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蜡油加氢

蜡油加氢

蜡油加氢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6648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石油石化节能、炼油技术与工程、齐鲁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石化2016年催化裂化技术交流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第三届环保技术交流会、第八届(2017)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技术交流会等;蜡油加氢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张学辉、李宝忠等。

蜡油加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648 占比:99.69%

总计:26731篇

蜡油加氢—发文趋势图

蜡油加氢

-研究学者

  • 刘涛
  • 张学辉
  • 李宝忠
  • 王刚
  • 于春梅
  • 孙发民
  • 孙士可
  • 胡志海
  • 龙湘云
  • 吕海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嘉勇
    • 摘要: 循环氢压缩机为反应系统提供推动力,为加氢装置的“心脏”,无备用机组,其中干气密封为压缩机的核心配件。在比较恶劣工况条件下,对干气密封性能要求极为苛刻,需保证连续运行34400小时或一个检修周期。此关键配件成功国产化,为装置的长周期运行、降低检维修费用等方面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 金浩哲; 俞晨炀; 吉洋; 张雪雪; 赵宏利; 偶国富; 刘骁飞
    • 摘要: 以蜡油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出口管道为研究对象,基于腐蚀性介质组分H_(2)S、NH_(3)在水相中不同温度下的分布特性分析,揭示了多组分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冲蚀损伤机理,构建了空冷器出口管道冲蚀损伤特性的预测方法。采用Mixture模型与k-ω湍流模型对出口管道的冲蚀损伤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剪切应力、传质系数、损伤速率等参数对冲蚀损伤特性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空冷器出口管系距离三通中心轴向距离的增加,管内流体流速和水相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传质系数和损伤速率较大区域位于管道底部区域,传质系数最大值为5.055×10-4 m/s,最大损伤速率为0.153 mm/a;剪切应力最大位置位于三通管道底部距离中心约760 mm处,综合判定该区域为发生冲蚀损伤的最高风险区域;预测的冲蚀损伤高风险区域与实际测厚减薄最严重区域基本重合,研究成果可为空冷器出口管系的测厚布点及寿命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 仝保田; 王洪猛
    • 摘要: 80万t/a蜡油加氢装置是山东京博石化有限公司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项目,通过更换催化剂和工艺改造优化,对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原料进行预处理。于2018年7月10日开始改造,2018年10月15日中交,2018年10月22日一次试车成功。通过试车过程,以及开工正常二个月后的标定,对装置的运行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其他同类装置开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蔡畅畅
    • 摘要: 催化油浆是催化裂化装置的塔底重质组分,其残炭高、黏度大且含有大量催化剂粉末,深加工困难。由于油浆内含有30%~50%的饱和烃,将其处理后返回装置加工就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催化油浆处理的可行性,分析了加氢原料与催化油浆混合后原料油的性质,从理论上给出了加氢原料掺炼催化油浆的可行性。
    • 田旺; 秦康; 李明丰; 胡元冲; 梁家林; 褚小立
    • 摘要: 对于蜡油加氢工业装置而言,当原料发生较大变化时,即使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容易出现精制蜡油中硫含量超标或者过低的情况,这些数据点(边际点)虽少,但极重要。由于统计模型的固有缺陷,边际点的预测成为难题。研究提出两步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建立精制蜡油硫含量异常点判定新方法,剔除异常点;其次,保留所有硫含量边际点,从正常范围点中随机抽取数据,将边际点数据量与正常范围点数据量之比(边际点/正常点)从1/9改变为2/8和3/7,使其更符合统计模型的预测特点。与边际点/正常点为1/9的模型相比,边际点/正常点为2/8和3/7的模型对测试集中硫质量分数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缩小了35.97和57.95μg/g,相对误差分别缩小了0.95和1.6百分点,解决了统计模型对少数边际点预测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统计模型的泛化能力。
    • 韩铁成; 尹兆龙; 张士海; 郁之义
    • 摘要: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环保和节能要求的加强,对高档润滑油的需求日趋旺盛。而润滑油的主要成分是基础油,含量通常为70%~90%,因此,基础油的质量随润滑油使用性能的提高更加苛刻。烷烃中正构烷烃的黏度指数高,但低温流动性差,是基础油的非理想组分;但带有支链的直链烷烃则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但黏度和黏度指数同正构烷烃相近,是基础油中的理想组分。因此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基础油产品的需求结构变化,全加氢型异构技术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凝点直链正构烃异构转化生成低凝点、高黏度指数的异构烃成为现实,可以生产很高黏度指数(VI>120)和超高黏度指数(VI>140)类基础油。本文新型的串联高压加氢工艺采样两段式串联进料,采用一套循环氢系统,一套高低分系统,相比较于传统两段并联式工艺,该工艺节省了一套进料缓冲罐和循环氢系统,大大缩减了投资成本和占地面积,降低装置能耗。本文结合新型串联高压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装置两个运行周期的生产运行现状和操作特点,分析了新型串联高压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操作,为高压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工艺的应用提供帮助。
    • 彭绍忠; 吕振辉; 薛冬; 杨涛; 张学辉
    • 摘要: 为适应蜡油原料重质化、劣质化发展趋势,延长装置运转周期,采用具有粒子尺寸大且粒径分布集中、相对结晶度高的特种氧化铝载体材料及Ⅱ类活性相调节技术,开发了具有较大孔径和孔体积、更高抗金属和容金属能力的FF-34蜡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入口压力10.0 MPa、体积空速高达1.00 h-1、氢油体积比558、入口反应温度仅334°C条件下,精制蜡油硫质量分数约3000μg/g,氮质量分数为1321μg/g,化学氢耗为0.73%,说明了FF-34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性能.
    • 田水苗; 曹萃文
    • 摘要: 依据某炼油厂蜡油加氢装置生产数据,采用Aspen HYSYS对该装置进行机理建模,并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验证机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以正常生产的28种减压蜡油和焦化蜡油进料量分区,运行机理模型,扩充了产品预测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蜡油加氢装置的产品预测数据驱动模型,来预测精制蜡油流量,精制蜡油中硫、氮的质量分数,石脑油、液化气和燃料气的流量;最后以最小化精制蜡油中硫、氮的质量分数为目标进行在线操作优化.仿真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产品预测精度,其平均绝对误差为6.286×10-3,均方误差为5.631×10-5;依据多目标优化结果调节操作参数,可降低精制蜡油中硫、氮的质量分数.
    • 郭林超
    • 摘要: 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5 Mt/a蜡油加氢装置设计年开工时数8400 h,主要是以减压蜡油和焦化蜡油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氢气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脱除原料中的硫、氮等杂质,改进烃的分子结构,提高蜡油中的氢含量,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优质原料,同时副产一部分柴油和石脑油.2016年8月1.5 Mt/a蜡油加氢装置检修完毕后按蜡油加工方案运行,运行初期综合能耗较高.主要对1.5 Mt/a蜡油加氢装置的能耗组成以及影响能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操作、完善技术管理、采取技术改造等措施,将装置综合能耗从18.65 kg/t(标油)降低到12.93 kg/t(标油),增加经济效益1198.24元/h.
    • 穆海涛; 梁家林; 任亮; 姚立松
    • 摘要: 结合两套蜡油加氢工业装置实际运转情况以及待生催化剂表征数据,分析并讨论了影响蜡油加氢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原料中的沥青质是影响重油加氢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性质原料,设计合理的催化剂级配方案和工艺条件可实现加氢装置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稳态平衡,从而实现工业装置催化剂长周期不失活稳定运转的目标.基于蜡油加氢装置运转经验,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影响重油加氢和柴油加氢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加工重油原料和柴油原料时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转的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