡点的存在性以及稳定性.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探究谣言的潜伏期、辟谣信息可信度和辟谣者个体影响力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并与传统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降低传谣者密度,缩短谣言存在的时间,较好地控制谣言的传播.最后从个人行为角度、危机管理角度和技术角度给出有效控制谣言传播的建议.
    • 史高俊; 李涛; 薛冰川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线上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慢慢占据信息交流的主导地位。依托于此,谣言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快、更深、更广。考虑到人们对谣言和真相的兴趣度和政府对真相的覆盖率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类新颖的基于无标度网络的IHRTS谣言传播模型。利用平均场理论对谣言的传播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求出了基本再生数R_(0),证明了谣言消失平衡点和谣言流行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了基本再生数和平衡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理论分析表明:人们对真相和谣言的兴趣度和政府对真相的覆盖率均会影响基本再生数,加大政府对真相的覆盖率有助于减弱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该研究对于控制谣言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姚宇
    • 摘要: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平台上的谣言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有一定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名人事件当中,由于"吃瓜网友"普遍存在窥私、猎奇的看客心理,其敏感神经更易被触及。因此,在名人效应的影响下,混迹于真实信息中的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挤占社会资源,影响着事态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文章将近期发生的名人相关网络谣言作为分析样本,探析网络谣言的传播成因及其特点,并提出规避谣言的相应对策。
    • 吕心怡; 黄贤英
    • 摘要: 为探究谣言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规律,以经典的IESR模型为基础,根据社交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权威性效应、从众效应,以及好友亲密度对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的不同作用,建立用户状态转移的非一致性概率函数,提出一种谣言传播模型ACI-IESR(authority_conformity_intimacy-IESR)。在仿真网络和真实网络中进行仿真实验,分析3种因素如何影响社交网络中的谣言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权威性效应及从众效应能加速谣言在社交网络中扩散和消散,增大谣言的扩散范围。用户与好友之间的亲密度关系,使谣言传播的范围更广。
    • 侯学慧; 冯玉花
    • 摘要: 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与传染病模型的传播很相似,利用改进的传染病SIR模型分析网络谣言传播,通过节点的易感、感染、免疫3种状态反映谣言的传播特性,建立微分方程,根据伯努利微分方程的通解公式,得到预测函数形式。采用Matlab软件,根据案例真实值,使用非线性参数拟合进行建模仿真,得到谣言传播量随时间变化的预测函数表达式。结果表明,网络谣言传播在上升阶段时,遵循SI模型的传播规律;在下降阶段时,遵循改进的SIR模型的传播规律。该模型能够进行网络谣言传播潜伏期的高峰值预测、扩散周期预测及影响舆情传播的指标因素分析等,为网络谣言预警研究提供思路。
    • 陈浩
    • 摘要: 增强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自然免疫反应而预防感染性疾病,减少疾病传播,改善人口的整体健康状况,是疫苗产生的主要目的。尽管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被证实,但仍有一些关于疫苗的谣言传播。目前,COVID-19大流行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幸的是,针对SARS-CoV-2的疫苗已经陆续批准使用。以下针对一般疫苗和COVID-19疫苗的主要谣言进行逐一澄清,并强调这一重要医疗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 张宇
    • 摘要: 不少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如今科学昌明,为何谣言却从未消失,反而信谣者中还不乏高知人士?”作为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专家,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很多人不懂得谣言的本质和传播规律,也包括造谣者在不断地改变制造谣言的策略。写了这么多期稿件,无论多奇葩的谣言都分析过。但深感谣言众多,凭一己之力恐难讲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十分有必要为大家总结一下究竟在生活中该如何识别谣言。首先,要了解谣言是怎么来的、制造谣言的目的是什么、影响会有多大。
    • 方冰; 刘笑影
    • 摘要: 社交网络谣言转发行为是指用户是否转发特定谣言。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谣言在群体中的传播规律,鲜有针对个体传播行为的研究。基于信息传播理论,研究首次提出两类谣言个体转发影响因素的框架:谣言发布者以及谣言内容对个体的影响力。研究使用NLP相关技术和复杂网络分析算法等技术计算出相关特征;最后使用常见分类算法进行预测用户是否转发谣言。基于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谣言转发的准确性。
    • 赵婷; 顾天钦
    • 摘要: 谣言作为古已有之的概念,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挑战。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对20年来谣言领域的CSSCI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梳理了该领域的学科来源、重要期刊、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的主要议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发现,技术治理视角、专业性议题分类研究和跨学科合作是中国谣言研究领域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
    • 吴日铭; 韩益亮; 郭凯阳; 李永斌
    • 摘要: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通过信息推荐平台的谣言信息传播成为了谣言传播的重要方式,构建推荐模式下的谣言传播模型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考虑到推荐机制对用户的分割效应,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根据人物相似性将网络用户划分在不同的传播域,定义了传播域中用户与信息的交互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谣言信息热度和平台用户密度的谣言传播模型,并对影响谣言信息传播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发现:在推荐机制下,人们对信息的接受率主要是受信息本身影响;在推荐平台上,增大谣言信息传播阈值有利于阻止谣言的传播;谣言的接受率越大,对辟谣信息的加入时间要求越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