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城
航空城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9660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空运商务、物流时代、城市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第九届海峡两岸飞行安全暨飞行技术研讨会、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等;航空城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海江、欧阳杰、刘思弘等。
航空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660篇
占比:99.31%
总计:29867篇
航空城
-研究学者
- 张海江
- 欧阳杰
- 刘思弘
- 刘武君
- 曾志
- 本刊编辑部
- 李守旭
- 王洪梁
- 良辰
- 苏千
- 苏新友
- 苏红义
- 谢泗薪
- 黄爱华
- FAN Fei
- Jing-yiTIAN
- Po-Han Hsu
- W.XH
- 不名
- 严应峻
- 任姝玮
- 何勇
- 何洁霞
- 侯玉超
- 侯玉超1
- 凌宏伟1
- 刘万永
- 刘增铁
- 刘治国
- 刘波
- 刘澄
- 刘瑞台
- 刘翔
- 占建军
- 占领
- 卢晓山
- 古龙
- 可人
- 史艳杰
- 史艳杰2
- 吴亚平
- 吴娇蓉
- 吴念祖
- 吴言
- 吴颖
- 周安伟
- 周浩
- 周玉华
- 唐纲
- 国栋
-
-
刘武君
-
-
摘要:
地方政府都在致力于研究以航空港为依托,以临空产业为基础,发展涵盖航空客流、物流产业在内的城市经济。我们要提高认识,坚持港、产、城互动,集各方之力量,走出一条“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
-
刘武君
-
-
摘要:
地方政府都在致力于研究以航空港为依托,以临空产业为基础,发展涵盖航空客流、物流产业在内的城市经济.我们要提高认识,坚持港、产、城互动,集各方之力量,走出一条"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
-
-
陈雄
-
-
摘要:
随着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航站楼的设计也在快速演变.不同城市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航站楼,以粤港澳大湾区3个大型机场航站楼为例,从多维度探讨了提升旅客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创造更高价值3个设计目标和相关设计策略.
-
-
何勇
-
-
摘要:
近年来,武汉临空经济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发展规划还不够科学,经济发展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还不够得力,与建设成为先进的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推动武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打造空中丝绸之路中部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全面分析了目前武汉加快临空经济发展的紧迫性,深入学习了先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武汉实际条件,提出了四项发展建议.
-
-
-
-
-
-
摘要:
根据上海2035规划,''浦东机场地区将打造以航空制造及研发、综合物流、要素交易等为主导功能的航空城。''而地处浦东航空城核心区域的祝桥,将支撑上海全球城市航运中心建设。祝桥,已成为上海下一个发展风口。执掌城市发展脉动,成就区域内备受关注的新宠作为''西虹桥、东祝桥''的十字黄金轴东起点的祝桥,在规划高度与格局上,远超虹桥。祝桥东接浦东国际机场和空港综合保税区.
-
-
侯玉超;
史艳杰
-
-
摘要: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流动空间"正在取代"地域空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内陆城市借助机场和区位优势,有机会在更高端、更全面、更纵深程度上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形成新的国际先进要素汇聚基地,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性产业集群的形成.空港经济正成为时下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并被作为战略发展重点.一种新型的"全要素流通+可持续发展"模式航空城是内陆城市甚至整个中国都迫切需要的.文章选取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航天城、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航空城、中国台湾桃园机场航空城4个典型的大型枢纽机场,对其影响下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空港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
-
张璐璐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航空城作为部分地区和城市依托枢纽机场的战略选择与空间范式,指的是重点发展临空产业,集聚交通、产业、人口、信息等各类要素的空间范畴.本文对国际若干航空城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发展目标、空间模式、交通支撑、产业集群、生态运用以及规划引领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与特征,并进一步从规划角度剖析航空城发展过程的内在动力机制,即全球航空业迅猛发展、产业全球化与速度化竞争、机场腹地城市经济支撑、与国际门户相匹配的人口结构、特大城市多中心发展趋势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多主体协同等六大方面,以期为国内枢纽机场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
-
Po-Han Hsu;
许博涵;
Jing-yiTIAN;
田静宜;
FAN Fei;
范飞
- 《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3年
-
摘要:
随着我国空中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航空城(Aerotropolis)的概念正逐渐成为发展现实,由于航空城的机场与产业发展需要高度的能源可靠性与独立应变性,使得分散式能源系统架构在航空城的应用具有指标性的意义.研究藉由分析泰国曼谷素万那普航空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案例,探究如何在规划阶段,根据分散式能源系统的特点合理配置能源的需求端和供应端,使其能在区域能源规划中建立平衡,在城市尺度应用分布式的能源架构.研究结果表明,为达到供需平衡、节能减碳及稳定盈利,事前对能源需求点、热泵及制冷站的分布范围进行设置和规模评估的区域能源规划,对于航空城能否利用分散式能源系统独立、高效的特点,建立起稳定的能源供应非常重要.在整理航空城规划中采取分散式能源系统架构的几项重要区域能源规划原则的同时分析区域能源规划和航空城规划之间的关系,以作为未来航空城能源系统构建的刍议.
-
-
徐立言
- 《第九届海峡两岸飞行安全暨飞行技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发展桃园航空城是政府政策.以代表性航空城原型之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言,其距离主航厦较远之新跑道可供巨型飞机使用,对侧另一较远之跑道则供小飞机之使用,目前共六条跑道,尚有再建一跑道之计画.之后机场空间布局趋近於饱和,即须以飞机与航空管理之性能提昇为主,包括与荷兰国内外其他机场、港口之联合营运.航空城强调对人与环境作对等的关爱、为所在社区、区域与国家创造就业、维持(国家)领导创新与创造机会领袖地位之资产.城市行销品质不能只靠点来宣扬,要允许观光者步行与自行车能普及性地游览.因此,提供多元运具服务的基础建设是国内发展航空城应借镜之处.但环境有赖确保安全可靠、清楚完整之侦测资讯网路沿通路布设.就经济的国际海、空、陆、人流或货运言,包括节能环保、未来扩充弹性,高雄良港与桃园航空城之发展应适作联接,且应考虑是否准备有国际上渐形共识长跑道上限发展用地,即可容A380等飞机之使用.由于2010年美国等地受卡车司机使用电子防追踪之个人私密器影响,造成海空交通管制问题,已受到严肃关心;而相似的电磁干扰,因港口地区之水气、金属亦会造成影响.因此,沿通路布设确保安全可靠、清楚完整之侦测资讯网路应是一种台湾地区可考量研究使用之中级技术达成防干扰性能的方式.
-
-
-
-
陆苏刚;
吴娇蓉
- 《2016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摘要: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客流和物流的流动性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航空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但给机场带来足够的人气以及充足的货源,也给机场周边地区注入了活力,围绕机场枢纽的航空城应运而生,它突破传统航空服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及功能完善,推动经济增长并提高城市竞争力.航空城的出现使得机场的交通从满足单一化的机场出行到服务整个航空城的转变,其交通需求的转变带来交通系统配置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近年来西安、成都、济南等多个城市都在打造航空城,如何寻求航空城的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本文以国内外多个航空城为案例,通过研究航空城的交通需求特征,分析航空城的交通系统配置以及土地利用模式,最后总结出航空城交通规划的措施和策略,对国内正在建设的航空城给出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