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平滑肌瘤

胃平滑肌瘤

胃平滑肌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258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现代医院、临床医药实践、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等;胃平滑肌瘤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增荣、卢光荣、吴国柱等。

胃平滑肌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258 占比:99.11%

总计:14386篇

胃平滑肌瘤—发文趋势图

胃平滑肌瘤

-研究学者

  • 刘增荣
  • 卢光荣
  • 吴国柱
  • 孙心平
  • 平田健一郎
  • 张阳
  • 王亮升
  • 蔡振寨
  • 郑玉莲
  • 金健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薇; 翟育豪; 郑智; 尹杰; 刘小野; 白志刚; 张军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基因层面的差异,为今后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调用GSE63453的相关数据,比较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标本的miRNA表达差异,选择差异mi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KEGG)分析。通过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明确靶基因表型差异,并对通路表达进行GO和KEGG分析。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运用Cytoscape进行Hub基因筛选。并通过筛选临床样本,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对已筛选出的靶基因与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筛选出明确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明确二者在免疫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包括hsa-miR-133a-3p在内的12种差异miRNA,通过GO和KEGG两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了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在生物功能学方面的差异,并通过数据库发现了在这两类肿瘤中可能存在差异的靶基因,建立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包括PIK3CA和BDNF在内的10个Hub基因,并通过临床样本的检测对关键基因进行了外部验证,最终发现了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间的差异基因。结论胃肠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存在基因层面差异,可以对两类肿瘤进行鉴别和治疗。
    • 聂锦山; 朱亮; 蔡明琰; 钟芸诗; 张轶群; 周平红
    • 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超声内镜(EUS)表现的评分系统对鉴别胃黏膜下肿瘤(SMT)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SMT患者的资料。通过评分系统预测胃SMT的病理类型。该评分系统包括以下5个基于EUS发现的变量:肿瘤的位置、起源层、回声和形状,肿瘤是否有腔外生长型赋予分值,依据得分范围预测胃SMT的病理类型。结果199例胃SMT患者中,胃间质瘤(GIST)89例(44.7%),平滑肌瘤76例(38.2%),脂肪瘤及异位胰腺各10例(5.0%),其它纤维瘤与纤维性息肉、神经鞘瘤共14例(7.0%)。GIST多见于胃底46例(51.7%)和胃体30例(33.7%);平滑肌瘤贲门24例(31.6%)及胃底部23例(30.3%),而GIST贲门10例(11.2%),异位胰腺多见于胃窦(70.0%),脂肪瘤也多见于胃窦(60.0%)。平滑肌瘤在EUS不规则形51例(67.1%)占优势,类圆形13例(17.1%)、椭圆12例(15.8%);GIST类圆形43例(48.3%)不规则形32例(36.0%)椭圆15例(15.7%);脂肪瘤和异位胰腺以椭形为主9例、8例(90%,80%)。13例胃SMT为腔外生长型,其中11例(84.6%)均为GIST。当评分为0~1分时,评分系统判断病灶为平滑肌瘤的灵敏度75.0%,特异度83.7%,阳性预测值74.0%,准确度80.4%;当评分为2~3分时,GIST的灵敏度77.5%,特异度72.7%,阳性预测值69.7%,准确度74.9%;当评分为4~5分时,脂肪瘤的灵敏度80%,特异度97.4%,阳性预测值61.5%,准确度96.4%;当评分为6~7分时,异位胰腺的灵敏度70%,特异度98.4%,阳性预测值70.0%,准确度97.0%。结论简单的评分系统在无需获取组织的情况下预测胃SMT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仍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
    • 李智慧
    • 摘要: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IST)和胃平滑肌瘤(GLMs)的内镜检查鉴别诊断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肿瘤科收治的87例患者(53例GIST患者、34例GLMs患者,分别视作A、B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后实施内镜超声(EUS)筛查,比较两者的兼备诊断特征差异.结果:A组平扫时的CT值较B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A组DE1的增强幅度较B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A组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与灰度标准偏差均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GIST、GLMs的临床诊断中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予以EUS检查能有效的鉴别其诊断差异,具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钟宇新; 金鹏; 楚江涛; 熊建平; 李洋; 康文哲; 田艳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瘤的病例特点及其诊治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73例行手术治疗的胃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4(22~78)岁,男女比例为1.2:1.0.155例发生于贲门,占89.60%;肿瘤最大径为2.0(0.2~8.0)cm,68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6例行胸腔镜手术,13例行腹腔镜手术,86例行开放手术;共74例行肿物部分切除术,99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7例(9.83%)为平滑肌瘤合并腺癌,10例(5.78%)为平滑肌瘤合并鳞癌,2例(1.16%)为平滑肌瘤合并腺鳞癌,该29例患者术前均被诊断为胃恶性肿瘤,术后病理发现合并平滑肌瘤;1例(0.58%)为平滑肌瘤合并间质瘤,而143例(82.66%)单纯胃平滑肌瘤中有56例(39.16%)术前被诊断为间质瘤.单纯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多表现为表面光滑、无溃疡、边界清楚、形状规则、低回声、来源于固有肌层.CT表现为密度均匀、长径/短径>1.5、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 胃平滑肌瘤多位于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可与胃癌或胃间质瘤伴发,易被误诊为胃肠间质瘤而行手术治疗,掌握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 李爱华; 龙亚女; 陈金玲
    • 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检测在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别纳入胃间质瘤组和胃平滑肌瘤组,两组均为4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利用ROC分析CEA、CA19-9鉴别胃间质瘤的价值,采用Kappa检验对CEA、CA19-9联合检测鉴别胃间质瘤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比较三组CEA水平,胃间质瘤组>对照组>胃平滑肌瘤组;比较三组CA19-9水平,胃间质组>胃平滑肌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CEA、CA19-9鉴别胃间质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782.CEA、CA19-9联合检测鉴别胃间质瘤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6.25%,准确率为94.17%,阳性预测值为92.31%,阴性预测值为95.06%,与病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为0.868.结论 CEA、CA19-9联合检测对于鉴别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有较高价值.
    • 郭利茹; 陈维亮; 马小贝; 秦学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能谱CT对胃间质瘤(GST)与胃平滑肌瘤(GL M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GST患者及40例GLM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别作为GST组与GLMs组,比较两组患者CT诊断结果,分析能谱CT对GST与GLMs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GLMs组肿瘤位置位于贲门部、肿瘤最大径<3 cm、肿瘤形态光滑占比高于G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期、静脉期CT值及静脉期增强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Ms组平扫CT值高于GST组,动脉期增强幅度低于G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化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Ms组不均匀、囊变占比低于G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可通过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肿瘤形态、CT增强指标与CT征象鉴别GST与GLMs,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余金超; 赵宇; 孙启飞
    • 摘要: 目的:研究胃平滑肌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探讨其在胃平滑肌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手术病理与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16例胃平滑肌瘤均为单发,其中14例位于胃贲门部,2例位于胃体部;病灶12例向腔内生长,3例向腔外生长,1例向腔内外生长;病灶形态规则13例,不规则3例;病灶长径与胃壁平行15例,与胃壁垂直1例.16例病灶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多表现为轻度强化,静脉期为轻-中度强化,平衡期多呈中度强化,动态强化曲线呈缓慢上升型;15例病灶邻近胃黏膜光整,1例肿瘤黏膜面不光整,见溃疡形成.结论:MSCT对胃平滑肌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马小义
    • 摘要: 目的:研究胃平滑肌瘤与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的差异性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证实的18例胃平滑肌瘤患者和18例胃神经鞘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具备完整CT资料,将胃平滑肌瘤患者纳入A组(n=18),胃神经鞘瘤患者纳入B组(n=18),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T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的为以下因素:瘤体部位、生长方式、瘤体最大径、长短径比值、强化程度、周围是否有小淋巴结、静脉期CT值;以肿瘤长径≤3.2 cm,长短径之比>1.2及静脉期CT≤63HU为标准,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44%,88.89%和94.44%,诊断特异度分别是72.22%,94.44%和55.56%,约登指数分别为0.67,0.83和0.50.结论:采取长径≤3.2 cm、静脉期CT≤63 HU以及长短径之比>1.2为特异CT标准诊断胃平滑肌瘤与胃神经鞘瘤,可获得准确性较高的鉴别结果,应用价值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