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至情

至情

至情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文学教育、语文学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等; 至情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娜、李赛、丁翔等。

至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100.00%

总计:355篇

至情—发文趋势图

至情

-研究学者

  • 姚娜
  • 李赛
  • 丁翔
  • 于丹
  • 任志芳
  • 何悦玲
  • 刘梅兰
  • 刘琼
  • 孙妍
  • 张德宽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良子
    • 摘要: 《牡丹亭》是当前昆曲最大的IP,杜丽娘超越生死的“至情”数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观者,长演不衰。从《牡丹亭》诞生之日起,它就不断经历各种各样的改编和重塑。时至今日,各大昆剧院团还在不断推出不同版本的《牡丹亭》。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还能否翻出新意?《重逢〈牡丹亭〉》编剧罗周以艺术家的敏锐,回归汤显祖的原作,从“梦”入手,重新梳理组织了《牡丹亭》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照经典的新视角。
    • 曾凤珠
    • 摘要: 干宝在《搜神记·紫玉》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丰满的至情者——紫玉,一千多年以后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另外一个至情女——杜丽娘。人们隐约地感觉到杜丽娘身上有紫玉的影子,她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女性,为爱执着,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追求自由而美好的爱情。
    • 张曦月
    • 摘要: 对于情感的讨论和研究古今中外一直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地表现各个时期各个作者不同的看法,明末的汤显祖提出的"至情说"成为了研究情感论独树一帜的一座高峰.为什么在明末启蒙思想的思潮下,在那么多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家中,汤显祖可以突出重围?他的"至情"思想有什么特别之处?他的"至情"是否真实存在?本文运用归纳法、分析法与比较法,从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入手,归纳其产生"至情"说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因素,解析其"情"与"理"的冲突,揭露其升华后哲学层面的意义,并与西方柏拉图提出的精神恋爱进行比较,进一步阐述"情"与"欲"的关系.同时,浅谈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赋予"至情"以现实的意义并能被普遍接受成为一种价值观.
    • 张潇逸
    • 摘要: 《长生殿》的创作受遗民心态的影响,在描写李杨爱情故事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清代著名戏曲之一,其思想深度和内容形式都具有诸多创新之处。本文试从作者的遗民情结入手,分析移民心态对贵妃之欲、贵妃之死、贵妃之情以及月宫团圆四个维度的影响,深入剖析清初移民心态表征下的女性人物——杨贵妃。
    • 王爱军
    • 摘要: 五四"诗意体小说"文本不仅植入诗词歌赋的外在形式,而且汲取诗词歌赋的内面精神,即诗词、赋赞、韵语的文体情景扩展至小说全篇——融入小说语言、文本结构和表达方式之中,其文体形式折射了生命主体的至真性情和自由个性,标识了现代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丰盈.五四小说的"诗意体"现象表征了五四时期生命个体对于诗性生存的强烈诉求与美好憧憬,这正是五四小说"诗文互渗"形式的重要价值功能,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 李静; 任竞泽
    • 摘要: "至文"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标准,自先秦以来被众多的学者频频使用.在"至文"的多重内涵中,最常使用其"最好的文章"一义,且常与"至情"相提并论,情之至者,自成"至文".在儒家思想长期笼罩下,"五经"为"至文"的创作提供了规约限制和标准参照.与此相关,作者之"气"与文章之"体"相适相宜的创作理念以及刘勰的"为情而造文"的创作主张成为"至文"创作的重要条件.
    • 黄莎莎
    • 摘要: 《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的经典之作,历来褒贬不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其"复仇"式的结局,有说是画龙点睛之笔,让霍小玉的形象更生动饱满;也有说根本是画蛇添足,削弱了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笔者认为,就这整部唐传奇而言,小玉的"复仇"赋予了《霍小玉传》反传统性的特点,将它从传统的才子佳人型爱情悲剧的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让小玉成为了一个具有反抗特质的"至善论"的追求者,展现了一个"至情"之人的"痴"和偏执,她并不是想得到某种胜利"复仇"的快感,只是想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愿妥协,证明自己的爱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隐隐中透露出一丝不愿被遗忘的无奈.
    • 高丽
    • 摘要: 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突显了他的文道一元论文学思想,同时在平淡文学意境中、在时空交错的行文布局中表达"天下至情"的"道",并将文道合一理念践行得淋漓尽致。
    • 何向红
    • 摘要: 以“李慧娘”为剧目的戏曲改编本众多,呈现了不同形象与文化内涵的李慧娘,我自己也塑造了很多角色,在诸多的演出中我最感满意的,最感受深刻的还是《游西湖》中李慧娘这一角色。李慧娘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至情至义的李慧娘;并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赋予李慧娘鬼魂以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从而塑造了具有全新人格气质的李慧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