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科学
设计科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5638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时代经贸、科技管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国际会议、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等;设计科学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友柏、金磊、陈玉和等。
设计科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638篇
占比:99.78%
总计:115894篇
设计科学
-研究学者
- 谢友柏
- 金磊
- 陈玉和
- 凌峰
- 刘建一
- 刘杨
- 刘璇
- 常立杰
- 张惠忠
- 张朋柱
- 李嘉
- 李福秀
- 王续琨
- 胡飞
- 郑江波
- 郝英奇
- 阳杰
- 陶黎娟
- 丁伟
- 万晓安
- 严建英
- 乔利利
- 乔延江
- 于成立
- 于申云
- 仇向洋
- 付伟
- 代晨晨
- 仲立新
- 任雷
- 何有幸
- 余海波
- 余雯
- 余非石
- 侯光文
- 侯悦民
- 侯进祥
- 侯雨婷
- 俞萍
- 倪文希1
- 傅建陈
- 兴农
- 冷少伟
- 凌峰2
- 刘倩
- 刘兴
- 刘兴华
- 刘建一1
- 刘征
- 刘忠荣
-
-
范忆慧
-
-
摘要:
“大设计”时代,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在整体设计思维指导下,在建筑设计、服务设计与教育设计过程中,深度融合了设计科学思维和方法。未来,图书馆界应通过探索交叉融合的创新领域、建立交叉融合的多种路径、打造交叉融合的馆员团队,进一步推动设计科学与图书馆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体验经济时代的图书馆服务质量与价值。
-
-
李潇霖;
丁伟;
叶俊男
-
-
摘要:
更好地理解设计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脉络及趋势。综合利用Python数据分析和Citespace、Gephi两个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以1989年1月-2021年5月的CNKI数据库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对国内设计竞争力的主要研究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及时间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作者及机构发文数量、研究关键词、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图谱。分析了当前设计竞争力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指出了设计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
-
谢友柏
-
-
摘要:
文章分析了1945年范内瓦·布什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报告,以及2020年拉什·霍尔特为报告撰写的导读以及相关评论中可能给予我国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启发。研究结果表明,从科学研究到实际应用的线性模型或象限模型都说明取得创新成果之前,有若干需要深入细致研究的不同特性,需要不同慎重对待的阶段,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其中特别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以创新而不是科学研究为抓手固然有更强大的号召力,然而如果不充分研究得到创新成果前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采取适合时代进步和我国国情的有效应对措施,我们的科技创新战略将事倍功半。同时,文章也关注了这些报告和评论的重要缺陷,它们都没有提及知识在这些阶段之间流动这一极其重要的事实,没有提及控制知识流动的是对承前启后具有决定意义的、连接这些阶段的设计环节,没有提及设计的基本共同规律和要共同遵守的法则——设计科学这样一个基础研究领域,因而未能阐明知识在这些阶段中流动所产生的作用,特别是未能指出设计是知识流向创新的桥梁和纽带,设计可能使科学研究成果流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也可能使科学研究成果流向危害社会的灾难。这些报告和评论未能就不同时代和不同国情对科学、人才、知识之间联系和政策措施的不同作出本质上的阐述——这也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战略需要特别注意研究的。基于以上认知,文章提出中国在科技创新中处理科学、人才和知识关系上,需要有一条不同的道路,并概括介绍了一个研究20多年的关于这条道路的解决方案——分布式设计知识资源环境。
-
-
李梦豪;
王恒
-
-
摘要:
进度条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科学的进度条设计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目前进度条设计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反映系统进度的进度条,而对反映用户自身任务进度的进度条缺乏关注.本文从一般评价理论的角度关注了此类进度条的设计问题,并利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证明了较减速进度条,加速进度条能显著提高用户满意度.这为进度条设计的研究提供了补充,也为现实中的进度条设计者提供了借鉴.
-
-
席涛;
周芷薇;
余非石
-
-
摘要:
目的智能时代的设计学研究正面临创新和转型,探索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法、开拓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传播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赋能中国特色设计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智能时代设计学研究的新目标。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导向,实证研究为基础,运用计量、大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对本体论进行定量研究;采用科学实验的生理信号识别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有效性,基于可用性测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量化用户体验,获得有效精准的用户数据;设计科学方法是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设计整合方法。
-
-
胡飞;
米江辉
-
-
摘要:
目的辨析"人工科学""人居环境科学""事理学"的本质属性和共性特征,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可能性方向。方法首先,采取文献法,回溯人工科学、人居环境科学和事理学的提出及其相关成果,并借助VOSviewer工具分析三者在国内的发展状况,重在厘清理论脉络、理论应用及其对学界和业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运用比较法,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思维、研究途径三个维度逐一展开,重在总结三者在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的特性与共性。结论人工科学、人居环境科学、事理学在学理上具有同一性,可将"人工科学"作为世界设计学科共性基础理论之一,将"人居环境科学""事理学"视为世界设计理论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
何有幸;
黄森慰;
陈世文;
黄可扬
-
-
摘要:
【目的/意义】农村生活垃圾占据我国垃圾总量的“半壁江山”,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既是现实所需,也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借鉴设计科学理论系统开发的宗旨,在综合分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政策框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已有研究和地方生活垃圾治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构。【结果/结论】最终构建了由资金保障体系、德治与法治体系、管理体系、收运处置体系和参与共建体系5个子系统组成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并从培养环保新村民群体、建立农村垃圾治理基本服务标准、提高收运处置环节的效益效能、优化管理机制与监督激励、建立完善乡村环境污染惩罚条例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言。
-
-
徐晓东
-
-
摘要:
近年来学习科学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教育和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方法论,并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相关者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笔者带领团队翻译的《剑桥学习科学手册(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为我们展示了学习科学对当前以及未来教育改革所担负责任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指南,它是一部设计科学的指引.本篇评论以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取向、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为线索,概括了该手册令人鼓舞的学习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揭示了基于学习科学开展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是问题引发的研究、数据驱动的决策、知识驱动的设计、技术驱动的行动.
-
-
贺敏敏
-
-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构建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势在必行,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
-
于成立
-
-
摘要:
随着中药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中药质量的控制,对中药质量源设计的需求越来越严格,所谓的药品质量源设计在科学制药领域位于前列,是科学制药领域的总和,该方法在药品的研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从开发到生产还是到流通的过程中,中药质量的控制都源于设计方法.而重中药设计的过程必须遵循中医药理知识的指导下才可以进行,提高中药制药的质量问题,为临床防病治病提供需求.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从中药质量源于设计角度出发,对中药方剂设计、中药药物设计等做出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寻找到中药制药工艺路线设计内容,提高中药设计效率,为今后的中药制药设计提供有利的帮助.
-
-
徐媛媛;
周之澄;
周武忠
- 《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9 东方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为探索如何将东西方文化基因进行提取比较和揉捏整合,利用多元文化推动创新设计和产业发展,2019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9东方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艺术、设计、科学、人文领域的国内外资深专家、研究学者与企业先行者,围绕“东西方设计比较”、“设计理论创新”、“开放的设计教育”与“体验创新&设计赋能”四个论坛专题分别发表演讲报告.从论坛主题、国内外设计研究、设计教育、业界动态与新式思考这几个维度对此次论坛的大会报告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与阐述.
-
-
-
-
刘兴华;
梁基超
- 《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前主流的管理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解释性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很难给管理实践者提供帮助,因此国外一些学者呼吁管理研究应该回归应用性研究的方向,提出管理设计学的概念,并界定管理设计学就设计管理实践的“技术规则”.本文详细分析了“技术规则”思路的局限性,认为管理设计学应该是“管理设计理论”的新思路,界定了管理设计理论的概念,区分了和工程设计的区别、和其他管理研究的区别,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也可行的新研究领域.
-
-
廖列法;
王刊良
- 《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首先分析了以技术为中心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不同点,接着分析了用户中心所包含的内容,在介绍设计科学和行为科学研究范式内容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周期,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用户多方面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中心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框架UCISDC,并详细分析了开发周期各阶段理论化证明和系统评估的内容和方法,最后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