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间伐强度

间伐强度

间伐强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2345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生态学报、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朗乡现场学术讨论会、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朗乡现场学术讨论会、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朗乡现场学术讨论会等;间伐强度的相关文献由713位作者贡献,包括关庆伟、丁磊、刘勇等。

间伐强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345 占比:99.85%

总计:182621篇

间伐强度—发文趋势图

间伐强度

-研究学者

  • 关庆伟
  • 丁磊
  • 刘勇
  • 张文辉
  • 李国雷
  • 李瑞霞
  • 党坤良
  • 刁娇娇
  • 孟永斌
  • 李耀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子纯; 李耀翔; 孟永斌; 王晨
    • 摘要: 【目的】间伐改变林分环境,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12 a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种不同强度(16.7%、25.5%、34.4%、49.6%、59.9%)间伐12 a后林木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与49.6%间伐强度的落叶松径级呈正态分布,而16.7%、25.5%和59.9%间伐强度使径级分布曲线偏离正态性。49.6%与59.9%间伐强度样地的白桦径级分布曲线明显右移,且径级频率分布更均匀。2)对照样地中,全林分及各树种在0~4 m尺度呈积聚现象。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全林分及各树种的聚集强度均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间伐强度为49.6%样地的0~20 m尺度无聚集分布现象,此时各尺度均为随机分布,竞争压力较小。3)对照、16.7%及34.4%间伐强度样地的小径级落叶松与中径级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存在生态位上的竞争,群落结构不稳定。而25.5%、49.6%、59.9%间伐强度样地的中小径级落叶松之间主要表现为不相关。所有样地的中、大径级落叶松主要表现为不相关。4)落叶松与白桦的种间关联性以不相关为主,这是两树种在此稳定生存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49.6%间伐强度可使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分结构优化,减少种内及种间竞争,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理论支撑。
    • 王芸; 赵鹏祥; 杨永辉; 李治国
    • 摘要: 为研究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使得森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对关帝山林区的华北落叶松采取不同抚育强度的间伐,测定林分内物种丰富度和生长指标,依托胸径计算不同间伐样地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间伐对林分物种结构和空间结构参数的影响,综合评价森林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物种多样性各参数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当强度大于17%时整体物种多样性优于对照样地,角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混交度呈先上升趋于稳定后下降的趋势,大小比增加并趋于稳定。由此可知,17%以上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分整体物种结构,13%~17%的间伐强度适用于调整华北落叶松林分分布状态,间伐对于改善林分内树种组成结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间伐使得林分内树木竞争减弱。
    • 张利利; 谭新建; 姚甲宝; 李翱翔; 葛晓宁
    • 摘要: 为了解萌芽杉木-木荷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以江西分宜亚林中心的萌芽杉木-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间伐前,林分为随机分布且胸径处于劣势状态;弱度间伐后,林分随机分布的林木处于中高度混交的比例上升,中低度混交林的胸径或树高劣势木的比例显著下降;中度间伐后,中低度混交的林木中,中庸木比例上升显著,随机分布格局的林木处于高度混交的比例明显增加;强度间伐后,林木大多数处于中低度混交且优势的状态,样地中不存在团状分布的林木,林木竞争两极分化明显,不利于林分结构稳定发展。不同间伐强度下,胸径与树高优势程度相当的林木比例均超过50%。中度间伐后,林分的混交度、优势度及分布格局比其他间伐强度更为合理。
    • 曹芹; 邱新彩;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 摘要: 【目的】探究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标准地,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结果】1)随间伐强度增大,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先增后降,在中度间伐中观测到最大值;间伐降低了土壤C∶N、C∶P和N∶P。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MBC,MBN和MBP)含量,尤其是中度间伐;间伐提高了土壤MBC∶MBN而降低了MBN∶MBP,土壤MBC∶MBP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肽酶(NAG+LAP)活性、酸性磷酸酶(AP)活性和(NAG+LAP)∶AP在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中显著高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0.05),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的BG∶(NAG+LAP)显著低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0.05),中度间伐的土壤BG∶AP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间伐能够促进养分循环,尤其是中度间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林中养分循环、资源限制和生态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该区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 李玉航; 刘广; 王恩利; 王润国
    • 摘要: 为研究彰武小钻杨间伐效果,按49.8%、35.5%、31.8%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株行距2 m×4 m的6年生彰武小钻杨进行了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初期对胸径影响较小,后期逐渐增大;间伐初期对树高影响较大,后期逐渐减小;随着间伐强度加大,单株材积明显增大;不同间伐强度对大中径级林木株数的比例有较大影响,强度越大,大中径级林木株数所占比例越高。
    •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崔朝伟; 彭丽鸿; 林开敏; 游云飞; 范福金
    • 摘要: 以福建省南平市洋口国有林场16年生间伐后3 a内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HIT)、弱度间伐(LIT)和未间伐[对照(CK)]3个间伐梯度,探讨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以及材种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能促使保留木胸径和树高增长;(2)间伐能够影响林木的胸高形数和径高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胸高形数表现为CK>LIT>HIT,径高比表现为HIT>LIT>CK;(3)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表现为HIT>LIT>CK,且间伐强度越大,增长越明显;(4)在观测年限内,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林分蓄积定期增长量和增长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活立木规格材出材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受间伐影响显著;(5)间伐能够影响林分的材种结构,促使小中径材更早进入下一径阶.在立地质量(SI)≥22及0≤间伐强度≤35%的条件下,间伐强度越大,越适宜大径材培育.
    • 王子纯; 李耀翔; 孟永斌; 王晨
    • 摘要: 间伐改变林分环境,也对林木生长、森林碳储量及林木竞争关系造成一定影响,研究15%、25%、35%3个间伐强度处理8 a后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杉木的径阶分布、碳密度分配特征及竞争指数,对森林经营的指导和森林碳汇发展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35%抚育间伐强度均使杉木径阶分布频率偏离正态性;间伐改变了林木各器官碳密度的分配,其趋势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树干碳密度占总量的比例先减小再增加,而树枝生物量分配规律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5%和35%间伐强度,杉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其中25%间伐强度时生物量和碳密度最大,而15%间伐强度的杉木生物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而碳密度却小于对照样地;同CK相比,T_(15)样地杉木的Hegyi竞争指数减少了2.05%,而T_(25)、T_(35)分别增加了36.07%和14.66%;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Hegyi竞争指数、间伐强度共同解释了碳密度变化的61.3%,且Hegyi竞争指数增长不利于林分碳密度增加,竞争压力通过改变各器官的碳密度来响应。
    • 王子纯; 王晨; 李耀翔; 孟永斌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间伐强度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探究林带间伐后的生长状况、适应策略及恢复潜力。【方法】以5种间伐强度(15%、20%、25%、30%、35%)的次生林林带为研究对象,以未间伐林带为对照,分析了各间伐强度对树木NSC浓度及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1)云杉、冷杉和色木槭NSC各组分浓度在不同间伐强度样地中差异显著(P<0.05),且3个树种总NSC浓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曲线;3个树种的枝、干总NSC浓度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树叶总NSC浓度随间伐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不同树种总NSC浓度的峰值皆取自间伐林地,说明合理的间伐强度有利于林木NSC浓度的增加。其中云杉林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20%间伐强度,冷杉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15%间伐强度,色木槭总NSC浓度最高的样地为30%间伐强度;(2)不同间伐强度林木器官NSC的分配格局有趋势性变化,树干NSC占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波动下降,树叶NSC的占比波动上升;不同间伐强度下树枝NSC占比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树木通过调节个体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和分配来适应抚育间伐作业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碳储存特征和分配机理具有参考意义。
    • 林丰焕
    • 摘要: 最近几年,广东等省份开始大面积推广桉树人工林,社会各界对桉树林的栽培、抚育方式、立地条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特别关注。但当前对不同间伐强度与林木生长特征以及相关的土壤环境间的规律性掌握得还不够充分,桉树人工林的抚育影响以及地理的状况需要进一步研究。该文通过分析桉树人工林在不同间伐强度大对林分特征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为桉树人工林更好地抚育和经营提供宝贵经验。
    • 王祖华; 刘敏; 李海波; 柳太勇
    • 摘要: 分析了江苏南京溧水林场的2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4 a后1~5级根碳氮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对照相比,弱度间伐降低了1~2级根碳质量分数和碳氮比(w(C)∶w(N)),强度间伐增加了3级根氮收获指数;从3月到7月,杉木1~3级根碳收获指数和2~3级根氮收获指数增加,而3~5级根氮质量分数、2级根碳氮比、3级根碳质量分数、5级根碳收获指和4~5级根氮收获指数降低。间伐和季节交互作用对1级根的碳质量分数和氮碳比、2级根的碳氮质量分数和3级根氮收获指数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0~10 cm)2~5级根的氮质量分数、2~3级根碳质量分数和2级根碳收获指数大于亚表层土壤(10~20 cm),而表层土壤5级根碳氮比低于亚表层土壤。结果表明,低级根碳氮质量分数更易受间伐和生长季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