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1572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解剖与临床、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浙江省第十八届烧伤外科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相关文献由744位作者贡献,包括柴益民、董忠根、刘志荣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1572 占比:99.87%

总计:161781篇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文趋势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研究学者

  • 柴益民
  • 董忠根
  • 刘志荣
  • 刘立宏
  • 朱婵
  • 罗顺红
  • 从飞
  • 付华
  • 余道江
  • 刘小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晓峰
    • 摘要: 目的 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对患者皮瓣成活质量、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于射阳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2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6例,接受股前外侧游离植皮治疗)与研究组(26例,接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90 d。比较术后90 d两组患者皮瓣成活质量,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60、90 d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术前与术后10 d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移植皮瓣成活质量情况、术后30 d VSS评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低于参照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参照组;与术后30 d比,术后60、90 d两组患者V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0 d两组患者WBC、PLT及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与股前外侧游离植皮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均能有效提高皮瓣成活质量,但前者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与创面瘢痕的形成,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效果更好。
    • 王小立; 高征煜; 何天颂; 晏桂明; 罗彬
    • 摘要: 目的探讨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例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纳入研究对比,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骨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5.03±0.54)个月;拆架时间为术后8个月.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肢恢复优14例,良4例,可、差为0例,优良率为100%(18/18).结论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来说,可选择,外固定架进行固定,对患者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仲亮; 崔军; 卢建新; 李达
    • 摘要: 目的探讨足踝部创面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内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60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腿内外侧皮瓣修复,观察组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比较两组足踝部功能评分、手术时间、皮瓣修复情况(皮瓣长度、皮瓣宽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足踝部功能评分(92.56±3.80)分高于对照组的(78.22±8.18)分,手术时间(1.17±0.08)h短于对照组的(2.22±0.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瓣长度(19.26±3.21)cm、皮瓣宽度(10.47±2.88)cm均长于对照组的(12.52±3.28)、(7.82±3.1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愈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足踝创面的治疗效果更好,对比小腿内外侧皮瓣修复更具有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 高纪振
    • 摘要: 目的 探讨吻合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观察组采取吻合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影响、疾病影响评分分别为(7.61±0.24)、(8.52±1.02)、(8.69±0.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4±1.37)、(7.65±1.21)、(7.85±1.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取吻合皮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李健; 罗顺红; 彭小宁; 金泽; 李永平
    • 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可以减轻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传统手术方式后的蒂部肿胀畸形的方法,以求改善足踝部的功能和外观。方法在传统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对皮瓣的蒂部进行改良,改良方式为切断蒂部近端上旋转轴点的皮肤,从畸形部分的近处到远处、浅处到深处进行分离,由浅入深分离至到深层皮下筋膜组织时停止,由近及远分离至旋转轴点时停止,使近端蒂部”猫耳”样畸形的皮肤变成真皮层皮片。结果该例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完全愈合。皮瓣不会有“猫耳”样的畸形,也不会有明显的肿胀,功能和外观均较好。结论该蒂部改良方式能有效地减轻术后皮瓣的肿胀畸形,使足踝部恢复正常的功能,并改善足踝部的外观。
    • 朱海涛; 曹玉珏; 屠海霞; 余斌; 姜九龙; 陈帆
    • 摘要: 目的 探讨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8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9例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此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16~65岁.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 x5 cm~18 cm ×10 cm,均应用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9 cm × 6 cm~20 cm x 12 cmc 2例患者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7例患者供瓣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创面封闭;1例患者出现皮肤缺血坏死,经3周换药痊愈.7例患者供瓣区移植皮片均全部成活.术后6个月?5年随访,皮瓣质地、色泽、外形良好,皮瓣感觉正常;除1例患者患膝恢复欠佳外,其余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佳等优点,是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 赵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组实施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比较两组皮瓣存活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步态、疼痛、日常活动、踝活动范围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肿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均可有效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但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术后肿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李守炎; 钟桂午; 章洪湖
    • 摘要: 目的 分析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医院2017年8月到2021年8月间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式,选择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的20例为观察组,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的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瓣存活率、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瓣一期存活率90.00%,对照组为6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疼痛感等皮瓣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以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相较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治疗而言,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皮瓣一期存活率,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 郭宗慧; 唐寅; 王骏杰; 付有伟; 杨长春; 庞清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在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转移覆盖其供区.术后观察受区及供区早期皮瓣成活情况,并对后期形态、感觉、足踝部活动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共对1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这种皮瓣连续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3)岁,创面面积3.0 cm×5.0 cm~7.0 cm×10.0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4.0 cm×10.0 cm~9.0 cm×17.0 cm,小腿近端穿支皮瓣面积4.5 cm×6.5 cm~5.5 cm×10.5 cm.术后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情况.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0.2个月,皮瓣形态和感觉恢复良好,未见瘢痕挛缩,足踝部皮瓣两点辨距觉为13~18 mm,踝关节背伸30°~45°、跖屈35°~45°,内、外翻角度均为30°~40°,未影响踝关节活动.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安全而有效地修复足踝部创面,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供区,而且不牺牲主干血管.两种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既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同时又减少了功能损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