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清除率
血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447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四川体育科学、湖州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急诊分会换届会议、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2017学术年会等;血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芳、周建新、王群思等。
血乳酸清除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478篇
占比:99.95%
总计:134552篇
血乳酸清除率
-研究学者
- 刘芳
- 周建新
- 王群思
- 肖敏
- 袁媛
- 金志鹏
- 陈晨
- 韩旭东
- 严洁
- 乔立兴
- 乔鲁军
- 买金荣
- 于巍巍
- 于湘友
- 何云
- 何小峰
- 何永康
- 余美红
- 傅小雨
- 冯永文
- 冯艳
- 冷建春
- 凌鹏
- 刘巍
- 刘巍1
- 刘易林
- 刘鑫
- 利君
- 卓慧
- 卜会驹
- 卢涛
- 叶辉
- 吕艳琪
- 吴允萍
- 吴允萍1
- 吴娜
- 吴明
- 吴海燕
- 吴金平
- 哈斯
- 唐丽
- 唐杰
- 唐璐
- 姜悦
- 姜辉
- 孙华
- 封凯旋
- 尹润彬
- 崔惠芬
- 崔曼丽
-
-
石小坚;
顾媛媛;
赵永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P(A-a)O_(2)、PaO_(2)/FiO_(2)与血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2月于沭阳医院接受诊治的81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52例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及29例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_(2)/Fi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及血乳酸清除率。结果:进入重症监护室时,两组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P(A-a)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重症监护室6、12、24、48、72 h,存活组APACHEⅡ评分、P(A-a)O_(2)均低于死亡组,PaO_(2)/FiO_(2)、血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面积统计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P(A-a)O_(2)、血乳酸清除率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942、0.979、0.944、0.794;敏感度分别为0.894、0.897、0.873、0.742;特异度分别为0.894、0.915、0.875、0.801。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通过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P(A-a)O_(2)及血乳酸清除率实施预后评估,能够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适合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普及。
-
-
袁媛
-
-
摘要:
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充分液体复苏后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改变,以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将其中在3天之内存活且各项脏器功能趋向于稳定的42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将3天之内死亡或者是病情持续恶化的1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结果 对照组0-72h之内的乳酸水平(LAC)无明显变化(P>0.05),0-72h之内观察组的LAC水平、SCVO2指标和对照组的SCVO2指标均呈现出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的LAC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的SCVO2指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对照组血乳酸清除率为-4.78%,观察组乳酸清除率为33.71%,与对照组血乳酸清除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 在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展开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治疗以后,动态监测患者的血乳酸指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有效判断,能够反应出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对患者的干预措施,具有推广价值.
-
-
封凯旋;
罗向阳;
黄晓丽;
马斌
-
-
摘要:
目的 观察血乳酸清除率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2019年每年7-10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就诊的重症中暑病例141例,入院即刻行APACHEⅡ和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检测,记录并统计所有病例预后情况,比较存活与病死病例的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法分析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与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乳酸清除率联合APACHEⅡ在患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经救治,最终122例患者痊愈出院,19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病死率13.48%.存活病例组的血乳酸清除率[(19.34±6.30)%]高于死亡病例组[(8.34±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0,P<0.01);存活病例组的APACHEⅡ分值(10.71±2.87)低于死亡病例组(24.6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3,P<0.01).乳酸清除率与死亡率呈负相关(r=-0.812,P=0.003);APACHEⅡ和死亡率呈正相关(r=0.748,P=0.008).血乳酸清除率联合APACHEⅡ预测死亡的准确率(86.98%)、敏感性(87.21%)、特异性(89.83%)高于单纯血乳酸清除率或单纯APACHEⅡ预测死亡的准确率(73.48%、74.63%)、敏感性(73.09%、73.54%)、特异性(70.18%、7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中暑患者死亡风险较高,与存活重症中暑患者相比,死亡重症中暑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较低,APACHEⅡ分值较高,血乳酸清除率联合APACHEⅡ在重症中暑患者死亡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优于单纯血乳酸清除率、单纯APACHEⅡ的预测价值.
-
-
袁媛
-
-
摘要: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充分液体复苏后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的改变,以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将其中在3天之内存活且各项脏器功能趋向于稳定的42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将3天之内死亡或者是病情持续恶化的1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0-72h之内的乳酸水平(LAC)无明显变化(P>0.05),0-72h之内观察组的LAC水平、SCVO_(2)指标和对照组的SCVO_(2)指标均呈现出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的LAC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的SCVO_(2)指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对照组血乳酸清除率为-4.78%,观察组乳酸清除率为33.71%,与对照组血乳酸清除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在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展开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治疗以后,动态监测患者的血乳酸指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有效判断,能够反应出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对患者的干预措施,具有推广价值。
-
-
姜悦;
黄樱菲;
梁永明;
曾明亮
-
-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液体复苏后Pcv-aCO2/Ca-cvO2联合血乳酸清除率(LC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10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的Pcv-aCO2/Ca-cvO2、6hLCR,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价死亡危险因素对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苏6 h后,死亡组的6hLCR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复苏前和复苏6 h后,死亡组的Lac、Pcv-aCO2/Ca-cvO2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Lac与Pcv-aCO2/Ca-cvO2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苏6 h的Lac联合Pcv-aCO2/Ca-cvO2能够有效预测患者预后(P<0.05).结论 早期液体复苏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v-aCO2/Ca-cvO2与复苏6 h Lac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v-aCO2/Ca-cvO2联合Lac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预测患者预后.
-
-
-
-
昝倩倩
-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动态血乳酸水平监测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2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住ICU 0、6、12、48 h时血乳酸水平和6、12、48 h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血乳酸清除率(LCR),分析血乳酸水平、LC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不断升高,LCR逐渐降低,而存活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不断降低,LCR逐渐升高.死亡组入住ICU 0、6、12、48 h的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6、12、48 h的LCR低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7,P<0.05),LCR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43,P<0.05).结论:早期动态检测血乳酸水平能够预测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
廖进良
-
-
摘要:
目的 研究
血乳酸清除率交互降钙素原(PCT)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将入选患儿分为生存组(n=56)与死亡组(n=14).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后24 h时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血清PCT水平与乳酸清除率,分析PCT、乳酸清除率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患儿预后的影响及指导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儿的PCT高于生存组,PCIS、乳酸清除率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9,P<0.05),临界值为8.985 ng/mL,敏感度为78.57%,特异性为96.43%;乳酸清除率与两者拟合对于重症肺炎患儿预后具有中等指导价值(0.7
血乳酸清除率交互PCT水平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具有明确影响,具有中等指导价值.
-
-
郭影霞;
梁桂林;
张伟锋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指导原则的不同进行分组,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指导原则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血乳酸清除率为指导原则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时以血乳酸清除率为指导原则,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
冷建春;
张晓云;
刘鑫
-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急诊分会换届会议、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清瘟败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胱抑素C和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63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清瘟败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清瘟败毒饮口服,对照组32例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3天后的胱抑素C和血乳酸清除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有降低血清胱抑素C和血乳酸水平趋势.
-
-
钟坚;
李少洪;
卜会驹;
温海洋;
郭少卿;
马诚
- 《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入院72小时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小时组和存活> 72小时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