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花儿会

花儿会

花儿会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风俗习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专利文献958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中国西部、青海民族研究、中国土族等; 花儿会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云、安宁、许四辈等。

花儿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17.77%

专利文献>

论文:958 占比:82.23%

总计:1165篇

花儿会—发文趋势图

花儿会

-研究学者

  • 王晓云
  • 安宁
  • 许四辈
  • 魏泉鸣
  • 孔庆浩
  • 朱刚
  • 刘永庆
  • 刘锡诚
  • 张喜臻
  • 散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淑媛
    • 摘要: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1]花儿也叫“漫花儿”,其演唱方式主要在于“漫”,指即兴漫唱,演唱形式非常自由.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花儿会”竞唱活动.
    • 蒲生华
    • 摘要: 以元朔山、西元山、五峰山、金娥山、武当山、北极山等为主的青海道教名山上,每年都有花儿会轮番展演,形成一道亮丽的道山文化风景线。道山“花儿”会的形成除了“赶庙会”这一根本原因外,还与人们喜欢结伴游赏和道山风景怡情等特点不无关系,这是道山花儿会区别于其他空间展演花儿会的主要原因。从表演形式和原生态表征方面看,参与主体自发、展演场地随意、在场民众狂欢等原生性文化特征以及用不同花儿调令对唱、合唱、独唱等展演模式都继承和延续了河湟花儿会的传统特质。然而,由于现代文化的强势冲击、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花儿”主体急剧减少、花儿受众发生转移、花儿空间不断缩小,以致出现道山花儿会由择林荫、草甸“自由组合,席地而坐”的原生表演,逐步演变成“搭建戏台,乐舞伴奏”的展演方式。道山花儿会的这种现代转向并非只存在花儿会“灵魂”缺失之弊,也有变相图存之利。
    • 李言统
    • 摘要: “文化空间”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探索是“非遗”保护中亟待生长的学术话题。花儿会作为文化空间特征明显的“非遗”保护项目,在当下语境中对其文化空间特性的描述和分析,有助于文化空间理论的建构。青海大通鹞子沟花儿会,在当地青苗会、观经会、物资交流会等传统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稀缺性和通约性特征的独特文化空间,既维护了花儿会的文化个性,也表达出了花儿会的表演共性,呈现出符合当下语境的文化建构特征。对其地方要素的描述、当下建构的多层空间结构的分析以及作为新发明的传统呈现出来的当下特征的归纳,能够为文化空间的分析、论述,制度的传承和非遗保护提供一些理论启示。
    • 摘要: 你知道吗,到了晚上大多数植物也需要睡觉!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是夜开昼闭,这种现象叫做“睡眠运动”睡莲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它的花瓣会伸展开,看起来神采奕奕,而到了黄昏,它就慢慢合拢花瓣。豆科植物中的红三叶草也会睡觉。
    • 党春艳
    • 摘要: 一、基本案情1999年6月27日,被告人吴某邦在西宁市大通县元朔乡鲍东村“五月十三”花儿会上,与村民刘某某发生争执后回家告之其兄吴某辉,吴某辉听后,即叫吴某邦一同前往花儿会找刘某某理论,吴某邦在吴某辉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家中携带一把镰刀跟随前往。到达花儿会后,吴某辉见到正在喝酒的席某云等人后,询问“刘某某是谁”,当席某云回应“姓刘的阿门了”后,吴某辉即打了其一耳光并转身就跑,被害人席某云及其同伴张某某、鲍某等人起身追打吴某辉,吴某邦见状紧跟其后,用镰刀对正与吴某辉撕打的席某云后颈部一刀,席某云倒地后,张某某等人即围住吴某邦,吴某邦乱挥镰刀,划伤张某某等人后逃离现场。
    • 胡同洲
    • 摘要: 如果没有人来幻想明天花儿会开放,就不会有人拼尽全力播种下希望, 如果没有人来相信明天繁花似海洋,就不会有人跟随跋涉百年的茫茫。——题记(摘自《理想》)她,是一个拼尽全力播种希望的80后——带着火热的理想,她在无锡锡山区撒播初心火种10余年, 她是一个盼着花儿开放的护花人——在她眼中,少先队员们的成长与大队辅导员息息相关,要守护好祖国的花朵,就要帮助大队辅导员们成长。
    • 王娟
    • 摘要: 冀村花儿会是汾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改名为冀村花儿会商贸周。传统的花儿会仪式活动有礼佛仪式,商品贸易、娱乐活动等。随着村落城镇化进程加快,花儿会成为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庙会,花儿会的主要文化意蕴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代。本文从花儿会的历史切入,探讨冀村这个古村落的变迁与花儿会的传承两者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古村落传统文化传承的启发与思考。
    • 冯桂莲; 李言统
    • 摘要: 鹞子沟花儿会是现代社会语境下,为适应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相互认同的需求,在当地青苗会、观经会、物资交流会等诸多传统民俗活动相互叠加的基础上,从新发明出来的地方传统。通过对花儿会表演场景的调查追踪,可以发现在地方文化格局中处于显要位置的文化如何隐匿或退居到次要位置的过程,并呈现这一颇具地域特色的花儿文化在赓续传统的过程中如何做出适应当下语境的调适。
    • 赵利强; 杨发仁
    • 摘要: 暮春时节,花儿的故乡甘肃临夏,依旧是那么寒气袭人。静静流淌的洮河水西岸、巍巍高耸的凤凰山脚下,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建设工地机械轰鸣、热火朝天。4月8日,清明节收假的第二天,也是东乡族花儿会最热闹的时间。清早,我们来到繁忙的施工现场,迎着东升旭日,看到几十栋高楼拔地而起,焊花、水花在工人们熟悉的操作中跳跃,吊车、铲车开足马力忙碌作业。如今,这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高歌猛进,规模已现,即将成为东乡县产业扶贫的重要基地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