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乔木层

乔木层

乔木层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专利文献15963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植物科学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河南科学等; 乔木层的相关文献由334位作者贡献,包括洪伟、吴承祯、杨红震等。

乔木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59639 占比:99.93%

总计:159744篇

乔木层—发文趋势图

乔木层

-研究学者

  • 洪伟
  • 吴承祯
  • 杨红震
  • 黄清麟
  • 付梦瑶
  • 余树全
  • 冯汉华
  • 凡琳洁
  • 庄崇洋
  • 库伟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泓宇; 兰明钰; 孙传玺; 吴国章; 王宁; 苏志尧
    • 摘要: 为揭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结构与种间关联,通过时间序列法选取粤北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并对其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运用双向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对两个群落的乔木层进行了物种分布和种间关系的分析,同时采用基于2×2联立表的χ~2检验分析了该区域两个群落乔木层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总物种数减少,重要值较小的阳性植物逐渐消失,而耐阴植物的重要值增大。群落Ⅰ(林龄85 a)中,正联结的种对数占42.38%,负联结的种对数占57.62%,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仅有11个,占总数的5.24%,体现出较强的种间独立性;群落Ⅱ(林龄65 a)中,正联结的种对数占25.32%,负联结的种对数占74.68%;种间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数占35.56%。随着演替的进行,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比例减少,不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比例增加,说明森林群落随演替进行树种趋于和谐共存的相对稳定状态,而群落的稳定性可能通过树种独立性的提高来维持。
    • 魏军红
    • 摘要: 对中条山中段4种典型栎类林分进行野外调查,运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对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24种植物,隶属于14科21属。从重要值可知,中条山典型栎类林的优势种为栓皮栎、辽东栓、油松、连翘、栒子和披针薹草。从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可知,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其中,辽东栎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栓皮栎次生中龄林最低;栓皮栎纯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辽东栎阔叶混交林最低;栓皮栎纯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栓皮栎次生中龄林最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指数相反。
    • 罗敏贤; 林碧华; 陈绪辉; 肖丽芳; 潘标志; 叶宝鉴; 刘宝; 郑世群
    • 摘要: 为探明福建省明溪县龟山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Lévl.)Rehd.et Hand.-Mazz.〕所在群落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和点相关系数,对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重要值大于等于2.0%)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方差比率分别为0.72和1.33,统计量分别为14.36和33.30,说明该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种间联结性分别为不显著负联结和不显著正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种组成的45个种对的χ2值均小于3.841,种间联结性不显著,正、负联结种对数的比值为0.8∶1.0;在灌木层优势种组成的78个种对中,76个种对的联结性不显著,正、负联结种对数的比值为1.2∶1.0。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的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和点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与χ2检验结果相似,多数种对的联结性不显著,伞花木与大部分优势种的联结性不显著。从联结系数看,伞花木在乔木层与木樨〔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和山牡荆〔Vitex quinata(Lour.)Will.〕呈显著负联结;其在灌木层与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Thunb.)Miq.〕和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呈显著正联结,与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呈显著负联结。从共同出现百分率看,伞花木仅在灌木层与紫麻呈显著正联结。综上所述,福建龟山伞花木所在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较低,因此,该群落亟待就地保护,积极实施人工辅助措施。
    • 刘石峰; 刘燕英
    • 摘要: 本文根据溆浦县6个人工公益林样地的监测数据,计算了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及不同优势树种组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检验了不同类型人工公益林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及6个样地乔木层各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6个样地乔木层总株数为708株,分属19科32属,重要值排名前5的依次为杉木、马尾松、白背叶、盐肤木、油茶;丰富度指数关系为Ⅲ组>Ⅰ组>Ⅳ组>Ⅱ组>Ⅵ组>Ⅴ组;Simpson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情况基本一致,为Ⅳ组>Ⅴ组>Ⅵ组>Ⅱ组>Ⅰ组>Ⅲ组;丰富度指数(S)与Simpson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相关性不显著,Simpson指数(D)与均匀度指数(J)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乔木层平均冠幅差异显著,平均胸径及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
    • 刘慧; 董希斌; 曲杭峰; 宋鑫彧; 赵状; 韩敏
    • 摘要: 在小兴安岭地区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天然林试验区,设置6块样地,对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进行不同强度(10%、15%、20%、25%、30%、35%)的抚育间伐;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取样、实验室重铬酸钾法测定林木碳质量分数,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储量整体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但间伐8a内各间伐生物量、碳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伐后1~4 a,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增长率、增长量均高于对照;间伐后1~4 a内,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的恢复能力最强.间伐后5~8 a,高度间伐(间伐强度30%、35%)碳储量恢复能力最弱;间伐8 a后,各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碳储量,分别为74.93±3.42、86.96±7.31、99.24±2.43、93.64±6.68、85.23±2.11、79.54±3.38 t/hm2,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间伐8 a后,各间伐树干碳储量所占比例比对照所占比例增加-0.04%~12.27%,在间伐强度为20%时树干碳储量比例最高,说明间伐强度20%有利于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树干碳储量的累积及单株林木质量的提高.总体看,短期间伐(4 a内)利于20%间伐乔木层碳储量的迅速积累,8a内各间伐仍处于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低于对照的恢复期.
    • 菅瑞; 马姜明; 莫燕华; 王永琪; 秦佳双; 潘小梅
    • 摘要: 为揭示桂林喀斯特石山檵木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主要物种种间相互作用变化规律,该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多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显著性检验、χ2统计量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桂林喀斯特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物种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在灌木阶段,主要物种种间关系呈不显著负相关;在乔灌阶段,乔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呈不显著负相关,灌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在小乔林阶段,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随着檵木群落的自然恢复,乔木层和灌木层正联结种对所占比例均呈上升的趋势,但这种正联结关系发展缓慢.(2)χ2统计量分析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均表明,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大部分物种种对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种间联结较为松散,各个物种独立性较强.上述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檵木群落3个阶段还是处于群落发展的相对较低的阶段.
    • 李惠丽; 周长亮
    • 摘要: 研究对象为木兰林场内6种典型林分类型(Ⅰ-杨树白桦混交林,Ⅱ-油松落叶松混交林,Ⅲ-油松纯林,Ⅳ-白桦纯林,V-落叶松白桦混交林,Ⅵ落叶松纯林),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5方面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森林抚育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乔木层的生长最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的为落叶松纯林;白桦纯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最高;落叶松纯林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最大为(23.42t/hm2);落叶松纯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最大为434.89g/kg;水解氮含量排序为Ⅴ>Ⅵ>Ⅱ>Ⅳ>Ⅰ>Ⅲ;油松纯林有效磷含量最大,为18.58mg/kg;杨树白桦混交林速效钾含量最大.6种林分类型生态效益排序为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杨树白桦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
    • 余裕龙; 盛卫星; 陈小明; 李卫忠; 徐惠春; 万红卫; 杨建祥; 吴家森
    • 摘要: 对建德市建德林场泷江林区桃花坞浙江安息香群落植物重要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冈是组成浙江安息香群落的主要乔木树种,重要值为31.11%;箬竹是浙江安息香群落灌木层主要树种,重要值为27.44%;阔鳞鳞毛蕨和相仿薹草为浙江安息香群落草本层主要物种,2个物种重要值超过整个群落的50%.
    • 赵育鹏; 武秀娟; 奥小平
    • 摘要: 运用方差比率法(VR),通过构建2×2列联表计算χ2统计量,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吕梁山南部高天山地区辽东栎群落乔木层15个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乔木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种间联结关系较松散,趋于独立分布,群落结构不稳定,尚处于演替发展阶段.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宜采用近自然经营方法,通过适当抚育间伐促进群落的正向发育与群落自行演替相结合,避免过多人为干扰对群落的影响,使群落更快达到稳定.
    • 蒋春; 黄利斌; 严俊; 孙戴妍
    • 摘要: 为了探索抚育经营对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及蓄积量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把位于同一地点的杉木马尾松群落分成2部分,一部分进行中度抚育,另一部分不抚育,10 a后对2部分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蓄积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未进行抚育的群落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为2.0290,Simpson指数(D)为0.853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8812,总蓄积量为30.6274 m3;抚育后的群落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H′为2.1900,D为0.8518,J为0.7900,总蓄积量为54.2131 m3.抚育后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明显提高,Simpson指数D大致相等,Pielou均匀度指数(J)有所下降,森林总蓄积量显著提高.说明适当的森林抚育措施可以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蓄积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