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椎后路手术

腰椎后路手术

腰椎后路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84975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第二届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骨伤科学术交流发展大会、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腰椎后路手术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文兵、任磊、何丽英等。

腰椎后路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4975 占比:99.99%

总计:685065篇

腰椎后路手术—发文趋势图

腰椎后路手术

-研究学者

  • 万文兵
  • 任磊
  • 何丽英
  • 刘俊英
  • 刘先银
  • 刘晓慧
  • 刘浪
  • 吴华成
  • 周波
  • 崔乃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淑暖; 梁荣斌; 黄素珍; 钟皇娇
    • 摘要: 目的:探讨伤科油在降低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受压皮肤部位影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腰椎后路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受压部位应用手术体位垫;研究组应用手术体位垫+伤科油。比较两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充血反应发生率及疼痛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受压部位应用伤科油进行局部皮肤处理,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充血反应和疼痛感的发生率。
    • 吴文彬
    • 摘要: 目的探讨肥胖对肌少症患者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2022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行传统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50例腰腿痛的肌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两组,≥28 kg/m2为肥胖型肌少症组、0.05);肥胖型肌少症组VAS评分明显高于肌少症组,短期并发症明显多于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对肌少症患者腰椎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有负面影响,建议在围手术期对合并肥胖的肌少症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营养干预,以提高术后早期临床效果。
    • 王艳红; 卫新; 马艳丽
    •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e plane block,ESPB)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65例,年龄45~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Ⅱ级,体质量指数(BMI)18.5~28.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B组,32例)和对照组(GA组,33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ESPB组全麻诱导前于俯卧位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当VAS评分≥4分时,肌内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2天时,采用QoR-15量表评估患者恢复质量.记录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术后48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及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相比,ESPB组术后第1天、2天时QoR-15评分升高,术后1 h、6 h和12 h VAS评分降低,PCIA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促进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粟佳佳
    • 摘要: 近年来腰椎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骨折、畸形等,通常采用侵入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创伤较大,会造成治疗区的神经和肌损伤.多伴有严重的术后疼痛,不仅影响循环、呼吸等生理功能,也严重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训练.虽然腰椎手术的数量多年来一直在增加,但有效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仍然有限.有效的疼痛管理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步骤,推荐采用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方案,即复合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式,作用于疼痛产生的不同层次和机制,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更少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控制急性术后疼痛的主要镇痛模式之一,区域神经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基石,广泛用于胸部、腹部、四肢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潘丹; 黄庆华; 欧阳骁杰; 陈大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387例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脂肪液化分为正常组(355例)和脂肪液化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切口脂肪液化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腰椎后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闫长红; 时莉芳
    •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66例为ERAS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加速腰椎后路融合术病人术后恢复.
    • 吴燕; 王芳; 徐正
    •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中应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腰椎后路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医疗区骨科行腰椎后路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入院后即遵医嘱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d,术后半小时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12、24、36、48 h分次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于术后半小时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12、24、36、48 h分次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4、8、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术后24 h内哌替啶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疹、嗜睡等不良反应;术后24 h观察组哌替啶用量、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增加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 左丽君; 朱小霞; 张欢; 吴红; 傅利勤
    • 摘要: 目的:探讨ERAS对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选择上海长海医院的腰椎疾病患者140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 P
    • 郭峻臣; 刘志强; 汪在德; 郑礼鹏; 雷飞; 冯大雄
    • 摘要: 目的 观察浸渍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的明胶海绵用于腰椎后路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1~3个节段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于术毕关闭切口前在手术节段减压侧的椎旁及椎弓根螺钉内侧、非减压侧的多裂肌及最长肌间隙放置地塞米松和罗哌卡因浸渍的明胶海绵,B组则施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浸渍的明胶海绵.所有患者在术前、术毕(术后1h内)及术后24、48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P物质(SP);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前及术后第7天腰椎JOA评分、阿片类药物(地佐辛注射液)消耗量,并进行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及术后24、48 h时血清SP水平A组低于B组(P均<0.05).A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低于B组(P均<0.05).A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B组,术后第7天腰椎JOA评分及治疗改善率高于B组,地佐辛消耗量低于B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于B组(P均<0.05).结论 在手术节段椎旁及椎体横突上放置浸渍地塞米松和罗哌卡因的明胶海绵可有效减轻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满意度.
    • 李坤; 喻锋; 陈志龙; 余国庆; 刘丽; 王晶; 周伟峰; 王航
    • 摘要: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与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对腰椎后路手术缝合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择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214例,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138例,双节段椎间融合76例.根据两种缝合方式分为两组,单节段椎间融合术中92例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组(A组),46例为传统丝线间断缝合组(B组),双节段椎间融合术中39例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组(C组),37例为传统丝线间断缝合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术中缝合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A、B组患者术中缝合时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VAS评分高于A组,A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总满意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术中缝合时间明显较D组长,VAS评分明显高于D组,D组患者愈合总满意率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节段椎间融合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较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伤口良性愈合率高;双节段椎间融合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较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手术时间长,术后伤口良性愈合率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