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9001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保健、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九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等;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景在平、冯翔、赵珺等。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001篇
占比:99.87%
总计:69093篇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研究学者
- 景在平
- 冯翔
- 赵珺
- 包俊敏
- 赵志青
- 陆清声
- 黄晟
- 冯睿
- 叶必远
- 洪毅
- 熊江
- 汤敬东
- 付江华
- 刘明辉
- 李世杰
- 李兴东
- 王家平
- 蒋岚杉
- 万遂人
- 乌兰图雅
- 任冬梅
- 任逢春
- 何武
- 刘淑珍
- 叶宁
- 叶群南
- 吴若彬
- 周平
- 夏氢
- 孙钰
- 宁俊洁
- 尹洪顺
- 席桂华
- 康藤耀
- 张冰
- 张富钊
- 张效杰
- 张锡彬
- 张镜方
- 徐敏
- 曲乐丰
- 朱彦彬
- 朱斌
- 李奎
- 李茂
- 杨勤
- 杨绍军
- 武少辉
- 汪海飞
- 王春艳
-
-
王永
-
-
摘要:
目的 比较传统手术与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收治的96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腔内隔绝术的65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A组,将采用传统手术的31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B组.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完全封堵例数及术后感染情况,随访1年后记录两组死亡、术后残余内漏及术后3个月残余内漏封闭等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失血量低,手术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完全封堵例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残余内漏7.69%(5/65)、术后3个月残余内漏封闭80.00%(4/5),略低于B组的9.68%(3/31)、100.00%(3/3),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
-
-
程小军;
司玉平
-
-
摘要:
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8例接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造影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管检查,采集程序、造影参数、体位合理,且成功植入支架;其中27例患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部情况明确,病灶位置、数量、大小均清晰显示.结论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行相应诊断,能够明确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病情,为介入治疗提供便利条件.
-
-
刘明辉;
李兴东;
李世杰;
付江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后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暨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确诊并行腔内隔绝术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110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血压和肾功能,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按照两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78例,正常血压组32例,肾功能正常组76例,肾功能异常组34例。手术后定期监测所有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肾功能情况,分析腔内隔绝术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血压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血压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论是肾功能正常组还是肾功能异常组患者,其血清BUN、Cr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腔内隔绝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但肾动脉造影显示供血情况可有所改善。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后,血压可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有所下降,而血压正常者不受影响,肾动脉血流情况也有所改善,但对肾功能影响不大。
-
-
刘明辉;
李兴东;
李世杰;
付江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后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暨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确诊并行腔内隔绝术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110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血压和肾功能,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按照两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78例,正常血压组32例,肾功能正常组76例,肾功能异常组34例。手术后定期监测所有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肾功能情况,分析腔内隔绝术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血压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血压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论是肾功能正常组还是肾功能异常组患者,其血清BUN、Cr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腔内隔绝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但肾动脉造影显示供血情况可有所改善。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后,血压可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有所下降,而血压正常者不受影响,肾动脉血流情况也有所改善,但对肾功能影响不大。
-
-
刘明辉;
李兴东;
李世杰;
付江华
-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后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暨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确诊并行腔内隔绝术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110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血压和肾功能,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按照两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78例,正常血压组32例,肾功能正常组76例,肾功能异常组34例.手术后定期监测所有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肾功能情况,分析腔内隔绝术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血压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血压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论是肾功能正常组还是肾功能异常组患者,其血清BUN、Cr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腔内隔绝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但肾动脉造影显示供血情况可有所改善.结论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后,血压可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有所下降,而血压正常者不受影响,肾动脉血流情况也有所改善,但对肾功能影响不大.
-
-
-
张雯
-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Philips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研究DSA检查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参数合理的选择体位、仔细计算角度、高压注射参数以及图像后处理,可准确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的差别、周围相邻血管进行成像。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选择正确、合理的DSA成像参数,可对复杂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破口准确成像,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对增加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及降低手术用时具有重要意义。%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 admitted during January 2014-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by Philips FD20. Clinical data and DSA image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value of DSA examination in treatment of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Results Postures, shooting angle, parameters of high pressure injection and image post-processing were chosen and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patient condition and individual parameters, then imaged location and breaks of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 the difference of true and fake cavity flood, and neighboring vessels.Conclusion Correct and reasonable DSA imaging parameters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 may accurately image complex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breach,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and be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the super selective intubation success rate and reducing the surgery time.
-
-
曹生军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7例,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后,对患者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手术前、中以及后期均采用乌拉地尔配合控制术中血压.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年,其中术后2个月因再发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1例,术后6个月因腹主动脉夹层而接受外科手术1例,其余患者预后状态良好,随访1年患者的存活率为97.3%.结论 稳定的血压结合精准的腔内修复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功的关健.采用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
-
-
金志宏;
谢晓亮
- 《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又称胸主动脉夹层,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胸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主动脉内膜发生相对比较严重的撕裂、管壁剥离等现象,中膜与外膜分离,外膜继而扩张膨出从而形成夹层动脉瘤,血肿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壁层中继续发展、蔓延,是目前临床上危重心血管类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TAD发病诱因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梅毒、细菌感染、囊性中层坏死、创伤、先天性马方综合征、高血压(3级以上多见)。AMI基础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有冠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在临床表现、胃肠道表现、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症状、周围神经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彩超、 影像学检查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
-
-
-
王伟林;
韩冬;
陆源建;
马韵生;
严文俊
- 《第四届国际心脏、大血管介入、外科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操作技术,治疗效果. 方法:5例病人术前均采用CTA,MRI检查,胸主动脉均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手术方法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均在主动脉造影(DSA)动态监视下完成. 结果: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5例均植入了单一移植物.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结论: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新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更简捷微创,创伤性小,恢复快,疗效确实,并且使许多因高龄,多病并存而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治疗机会.
-
-
宋艳丽;
吴先正
- 《中华医学会2004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一极其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未经治疗24h内病死率高达21﹪,占猝死人群4.4﹪.TAD发病率平均为每年每百万人口约5-10例,最常发生在50-70岁男性,男女比例为2-3:1.由于其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本文分析该院94例以来28例TAD的诊断及误诊情况,以期提高广大医师尤其急诊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
张震;
杨绍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影响因素和探讨亚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特点。rn 方法:通过对某院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EVGE治疗,术后采用CT扫描进行随访.根据结果支架段假腔是否消失分为两组.两组间测量术前CT扫描图像支架近、中、远段等水平假腔径线及总径线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8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亚急性组主动脉分为A1、A2、A3三段,观察三段主动脉中点所在平面真、假腔及瘤体直径变化情况。rn 结果:rn 1.两组CT测量各径线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2.两组间8因素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亚急性期为主动脉重塑的有益因素.夹层累及腹主动脉为主动脉重塑的不利因素。rn 3.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结果:术后6个月内A1、A2瘤体及真假腔重塑变化较明显.而A3段在术后重塑变化不显著。rn 结论:术前假腔直径、假腔长度以及支架置入时期的不同是影响术后主动脉重塑重要因素.亚急性期行EVGE有利于主动脉重塑。
-
-
张震;
杨绍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影响因素和探讨亚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特点。rn 方法:通过对某院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EVGE治疗,术后采用CT扫描进行随访.根据结果支架段假腔是否消失分为两组.两组间测量术前CT扫描图像支架近、中、远段等水平假腔径线及总径线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8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亚急性组主动脉分为A1、A2、A3三段,观察三段主动脉中点所在平面真、假腔及瘤体直径变化情况。rn 结果:rn 1.两组CT测量各径线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2.两组间8因素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亚急性期为主动脉重塑的有益因素.夹层累及腹主动脉为主动脉重塑的不利因素。rn 3.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结果:术后6个月内A1、A2瘤体及真假腔重塑变化较明显.而A3段在术后重塑变化不显著。rn 结论:术前假腔直径、假腔长度以及支架置入时期的不同是影响术后主动脉重塑重要因素.亚急性期行EVGE有利于主动脉重塑。
-
-
张震;
杨绍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影响因素和探讨亚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特点。rn 方法:通过对某院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EVGE治疗,术后采用CT扫描进行随访.根据结果支架段假腔是否消失分为两组.两组间测量术前CT扫描图像支架近、中、远段等水平假腔径线及总径线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8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亚急性组主动脉分为A1、A2、A3三段,观察三段主动脉中点所在平面真、假腔及瘤体直径变化情况。rn 结果:rn 1.两组CT测量各径线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2.两组间8因素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亚急性期为主动脉重塑的有益因素.夹层累及腹主动脉为主动脉重塑的不利因素。rn 3.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结果:术后6个月内A1、A2瘤体及真假腔重塑变化较明显.而A3段在术后重塑变化不显著。rn 结论:术前假腔直径、假腔长度以及支架置入时期的不同是影响术后主动脉重塑重要因素.亚急性期行EVGE有利于主动脉重塑。
-
-
张震;
杨绍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影响因素和探讨亚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特点。rn 方法:通过对某院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EVGE治疗,术后采用CT扫描进行随访.根据结果支架段假腔是否消失分为两组.两组间测量术前CT扫描图像支架近、中、远段等水平假腔径线及总径线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8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亚急性组主动脉分为A1、A2、A3三段,观察三段主动脉中点所在平面真、假腔及瘤体直径变化情况。rn 结果:rn 1.两组CT测量各径线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2.两组间8因素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亚急性期为主动脉重塑的有益因素.夹层累及腹主动脉为主动脉重塑的不利因素。rn 3.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结果:术后6个月内A1、A2瘤体及真假腔重塑变化较明显.而A3段在术后重塑变化不显著。rn 结论:术前假腔直径、假腔长度以及支架置入时期的不同是影响术后主动脉重塑重要因素.亚急性期行EVGE有利于主动脉重塑。
-
-
张震;
杨绍军
- 《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影响因素和探讨亚急性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特点。rn 方法:通过对某院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EVGE治疗,术后采用CT扫描进行随访.根据结果支架段假腔是否消失分为两组.两组间测量术前CT扫描图像支架近、中、远段等水平假腔径线及总径线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8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亚急性组主动脉分为A1、A2、A3三段,观察三段主动脉中点所在平面真、假腔及瘤体直径变化情况。rn 结果:rn 1.两组CT测量各径线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2.两组间8因素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亚急性期为主动脉重塑的有益因素.夹层累及腹主动脉为主动脉重塑的不利因素。rn 3.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结果:术后6个月内A1、A2瘤体及真假腔重塑变化较明显.而A3段在术后重塑变化不显著。rn 结论:术前假腔直径、假腔长度以及支架置入时期的不同是影响术后主动脉重塑重要因素.亚急性期行EVGE有利于主动脉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