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适应调度

自适应调度

自适应调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102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电子学报、电子设计工程、计算机仿真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2008年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等;自适应调度的相关文献由652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可非、欧阳缮、A·帕里克等。

自适应调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021 占比:99.94%

总计:151105篇

自适应调度—发文趋势图

自适应调度

-研究学者

  • 廖可非
  • 欧阳缮
  • A·帕里克
  • B·吴
  • R·托比亚斯
  • 何杰光
  • 冯伟业
  • 崔得龙
  • 张宏科
  • 彭志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文豪; 史雪荣
    • 摘要: Flink流处理系统默认的任务调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集群异构和节点可用资源,导致集群整体负载不均衡。研究分布式节点的实时性能和集群作业环境,根据实际作业环境的异构分布情况,设计结合异构Flink集群的节点优先级调整方法,以基于Ganglia可扩展分布式集群资源监控系统的集群信息为依据,动态调整适应当前作业环境的节点优先级指数。基于此提出Flink节点动态自适应调度策略,通过实时监测节点的异构状况,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根据实时作业环境更新节点优先级指数,为系统任务找到最佳的执行节点完成任务分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Flink默认的任务调度策略,基于节点优先级调整方法的自适应调度策略在WorldCount基准测试中的运行时间约平均减少6%,可使异构Flink集群在保持集群低延迟的同时,节点资源利用率和任务执行效率更高。
    • 李纪三; 纪彦星; 曹鼎; 刘溶; 任渊
    • 摘要: 基于旋转相控阵雷达体制特点,针对扇区饱和攻击时任务调度失败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时间窗的预规划任务调度方法.根据雷达波束电扫范围和天线转速计算出任务的广义时间窗,当某扇区任务饱和时,在广义时间窗的约束下将任务调配到相邻的扇区.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时间窗和优先级的自适应调度算法,本算法能够充分释放旋转相控阵雷达相扫潜能,有效稀释饱和攻击扇区的冲突任务,显著提高任务调度成功率和时间利用率.
    • 刘胜强; 杜家兵
    • 摘要: 传统电力设备自适应调度方法忽略了对调度状态的择优,导致电力设备的调度无法达到最优,且结果输出稳定性较差。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电力设备自适应调度方法。构建电力设备自适应调度的小信号检测识别模型,结合功率参数同步融合控制方法分析各模块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特征。采用电力设备输电和发电侧的主体特征参数融合方法,获取需求响应控制终端类型分布,结合参与需求响应调控起止时间分布,构建可调负荷总量均衡控制模型,融合电力设备的惯性参数。结合改进蚁群算法对电力设备自适应调度状态参数寻优,实现电力设备的优化调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力设备自适应调度的输出稳定性较好,参数适应能力较强,提高了电力设备的状态参数识别能力。
    • 贾万达; 彭艳; 石宝东
    • 摘要: MES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MES系统的特点及实际需求,本文研究了在车间复杂动态环境下,建立自适应调度模型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由任务集、负载检测器、调度处理器、任务分配器组成的区域块自适应调度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容错性.
    • 程曦; 宋铁成
    • 摘要: 针对传统调度算法不能提供一种在考虑负载平衡的同时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自适应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和用户QoS优先级的云计算自适应调度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最优最差多准则决策为每个评估标准或用户QoS优先级分配重要性权重,然后使用VIKOR评估和确定每个用户请求的等级并进行排序,最后自适应任务调度根据虚拟机的负载率来分配工作负载以保持动态负载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MaKespan、吐出量和虚拟机利用率性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 谭光; 李昌镐; 詹昭焕
    • 摘要: 智能移动设备逐渐普及,然而视频图像检测等移动端应用仍然受到移动设备有限的计算和储存能力的限制,而且传统的云计算已无法满足这些应用对网络延迟、抖动、安全性等的需求.为此,文中首先设计了一个端云协同系统的用户体验指标,作为目标检测精度和能耗的综合衡量标准;然后将用户体验指标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视频图像检测跟踪自适应调度算法,该算法通过预测网络带宽、计算传输时延来对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任务进行调度.在KITTI视频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跟踪自适应调度算法能够获得较高的用户体验,极大地减少了能量损耗,并获得78.3%的检测精度.
    • 栗然; 韩怡; 丁星; 孙帆; 刘会兰; 严敬汝
    • 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常规火电机组小时级日前调度可能因可再生能源的波动而不再适用.为此引入粒计算理论,定义并分析了风电、负荷时间序列的信息粒度表达谱,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表达谱的时间粒度自适应调度模式.该模式提供了调度时段内包含多种时间粒度的火电机组启停和出力安排,以更好地适应净负荷变化.首先,建立了电力系统信息粒子,并在分析表达谱中粒子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Ward法实现功率-时间粒子的横纵方向双层粒化,形成典型电力场景和自适应时间粒度,以此设置火电机组自适应运行模式.其次,利用双重粒子群方法对5,15,30,60 min时间粒度下的调度模式进行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模型的双层求解.最后,以改进IEEE 39节点互联区域测试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调度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杨能俊; 郭宇; 方伟光; 黄少华; 吴鹏兴
    • 摘要: 针对离散制造车间生产调度存在的缺少信息反馈、动态响应能力弱、决策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数据驱动的自适应调度方法.首先,以物联设备实时采集的大量生产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感知-调度-执行”闭环决策机制;其次,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协同多智能体Q-learning算法,通过经验共享机制解决多智能体间的信息交互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学习次数的动态搜索策略来提高不同生产状态下算法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对不同工位的自适应调度;最后,以某航天产品机加车间为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刘志宏; 旦增巴桑; 夏强; 廖晓群
    • 摘要: 为平衡电网供需电子间的互补调度关系,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能互补供需自适应调度方法.分级连接电子识别控制器与多能监测模块,获取精确的学习空间复杂度数值,完成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能电子识别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自适应调度框架,借助基层组织内电子供需结构,计算互补偏离度的实值参量,完成新型多能互补供需自适应调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非动态调度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将单位时间内供需输出电压提升至440 V,且提高了邻位电子间的调频速率,平衡了电网供需电子间的互补调度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