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讥讽

讥讽

讥讽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思维与智慧、青少年日记、文史博览等; 讥讽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桃知了、吴柯敏、徐观明等。

讥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100.00%

总计:140篇

讥讽—发文趋势图

讥讽

-研究学者

  • 桃知了
  • 吴柯敏
  • 徐观明
  • 李铁
  • 纪亚利
  • 三秋树
  • 乔宏丽
  • 乙常青
  • 于丽
  • 云长万丈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桃知了
    • 摘要: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尊重他人的信仰、爱好,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尊重别人的情绪,尊重那些恐惧和悲伤,也同样重要。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时刻:生来就害怕某样东西,结果被人嘲笑——“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因为某件事情而感到悲伤,结果被人讥讽———“这有什么值得难过的”。
    • 明德伦
    • 摘要: 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一般是这样炼成的:他从小就有目标,并且肯为目标付出努力,被小朋友们嘲笑也不放弃。有朝一日他终于发现自己的目标其实真的价值不大。但即便如此,他也只会修改目标,而不会改变行为模式。于是,或迟或早他会成功。但是,假如小朋友们嘲笑时父母也嘲笑;假如他为目标无价值伤心时父母不是开导而是无视或者讥讽,他就会从此不可逆地转为“没出息”。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从此患上选择恐惧症。
    • 田七喜
    • 摘要: [谁的青春不迷茫,过来人告诉你怎么办]1前段时间参加同学聚会,其间聊到了当年的高考第一名干什么去了。其中几个同学用看笑话的语气讥讽说:"当年他就是一个书呆子,只知道做题,现在估计也混得不怎么样,你看连同学聚会也不敢参加。"当年那个高考第一名混得怎么样?似乎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话,要暗暗印证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对的,死读书的人没有好下场。
    • 孙光礼
    • 摘要: 春风轻轻吹拂大地,果园里的果树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朵,汇成一片壮观的花海。唯有无花果树静静地立在一旁,枝头上见不到一朵花,甚至连嫩芽还没有发出来,显得与周围环境有些不协调。一只猴子路过果园,他先看了看四周鲜花盛开的果树,又瞅了瞅枝头光秃秃的无花果树,抬头讥讽道:“哼!连朵花都不会开,你也能配得上住在果园里?”
    • 蒙攀
    • 摘要: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者竺可桢,从小就聪明好学,唯有一点不足,就是体质太弱。他单薄的身子骨成了同学们讥讽和嘲笑的把柄,甚至有同学在背后对人打赌说他活不过二十岁。竺可桢听后十分气恼,但一想同学说的也是事实。当时竺可桢的理想是当一个科学家为国争光,现在听到同学这样说,心里非常不服气。
    • 王举芳
    • 摘要: 他自幼被认为是个低智商的人,上学的时候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讥讽,父亲每天对他"横眉冷对",母亲也总是对着他叹息。为了避开"鄙夷"的目光,他从小习惯了低头走路。初中一毕业,父亲就托人给他找了一个在垃圾场分拣垃圾的活。整日对着那些垃圾,他觉得自己还不如一块垃圾,垃圾至少还有人分拣,而他没有人在意。
    • 桃知了
    • 摘要: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尊重他人的信仰、爱好,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尊重别人的情绪,也同样重要。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时刻:生来就害怕某样东西,结果被人嘲笑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因为某件事情而感到悲伤,结果被人讥讽这有什么值得难过的。可生而为人,不可能无所畏惧,也没有人会永远斗志昂扬。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应该拥有情绪自由的权利。
    • 桃知了
    • 摘要: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尊重他人的信仰、爱好,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尊重别人的情绪,尊重那些恐惧和悲伤,同样重要。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时刻:生来就害怕某样东西,结果被人嘲笑——"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因为某件事情而感到悲伤,结果被人讥讽——"这有什么值得难过的"。
    • 殷贤华
    • 摘要: 我接到大学同学钱金银的邀请函,地点定在全城最昂贵的酒店,所有费用由他的公司承担。钱金银?我怎么想不起来了?我对二毛说,我的印象有点模糊。你那时成绩好,又是班干部,当然不在意钱金银这种身材矮小单薄、其貌不扬,而又沉默寡言、成绩很差的同学了!二毛略带讥讽地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