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臭氧活性炭

臭氧活性炭

臭氧活性炭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43363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城市地理、广东化工、工业用水与废水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中国水管理、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技术论坛、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暨水厂达标升级改造设备技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等;臭氧活性炭的相关文献由48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健、陈超、乔铁军等。

臭氧活性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3363 占比:99.92%

总计:143480篇

臭氧活性炭—发文趋势图

臭氧活性炭

-研究学者

  • 张晓健
  • 陈超
  • 乔铁军
  • 高乃云
  • 于水利
  • 储鹏
  • 史先乔
  • 周卫强
  • 张金松
  • 李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静坤
    •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饮水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供水安全与水质稳定的基本需求,应进一步完善净水工艺,加快市政给水厂的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转型。考虑到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超滤膜净水工艺的显著净水效果与应用优势,文章结合我国安徽地区某市水厂的改造建设工程,就该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 赫俊国; 何卓义; 李晓斌; 郑祥杰; 江伟勋; 肖克勤
    • 摘要: 针对广东某沿海地区周期性咸潮入侵引起的原水中有机物、氨氮和溴离子浓度升高的问题,以处理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目标,在实际水厂内开展试验研究,分析原水水质特性,研究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不同水质时期原水的效果,优化工艺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原水分为常规、咸潮轻度污染、咸潮重度污染三个时期;在常规原水水质条件下,工艺出水浊度为0.09~0.12 NTU,COD_(Mn)为1.84~2.17 mg/L,氨氮为0.39~0.46 mg/L;在咸潮轻度污染原水水质下,砂滤池滤速8.0 m/h,臭氧单点投加量1.5 mg/L,臭氧接触时间8 min,炭滤池炭床停留时间10 min时,出水COD_(Mn)≤1.01 mg/L、氨氮≤0.41 mg/L;在咸潮重度污染原水水质下,炭滤池停留时间15 min时,出水COD_(Mn)≤2.75 mg/L、氨氮≤0.46 mg/L.受咸潮顶托,溴离子浓度在173~241μg/L,臭氧投加量控制在2.2 mg/L以下时,工艺出水溴酸盐≤10μg/L.
    • 潘春海; 金鑫
    • 摘要: 以安庆市第三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探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提升出厂水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水厂砂滤池出水、炭滤池出水和出厂水进行采样检测,对比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进一步提高水体的消毒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来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和金属指标含量,同时可有效降低水中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增加溶解氧含量,增强水的活性,进一步提升生活饮用水品质。
    • 陈燕波; 潘名宾; 司徒菲; 魏旭; 孙建春; 万年红; 镇祥华
    • 摘要: 饮用水水源污染和水质提升是当前我国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的两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基于饮用水多级屏障理念的全流程工艺在水厂设计中得到应用,促进了全流程水厂的建设与实践。文章总结了全流程工艺的概念、组成单元及特点;简要介绍了雄安新区等地的全流程水厂设计案例;从利用“水专项”成果建设标杆水厂、提高净水工艺针对性保障安全优质供水、合理选择工艺单元和工艺参数提高净水系统弹性、贯彻绿色生态理念提高水厂与环境融合度、设置多种运行模式提高水厂运转灵活性、建设智慧型水厂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对全流程水厂设计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总结。
    • 马骏; 张作宇
    • 摘要: 天津市杨柳青水厂改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10×104 m3/d,水源采用南水北调中线水。原水各项指标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体要求,净水工艺采用臭氧预氧化—机械混合池—水力反应池—高速气浮池—Ⅴ型滤池的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组合工艺,采用次氯酸钠和硫酸铵联合消毒。水厂设计出水水质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 黄鹤俊; 刘万里; 熊宇明; 徐毅力
    • 摘要: 为应对低浊高藻水库原水的净水处理困境,通过气浮与臭氧活性炭中试研究,对唐家水厂原常规工艺流程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臭氧预氧化—机械搅拌混合—网格絮凝—溶气气浮—砂滤—臭氧活性炭—消毒”组合工艺,实现了对低浊高藻水库水的有效处理。改造后运行效果表明,气浮出水浊度可稳定低于1.0 NTU,气浮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臭氧活性炭可有效解决高藻原水引发的出水嗅味超标问题,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介绍了升级改造工程的前期试验研究、改造工艺方案、主要设计参数、关键材料设备选型、实际运行效果和效益分析,可为同类型水源水厂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 安呈泰; 杜红梅; 王诚; 冯晓莉; 王朋; 朱兆亮
    • 摘要: 为保证印染工艺用水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工业园区新建再生水回用工程.工程利用高密市第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根据印染工业用水要求确定回用水质标准,优选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臭氧活性炭—超滤—反渗透—消毒工艺,对污水处理厂排放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尾水作为园区企业印染工艺生产用水.产水量为12 000 m3/d,总产水率约60%.该系统建设完成运行1年,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工业回用水质标准,可以满足孚日工业园区新增工业项目用水需求.本项目总投资为10 723.73万元,单位经营成本为2.37元/m3,单位制水成本约为4.07元/m3,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解决工业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应用实践.
    • 史利涛; 闫驰承; 杨怡明; 李婉茹
    • 摘要: 漯河某医药公司废水属高浓度、高色度、难生化的复杂有机废水,其中高浓度废水化学需氧量高达40000 mg/L,采用"高浓度废水溶媒回收+臭氧活性炭+预水解酸化+LIC厌氧反应器+A/O反应池生物处理系统"组合处理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工程规模850 m3/d,进水水质平均浓度为COD 7113 mg/L、BOD51807 mg/L、氨氮293 mg/L,处理后的出水平均浓度为COD 136.2 mg/L、BOD536.21 mg/L、氨氮3.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6%、97.0%、98.4%.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无臭味,运行环境卫生条件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DB41/756-2012)表1排放标准B要求.
    • 沈恺乐; 邓慧萍; 沈冠杰
    • 摘要: 针对A水厂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处理东太湖微污染原水,研究该工艺对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控制情况,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工艺对CODM n、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13.40% ~19.86%、27.27% ~56.25% 和13.41% ~27.82%.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臭氧活性炭工艺对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有进一步的去除作用,总去除率为33.11%.臭氧活性炭工艺对THMs生成势的去除率达26.94%,但其对N-DBPs和HKs生成势的去除率仅有5.13%.
    • 吴启龙; 黄明珠; 付小平; 郭五珍
    • 摘要: 研究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全量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厌氧—好氧—MBR—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经长时间回灌的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混凝"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原液COD的去除率约为30%~53%;氨氮的去除率为20%~23%,约从2 000 mg/L下降至1 600 mg/L,随着氨氮的去除,总氮呈相应的下降趋势;"混凝"预处理并没有增加原液的电导率,甚至出现6%~16%的降低。对原液进行1∶2稀释后,"生化+臭氧活性炭"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可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