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规范
荷载规范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电工技术、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967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科学之友、电力建设、电力勘测设计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等;荷载规范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枢果、段成荫、熊铁华等。
荷载规范
-研究学者
- 梁枢果
- 段成荫
- 熊铁华
- 邓洪洲
- 刘卫国
- 刘振君
- 周晅毅
- 夏季
- 屠海明
- 岳浩
- 徐超颖
- 李健
- 李元齐
- 李永贵
- 池远东
- 胡亮
- 邹安宇
- 郝杰
- 金新阳
- 陈企奋
- 顾明
- 高岩
- 黄欲成
- JIN Xin-yang
- KOPP Gregory A
- LI Ting
- Li Xuechen
- Yukio Tamura
- Zhai Chuanming
- Zhang Huadong
- Zuo Zhongjie
- 丁晓勇
- 严亚林
- 么秋月
- 付卫东
- 何继明
- 关立军
- 冯春鹏
- 刘奕
- 刘小兵
- 刘庆宽
- 刘敏
- 吴宋仁
- 吴社祥
- 唐意
- 国忠岩
- 孙义刚
- 孙文顺
- 孙炳楠
- 孙鲁鲁
-
-
王金龙;
蒙春玲
-
-
摘要:
风荷载是输电线路杆塔的主要承受荷载之一,在悬垂塔中的影响比重占60%左右,在耐张塔中的影响比重占30%左右。DL/T 5551—2018《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对部分荷载计算进行了修订,对杆塔和导地线风荷载中的多个参数重新定义。通过比较DL/T 5551—2018《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与GB 50545—2010《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差异,以2011版通用设计杆塔5A2-ZBC2和5A2-JC2为例,分析导地线风荷载计算公式修订前后参数变化及其对风荷载和比载的影响,分析杆塔风振系数计算调整前后该系数取值的变化,最后综合分析荷载规范变化对500 kV线路塔重的影响。
-
-
严亚林;
陈凯;
唐意
-
-
摘要:
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风荷载计算公式基于规范所给定的基本振型形式进行推导,背景分量因子的部分参数则是基于规范振型直接积分获得,当实际振型与规范振型差异较大时,基于规范参数的计算风荷载可能与实际风荷载差异较大。从等效风振力法出发,针对结构沿高质量、受风面积、阻力系数不变情况,采用指数形式的振型,研究了高层及高耸建筑振型变化对顺风向风荷载的影响,并基于规范公式形式拟合了背景因子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反映结构顶点位移的IΦ随振型指数增加而增加;但结构基底响应随着振型指数增加而减小;现行规范给定的振型函数可用指数函数替代,其中高层建筑振型指数为0.9;高耸建筑振型指数为1.5;当高层建筑振型指数低于0.9时,采用规范振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偏小;当高层建筑振型指数高于0.9时,采用规范振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偏大;对大部分超高层建筑,采用规范振型的顺风向风荷载比实际振型计算结果大,设计偏于安全。当高耸建筑振型指数低于1.5时,采用规范振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偏小;当高耸建筑振型指数高于1.5时,采用规范振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偏大。
-
-
-
邹安宇;
刘卫国
-
-
摘要:
1问题引入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简称《高规》)第4.2.8条规定,“檐口、雨篷、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风荷载体型系数不宜小于2.0。”有了《高规》这条规定,雨篷的负风压体型系数μs取值为-2.0是没有争议的。但《高规》没有规定雨篷向下的正风压荷载体型系数如何取值,所以争议较大。很多人觉得不用考虑正风压,原因很简单,从已发生的工程事故来看,基本都是雨篷被吹翻,很少听过被吹掉,也有人认为可参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简称《荷载规范》)表8.3.1第29项“单坡及双坡顶盖”的体型系数来取值,但也觉得与雨篷形式不太一样。对于向下荷载工况控制时,正风压的不利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大雪时将雨篷压塌的事故,谁敢说没有正风压的作用呢?只是《荷载规范》没有规定,每个人的想法肯定不一样,所以执行起来很困难。
-
-
-
刘奕;
陈水福;
KOPP Gregory A
-
-
摘要:
为探索平面尺寸对矩形截面高层建筑表面极值风压分布的影响,对长宽比为1~9的建筑进行了风洞测压试验及后续的脉动风压极值分析,研究了正交风向下不同长宽比建筑各表面极值风压的分布特点,并与我国荷载规范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全风向角下极值风压包络值在各表面的分布状况及随平面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面尺寸对背风面和侧风面影响较显著,总体而言较小长宽比对极值负压更为不利;我国荷载规范对侧风面和背风面围护结构的风压取值存在诸多偏于不安全的情况.考虑全风向最不利状况的极值风压包络值在墙面分布及随不同平面尺寸变化上均呈现更简单的规律,直接基于包络值分布提出的矩形建筑围护结构风压的取值方法,具有既简便又能更好反映实际风压分布及随平面尺寸变化的特点.
-
-
邹安宇;
刘卫国
-
-
摘要:
1问题引入某同行在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模型中楼梯的位置,板厚输为0,单独输入了楼面恒载和活载,其中楼面活载输为3.5kN/m^2,标准层没有出现问题,但图审提出此结构首层楼梯间位置活荷载值小于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简称“荷载规范”)要求,违反了强条,因为首层为交叉楼梯,荷载应为双跑楼梯的两倍。首层楼梯示意如图1所示。
-
-
王沾祎;
钟涛;
陈祺;
何继明
-
-
摘要:
现行规范在结构抗风设计上缺乏足够的指导依据,如规则结构在不同风向角上的风压分布,高层建筑与低矮建筑整体阻力系数的差异等.采用CFD数值风洞技术,验证其可靠性并研究低矮建筑双坡屋面表面风压在不同风向角下的分布特点,同时根据规范讨论高度对正多边形建筑整体阻力系数的影响.
-
-
-
-
-
-
-
-
JIN Xin-yang;
金新阳;
LI Ting;
李霆
- 《2014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温度作用是工程结构的重要作用之一,新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首次增加了温度作用的规定.基于全国630多个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极值为统计样本,给出了全国各城市适用于建筑结构的最高和最低基本气温值,并绘制了基本气温的等温线图;分别给出结构构件最大温升和最大温降两种工况的均匀温度作用计算公式;将温度作用作为普通可变作用之一,考虑与其他荷载的效应组合;确定作用分项系数为1.4,组合值系数为0.6,并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设计中.实际工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按现行荷载规范计算的建筑结构的均匀温度作用值是合理的,在室外同等条件下,计算结果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计算略小.
-
-
-
蔡益燕
- 《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
| 2008年
-
摘要:
@@2002 MBMA《金属房屋体系手册》曾在网上公布,当时可以下载。该手册将IBC 2000的规定(包括荷载规定)用于金属房屋。IBC的某些荷载规定是直接引自美国荷载规范《房屋和其它结构物的最小设计荷载》(ASCE 7-98)的,该手册对IBC 2000的有关规定作了补充说明。rn 重要性系数列出供参考,对于重要的房屋,MBMA的考虑重要性系数的。
-
-
赵杨;
段忠东;
Yukio Tamura
-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将我国的(GB50009-2001)与美国(ASCE7-98)、日本(RLB-AIJ2004)、加拿大(NBC1990)和澳大利亚(AS1170.2)五国规范的等效静风荷(EquivalentStaticWindLoading,简称ESWL)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总结了美日加澳等国规范所采用的阵风荷载因子法(GustLoadingFactor,简称GLF),然后对于影响到GLF的几个主要参数进行了比较,包括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脉动风速谱类型.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采用各国规范的方法计算了阵风荷载因子,并对引起GLF和响应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
李元齐;
夏季;
刘振君
-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根据目前国际上重要国家/地区的荷载规范的相关规定,对考虑地形影响时,风压增大系数的取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所选取的规范包括中国规范、ISO标准、美国规范、加拿大规范、欧洲规范、澳洲/新西兰规范、日本新旧规范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了国际上重要荷载规范在考虑地形影响时风荷载增大系数的影响范围、取值等方面与中国规范的差别及其发展方向,同时可为特殊地形上工程结构抗风设计中风荷载的取值提供参考.
-
-
李元齐;
刘振君;
夏季
- 《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针对一处在海岛上的重要高层建筑,根据目前国际上主流国家荷载规范的相关规定,对考虑地形影响的风压/风速增大系数的修正系数取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参照日本新颁布的荷载规范分析了地形变化对阵风系数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国际上主流国家的荷载规范在考虑地形影响时风荷载增大系数的取值方面与中国规范的差别及其发展方向,同时为本工程及今后同类工程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中风荷载的取值提供较为可信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