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管理
血站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286291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经济视野、中国保健、中国卫生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中国输血协会第七届输血大会、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医院文化建设与践行核心价值观高层论坛等;血站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雅芹、原碧玲、吴江亭等。
血站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6291篇
占比:99.93%
总计:286488篇
血站管理
-研究学者
- 何雅芹
- 原碧玲
- 吴江亭
- 王鸿捷
- 赵莉华
- 郝丽丽
- 闫爱美
- 刘庆佩
- 刘敬玉
- 姚建敏
- 孙启俊
- 孙贵杰
- 寇文杰
- 常缨
- 张勇
- 张琴
- 李春芳
- 李璐璐
- 李铨
- 栗芳
- 牛宏伟
- 石海鹏
- 范军
- 范杰先
- 董向东
- 詹初航
- 赵小娟
- 赵淑芳
- 邱玉霞
- 钟利平
- 陈国年
- 顾彦
- QU Liwei
- 丁义福
- 严整萍
- 于保田
- 于冬华
- 于红丽
- 于金华
- 付海忠
- 任守江
- 任艳丽
- 任艳琴
- 何秉洪
- 余薇
- 余进
- 侯广安
- 兰春红
- 兰艳红
- 关亮
-
-
赵小娟;
陈娜;
滕亚莉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原则进行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5月,其中2020年4—10月来血站采血的680名人员为常规组,接受常规管理,2020年11月—2021年5月来血站采血的698名人员为试验组,接受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献血人员满意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供血差错事件以及血液检测不合格事件。结果经过护理质量管理干预后,试验组人员献血过程中非常满意人数较多,总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其各类不良献血反应总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两组供血差错事件总发生率,试验组为0.7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血供血期间,以质量控制为重点做好护理管理,优化各项护理服务流程,对提高血站整体供血质量与献血人员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
-
-
王志效;
黄海燕;
常洪劲;
孙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济宁市中心血站收治的100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7月,试验组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1月,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输血管理时,由医务人员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案;试验组患者在接受管理时,医务人员采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对比输血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输血满意度评分与输血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输血安全管理时,将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提高血站的输血质量和满意度,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应用。
-
-
林超凌
-
-
摘要:
“十四五”期间,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态势既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保障,也对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完善档案科学和规范管理、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编研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探索区域协同发展创新等进行阐述,持续提升血站档案管理水平,助力血站献供血事业发展,实现“十四五”期间血站档案管理水平高质量发展超越。
-
-
陈玉燕;
连晓征;
陈惠民
-
-
摘要:
目的 分析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血站中心的60名采供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60名,2019年1-12月,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后)和对照组(60名,2018年1-12月,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前).结果 对比两组采供血人员管理水平、差错事件发生机率、血液报废率,观察组管理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优,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机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观察组血液报废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站中心实施差错管理方式,能提升采供血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血液报废率,提升血站的血液质量.
-
-
何雅芹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血站管理工作中,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血站的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完善,逐步构建了血站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血站采供血数据资源的共享,有效优化了血站的工作管理模式,提高血站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对如何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血站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使血站的采供血环节更为专业、标准和规范,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
-
顾敏华
-
-
摘要:
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宗旨.血站实际工作中,应专注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目标,在落实各项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质量和劳动保障、血培养员工支付精神和冒险精神的顺利发展,并促进有效管理和血站基本血液.本文分析和讨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血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希望为中国基层血站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
-
-
窦彦华
-
-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前进以及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体质改革持续深入,同时民众对于健康重视度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也有所提升.现今,我国政府对于采供血相关机构的管理不断科学并规范,但伴随人们思想的改变以及需求不同,医疗服务量也随之不断的增加,对于血液需求供不应求,因此血液的安全性以及血站的管理强度成为目前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民众的血液采集以及血站依法实行献血者招募活动,均需要依靠献血者档案来作为强有力的凭证,血站通过将采供的血液过程以及最终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加以记录并完整的保存下来,可作为采供血业务档案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构成支架.想要保障输血安全性,做好血站工作,就必须要合理利用、建立并管理好献血者档案,本文针对安全输血以及血站管理中创建献血者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
-
陈翀
-
-
摘要:
血站的质量管理对于保证输血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差错管理有利于提升血站的管理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差错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对差错加以纠正,有利于不断完善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
-
-
刘莹
-
-
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代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相比较以往的历史,资源共享更加突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大量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也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同样,在血站中,计算机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这就使得血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本文立足于血站管理,研究计算机在其中的应用。
-
-
QU Liwei;
瞿丽玮
- 《2014中国输血协会第七届输血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探讨伦理及伦理文化在血站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上海血液中心运用伦理文化,建立血站核心价值观,树立服务理念和处理员工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医学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经验.总之,将伦理道德规范运用于血站管理和血站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单位凝聚力、对献血者和受血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促进医疗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后平钦;
余薇
-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医院文化建设与践行核心价值观高层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输血事业的发展,血站文化已逐步融入血站管理实践中.而血站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全体职工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要紧抓使命,来源于职工,狠抓落地.一般采用专家组讨论、专题讲座、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广泛研讨等方式提炼核心价值观,并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核心价值观落地.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最终汇集成强大力量,有力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
-
-
-
-
-
-
赵淑芳;
高春芳;
蒙俊玲;
卫舒宾;
于金华
- 《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在采供血过程中的采取适合的措施,降低血液的报废,充分科学合理地使用珍贵的血液资源.rn 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4月包头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本时间段内总体报废率为8.13%,由检测不合格造成的报废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中ALT报废率为0.87%;HBsAg报废率为0.55%;梅毒的报废率0.56%.非检测性不合格以乳糜为主,其报废率为4.9%;不足量报废率为0.22%.rn 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咨询及初筛工作,加大和巩固固定的献血者队伍,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加强对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发放等各环节的管理,可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
-
-
赵淑芳;
高春芳;
蒙俊玲;
卫舒宾;
于金华
- 《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在采供血过程中的采取适合的措施,降低血液的报废,充分科学合理地使用珍贵的血液资源.rn 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4月包头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本时间段内总体报废率为8.13%,由检测不合格造成的报废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中ALT报废率为0.87%;HBsAg报废率为0.55%;梅毒的报废率0.56%.非检测性不合格以乳糜为主,其报废率为4.9%;不足量报废率为0.22%.rn 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咨询及初筛工作,加大和巩固固定的献血者队伍,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加强对采集、检验、制备、储存、发放等各环节的管理,可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