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彩超
腹部彩超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50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1681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母婴世界、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等;腹部彩超的相关文献由66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敏、姜艳、张颖等。
腹部彩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681篇
占比:99.55%
总计:112181篇
腹部彩超
-研究学者
- 冯敏
- 姜艳
- 张颖
- 李海燕
- 邹正霖
- 陈海玲
- 陈立珠
- 伊慧
- 何剑
- 何叶萍
- 佟莉
- 刘敏
- 刘桂云
- 刘碧霞
- 刘艳
- 卓秀芳
- 吴海奎
- 吴淑霞
- 唐奇琼
- 唐菊琼
- 孙翔
- 孙锐
- 安红军
- 宋海涛
- 崔一梅
- 常艳芬
- 张丽云
- 张勇生
- 张娜
- 张建军
- 张怀安
- 张新杰
- 张晓静
- 张玉存
- 张磊
- 张继海
- 张艳
- 徐安
- 戴锁琴
- 戴雪艳
- 敖丽筠
- 曹凌玲
- 曾茜
- 李兆蕾
- 李宗珂
- 李玉梅
- 杨其辉
- 杨洋
- 杨红
- 查艺军
-
-
方菲菲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肌瘤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常州市武进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开展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超)检查、阴道彩超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分析子宫肌瘤超声检测的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85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者77例,阴性者8例;经阴道彩超检查阳性检出率为89.41%(76/85),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的72.94%(62/85);阴道彩超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腹部彩超检查(均P0.05);经阴道彩超检查显示,子宫肌瘤患者病变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搏动指数(PI)、舒张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水平均显著高于病变内部(均P<0.05)。结论 阴道彩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不仅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诊断价值较高,还可以通过超声了解病灶内部与周边的血流信号,对病情进行鉴别,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
-
-
陈昌钊;
符叶柳;
吴青京
-
-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彩超联合血清性激素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04月-2022年03月本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为异位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黄体生成激素(LH)、血清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水平,采用腹部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附件特征;以最终临床确诊结果为标准,计算腹部彩超联合血清激素水平对早期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异位组FSH(31.67±7.88 U/L)、LH(27.16±5.92 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48±6.39 U/L、9.17±3.14 U/L),β-hCG(1979.4±592.1 IU/L)、E;(206.03±35.24 pg/ml)和子宫内膜厚度(0.85±0.14 cm)低于对照组(2894.1±769.5 IU/L、875.34±110.61 pg/ml、1.17±0.14 cm),附件包块检出率(81.7%)、盆腔积液阳性率(70.0%)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35.0%、38.3%),宫内孕囊检出率(15.0%)低于对照组(100.0%)(P<0.05);超声联合4项激素指标诊断异位妊娠的曲线下面积为0.956,其漏诊率(1.7%)和误诊率(0)均低于各单独指标诊断。结论:腹部彩超联合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可大大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
-
-
匡芳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经腹部彩超检查,观察组给予经阴道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病理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与病理结果一致,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与病理结果存在差异,观察组病理检查准确率较高(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诊断在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可准确分辨病理分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赵伟锋;
王伟
-
-
摘要: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恩替卡韦)与观察组(60例,恩替卡韦+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彩超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腹胀、乏力、厌食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ST、ALT、T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A、LN、Ⅳ-C、PC-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均缩短,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腹部彩超表现更好。
-
-
丁迎春;
鲍玲玲;
燕小朋
-
-
摘要:
本研究探讨腹部彩超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诊断卵巢浆液性肿瘤的价值。选取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80例,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23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30例,浆液性癌患者27例,比较各组超声特征及血清CA125差异。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浆液性癌患者囊实性回声、有血流分布、腹水比例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P<0.05),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比例明显低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P<0.05);浆液性癌患者血清CA125为(301.45±104.42)U/mL,明显高于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P<0.05);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为(210.10±98.28)U/mL,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P<0.05);超声联合血清CA125诊断浆液性癌的特异性、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87.50%和81.48%,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腹部彩超联合CA125鉴别诊断卵巢浆液性肿瘤有较好的价值。
-
-
陈思吉
-
-
摘要:
目的研究腹部彩超和阴道彩超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腹超组和阴超组,每组50例。腹超组患者实施腹部彩超检查,阴超组患者实施阴道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结果阴超组患者诊断准确46例,漏诊4例;腹超组患者诊断准确31例,漏诊19例。阴超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2.00%(46/50)高于腹超组的62.00%(31/50),漏诊率8.00%(4/50)低于腹超组的38.00%(1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彩超和阴道彩超在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势,但阴道彩超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周焕娣;
朱惠贻;
杨林;
李苗
-
-
摘要: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中自由体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矫正胎方位的临床应用及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78例2018年1月—2021年4月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矫正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矫正胎方位,观察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矫正胎方位+自由体位,对比两组的胎位矫正情况、分娩结局(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结果观察组的第1次矫正成功率(第一产程结束前)与总成功率分别为71.79%、94.87%,对照组的第1次矫正成功率与总成功率分别为43.59%、76.92%,观察组的第1次矫正成功率与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9.49%,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8.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中实施徒手旋转胎头矫正胎方位+自由体位,可以提升矫正效果,改善妊娠结局。
-
-
王霞林
-
-
摘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手术,经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200例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As 64排CT进行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200例患者中,180例表现为阑尾增粗增大,其中79例可见小气泡影,128例伴有局部脂肪间隙模糊。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不同类型阑尾炎的病灶状态。结论:64排螺旋CT能做出清晰准确的影像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
王春妍
-
-
摘要:
父母带8岁女童到医院就医,女孩无精打采,四肢瘦弱,腹部明显鼓起。父母描述,孩子肚子疼、没有食欲、呕吐、学习没精神。曾多方求医,检查后的结果均显示肝功能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在完善各项检查后,明确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予以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经治疗,孩子病情得到控制,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腹水消退,肝硬度值有所下降,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目前女孩应用维持量激素,生长发育正常,也已重返校园继续学习。
-
-
刘楠
-
-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彩超检查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7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及58例胰腺癌患者的腹部彩超检查结果,从临近血管变化、胆总管阻塞形态、肿块内部血流、肿块边缘、肿块形态等方面比较两组声像图的差异。结果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表现:病灶位置[胰头部(71.93%vs.68.97%)]、肿块形态[形态不规则(71.93%vs.68.97%)]、点棒状血流信号(7.02%vs.8.62%)、病灶后方回声增强(54.39%vs.6.90%)、邻近血管变化(77.19%vs.84.48%)、内部不均质(82.46%vs.96.55%)、病灶内强回声斑块(49.12%vs.0)、腹腔淋巴结肿大(7.02%vs.46.55%)、低回声(73.68%vs.79.31%);经χ2检验,肿块型胰腺炎在病灶内强回声斑块、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表现明显强于胰腺癌,P0.05)。结论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可通过腹部彩超进行鉴别。
-
-
陈伟;
李乾;
张桂英
- 《第四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病史特点:男性,62岁,2010年12月无诱因出现腹胀伴腹围逐渐增大,并在当地医院及外院就诊,查CEA>100ng/mL,CA-125 为556.4U/mL,CA-199 为589.02U/mL; 上消化道钡餐提示十二指肠水平段憩室,心影增大;心脏彩超示轻微三尖瓣返流,轻微肺动脉瓣返流,心室顺应性减退;腹部彩超示肝表面混合回声包块,胆囊壁继发性改变,大量腹水;上腹部CT示腹水?原因待查;肠镜示慢性左半结肠炎;PET/CT示腹膜,肠系膜及大网膜内散在性多量片状,结节状异常放射浓聚影,结合临床,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大量腹水;腹膜活检示极少量纤维组织,多次腹水病理检查未找到癌细胞,为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1月6日以“腹胀1月余”收入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