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解热

解热

解热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3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96篇;相关期刊363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会议、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2006年国际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论坛等;解热的相关文献由3475位作者贡献,包括邓文龙、李兴平、杨万泰等。

解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5 占比:56.5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58%

专利文献>

论文:596 占比:42.91%

总计:1389篇

解热—发文趋势图

解热

-研究学者

  • 邓文龙
  • 李兴平
  • 杨万泰
  • 白筱璐
  • 赵京波
  • 常军
  • 彭晓峰
  • 梅全喜
  • 雷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真; 黄廉展; 邢高畅; 高宏锦; 杨宁; 宋佳媚; 丁选胜
    • 摘要: 目的考察银马解毒颗粒、肺力咳合剂、桔贝合剂、复方鲜竹沥液的平喘、解热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豚鼠哮喘模型和大鼠脂多糖发热模型,通过观察豚鼠引喘潜伏期及测定大鼠体温考察银马解毒颗粒、肺力咳合剂、桔贝合剂和复方鲜竹沥液的平喘、解热作用。结果平喘试验结果表明,给药3、5、7 d后,与正常组相比,银马解毒颗粒、肺力咳合剂、桔贝合剂和复方鲜竹沥液均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5)。解热试验结果表明,给药3、5、7 d后,给药组多个观察点的体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相比较而言,银马解毒颗粒组起效较快,维持时间更长,且体温反应指数和体温最大上升高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银马解毒颗粒、肺力咳合剂、桔贝合剂、复方鲜竹沥液均具有平喘、解热作用。四种制剂的平喘作用强度相当;银马解毒颗粒的解热作用较强且稳定,且具有时效关系。
    • 陈升富; 李晓琳; 王维刚; 杜玮泽; 李茂星
    • 摘要: 发热是机体受到感染和炎性疾病的标志,持续高热会导致细胞变性,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时会影响大脑神经及组织功能。虽然发热过程常见而又普通,但其病理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如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等。大量研究表明,传统中药复方及其活性组分可以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介质(PGE_(2)、cAMP),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效抑制体温病理性升高。本文总结PubMed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就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解热作用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利用传统中药治疗发热,挖掘新型退烧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 白雨鑫; 童荣生; 李晋齐; 陈韵蓓
    • 摘要: 目的对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的药效、毒性展开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通过最大给药量实验评价其急性毒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别观察颗粒改制前后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虎杖解毒颗粒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日剂量的218倍和200倍,小鼠均未死亡,生存状况无异常;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结论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毒性及药效无明显改变,制剂毒性低,具有一定抗炎、解热作用。
    • 陈良; 徐晓琴; 郭玉东; 买迪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 摘要: 目的研究感冒双解颗粒解热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干酵母和家兔细菌内毒素解热模型,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感冒双解颗粒浸膏粉,观察感冒双解颗粒对发热模型动物体温的影响,考察解热作用强度及时程。结果感冒双解颗粒浸膏粉高剂量组(1.7 g浸膏粉/kg)在给药后1.5~4 h能明显抑制干酵母模型大鼠体温升高,降温幅度约为0.7°C,而各剂量组对细菌内毒素模型家兔的体温升高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感冒双解颗粒对溃烂等炎症引起的体温升高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 叶晓楠; 朱路文; 亢玉莹; 梁润昱; 王琳晶; 李书霖; 王有鹏; 唐强
    • 摘要: 目的研究连花解毒合剂的解热、抗炎、止咳及祛痰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连花解毒合剂的解热作用;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连花解毒合剂的抗炎作用;通过小鼠浓氨水引咳实验及气管酚红排泌实验分别观察连花解毒合剂的止咳和祛痰作用。结果连花解毒合剂可以降低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肿胀度,减少由浓氨水引发的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结论连花解毒合剂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止咳及祛痰作用。
    • 孙皊; 沈存思; 廖颖钊; 单进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成药羚珠散(Ling-Zhu-San,LZS)和西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对幼龄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其代谢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平台、多变量统计技术和通路分析等方法,通过系统的代谢组学分析,确认治疗前后大鼠脑组织中代谢物水平变化;通过体温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考察大鼠体温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的含量。结果大鼠脑内与TCA循环、色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和花生酸代谢相关的16种显著改变的代谢物(P1.5)被认为是潜在的发热生物标志物,而联合用药后这些代谢物的浓度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羚珠散和对乙酰氨基酚联用较单药解热效果最佳。结论羚珠散和对乙酰氨基酚联合用药对幼龄大鼠的解热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脑内代谢紊乱相关。
    • 郭健敏; 富力; 秦丽莉; 陈文培; 代彩玲; 梁纯; 吴琪琪; 杨威
    • 摘要: 目的研究连翘苷(phillyrin,KD-1)体内外抗病毒及解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胞模型,检测SI指数,考察KD-1体外抗病毒活性;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检测血凝滴度、肺指数、肺组织病理,探究其体内抗流感病毒和肺炎的作用;建立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检测体温以及血浆和下丘脑组织体温调节及炎症相关因子,考察其解热作用机制;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对接结果采用PyMol软件绘制。结果KD-1对H3N2、RSV、E71、AdV-3、HSV-1和HSV-2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I>2);KD-1可减少感染肺组织血凝滴度,降低肺指数,并减轻肺部病变,特别是对间质性肺炎作用明显;KD-1可明显降低发热大鼠体温,其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浆和下丘脑中的PGE_(2)和IL-1β水平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KD-1与α-MSH、IL-1β、PEG_(2)、AVP、cAMP等蛋白结合能均<-5 kcal·mol^(-1)。结论KD-1具有较明显的抗病毒、解热和改善肺部炎性病变作用,推测其可通过“标本兼治”综合作用起到抗流感的功效。
    • 曾平; 闫玉梅; 郁红礼; 吴皓; 陶兴宝; 谢雨薇; 程砚秋; 王彩霞; 王贺鹏; 陈劲松
    • 摘要: 目的研究胆南星拮抗热性惊厥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炎症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干酵母混悬液及戊四氮溶液构建热性惊厥小鼠模型,考察不同剂量胆南星水提物对模型小鼠肛温、惊厥潜伏期及惊厥持续时间的影响,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cAMP、PGE_(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COX-2、iNOS、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表达,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胆南星高剂量组能够降低模型小鼠肛温(P<0.05),延长惊厥潜伏期(P<0.05),缩短惊厥持续时间(P<0.01),上调GABAAR蛋白表达(P<0.05);同时降低血清cAMP、PGE_(2)水平(P<0.01),改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下调脑组织COX-2、iNOS、GFAP蛋白表达(P<0.05),降低海马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胆南星具有良好的抗热性惊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解热、拮抗脑组织炎症有关。
    • 杨庆芳; 彭彦; 刘辉; 娄懿
    • 摘要: 目的:基于小鼠耳肿胀模型与家兔发热模型研究蒲丁颗粒解热抗炎的药效作用。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与脂多糖致家兔发热模型,通过对小鼠肿胀率以及家兔体温变化的检测,观察蒲丁颗粒剂的抗炎与解热作用。结果:蒲丁颗粒剂中、高剂量给药组较模型组肿胀率显著下降(P<0.05);蒲丁颗粒高剂量组在1.5~5.0h时,体温下降明显(P<0.01),中剂量组在2.5~5.0h时较模型组体温降低,低剂量组在2.5h时较模型组体温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蒲丁颗粒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的药效作用。
    • 刘学武; 张乐佳; 宋军; 吴颖; 邹振兴; 徐康平; 陈静; 张宗利
    • 摘要: 目的探讨蓝金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表证)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体内、体外实验考察蓝金口服液的抗菌和抗病毒药效作用。采用小鼠乙酸扭体实验、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大鼠足趾汗液分泌实验分别考察蓝金口服液的镇痛、解热和发汗作用。结果蓝金口服液对多种临床分离菌均有体外抑制作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25~200 mg/mL;蓝金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IC_(50)分别为3.50、6.58 mg/mL,安全指数SI分别为194和147。体内研究显示,蓝金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小鼠感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甲型流感病毒后的死亡率,显著延长生存天数,并显著减小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的肺指数。蓝金口服液具有显著的镇痛、解热和发汗作用。结论蓝金口服液对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表证)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