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误差预测

误差预测

误差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3448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0(EBM2010)(2010年工程和商业管理国际会议)、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会议等;误差预测的相关文献由777位作者贡献,包括焦黎、王西彬、王时龙等。

误差预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3448 占比:99.93%

总计:113532篇

误差预测—发文趋势图

误差预测

-研究学者

  • 焦黎
  • 王西彬
  • 王时龙
  • 解丽静
  • 万敏
  • 安德鲁·D·贝利三世
  • 张卫红
  • 理查德·怀斯
  • 萨拉瓦纳普里亚·西里拉曼
  • 刘佳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正伟; 袁俊英
    • 摘要: 针对传统孔道磨损误差预测方法中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光栅传感技术的桥梁预应力孔道磨损误差预测方法。根据桥梁预应力孔道的实际结构,搭建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下设置测点,安装光栅传感器设备从而采集预应力数据,得出桥梁预应力孔道磨损的实际监测数据。估算桥梁有效预应力和磨损量,通过与监测数据的相减计算,得出孔道磨损误差的预测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结论:与传统孔道磨损误差预测方法相比,设计预测方法的磨损量预测误差降低了0.55 MJ,即在预测精度方面更具优势。
    • 李振华; 陈兴新; 蒋伟辉; 卢梦瑶; 李振兴
    • 摘要: 针对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文中首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基于弹性网络因子筛选的方法,得到影响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误差的主导因素是环境参量温度和电气参量负荷;再利用机器学习的线性回归模型弹性网络对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进行误差预测,同时为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和过拟合的问题,使用了交叉验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所提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SVM和KNN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例结果表明弹性网络对误差的预测有更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解释性。
    • 彭雅奇; 李冲辉; 王倚文; 魏武雷; 丁柏超; 刘仰前
    • 摘要: 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中的重要误差源之一.目前在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Klobuchar参数模型,但是该模型的改正率仅能达到60%左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度需求.将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assessment system,iGMAS)发布的高精度电离层格网数据作为对照,对Klobuchar电离层模型误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在中纬度区域误差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为进一步提高Klobuchar电离层模型在中纬度区域的改正精度,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Klobuchar电离层误差预测模型,并以2019年10月的采样数据为例进行误差预测.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对中纬度区域电离层延迟提供误差补偿,可将精度提高到90%左右.
    • 李振华; 郑严钢; 李振兴; 徐艳春; 邾玢鑫; 刘颂凯
    • 摘要: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长期运行后的准确度退化问题.现行的方法有定期离线校验和在线校验,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互感器的误差变化,后者需要标准器并网运行,无法大规模应用.基于这一现象,文中提出了基于传递熵和小波神经网络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误差预测方法.先根据传递熵分别选取比差和角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筛选所得的因素作为输入量,建立小波神经网络的误差预测模型,并对其仿真测试.实验表明,对比差的预测误差低于5%,对角差的预测误差低于10%,文章方法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的互感器状态监测.
    • 魏敏; 张绍兴; 肖斌; 段小勇
    •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进步,而作为工业生产重要工具,五轴机床生产加工的零件轮廓如果产生较大误差,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产品质量。所以,需要对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探讨,从而摸索降低轮廓误差有效方案。利用侦测意特利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进给轴与待加工零件相关信息,构建误差预测方案,可以实现对生产零件外部轮廓预测误差,对于提升零部件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吕盾; 罗世有; 王大伟; 汤洪涛; 赵万华; 卢秉恒
    • 摘要: 为了准确分析五轴联动轨迹误差,从而提升零件加工效率,提出了考虑几何误差和跟随误差的五轴联动轨迹误差预测方法,在加工前或加工中预测在某选定机床上加工某轨迹的轨迹误差,提前判断选定机床是否能够满足零件轮廓误差的要求,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所提方法将位置相关的30项几何误差表征为函数,将位置无关的11项几何误差表征为常量,读取各轴指令位置序列和光栅检测位置序列,合成了包含跟随误差和41项几何误差的刀轴矢量轨迹,实现了五轴刀心位置轨迹误差及刀轴姿态轨迹误差的预测,并选用AC双转台立式五轴机床加工S形试件,对所提五轴联动轨迹误差预测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指令轨迹和预测轨迹均呈现出S形,预测轨迹相对于指令轨迹存在一定偏差,呈现了几何误差和跟随误差的影响;实测轨迹与预测轨迹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曲线均反映出部分尖峰特征,说明预测算法的正确性.
    • 潘冬
    • 摘要: 加工精度作为数控机床工作性能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极易受到伺服系统性能、机床结构、工艺参数或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多轴多工位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加工精度误差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精准地预测出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误差,且预测效果会随着误差的增加而提高.
    • 魏敏; 张绍兴; 肖斌; 段小勇
    •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进步,而作为工业生产重要工具,五轴机床生产加工的零件轮廓如果产生较大误差,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产品质量.所以,需要对五轴机床加工零件轮廓误差预测方法探讨,从而摸索降低轮廓误差有效方案.利用侦测意特利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进给轴与待加工零件相关信息,构建误差预测方案,可以实现对生产零件外部轮廓预测误差,对于提升零部件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石颜龙; 田春苗; 阿勇嘎; 季泽平; 郭世杰
    • 摘要: 为了更精确地对精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进行高性能预测以提高其准静态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蛙跳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FLA–SVM)方法,对进给系统热误差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寻优.首先,采用谱系聚类法和相对熵提取对进给轴热误差作用较大的测点,实现关键敏感测点优化;其次,基于SFLA的SVM关键参数精准快速寻优,建立SFLA–SVM的热误差预测模型;最后,在精密三轴数控机床上进行预测模型性能对比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相对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和遗传算法及BP网络(GA–BP)方法,基于SFLA–SVM预测的热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58.53%和66.0%.
    • 郭景浩; 张立强; 王勇; 刘钢
    • 摘要: 针对薄壁件镜像铣加工过程中,铣削侧和支撑侧的相对位置和方向误差严重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由误差预测模型和误差补偿策略组成的同步运动精度补偿算法.误差预测过程应用了一种基于形函数的插值算法,能够预测镜像铣工作空间中任意期望位置的相对位置和方向误差.误差补偿过程将铣削侧的刀位作为参考,对支撑侧的刀位进行补偿,然后分别生成数控(NC)代码.经过加工测量实验,补偿后的相对位置和方向精度分别提高了73%和60%,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