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腺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85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中国保健、实用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第二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等;肾上腺腺瘤的相关文献由429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光、关辉、刘博等。

肾上腺腺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10.3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385 占比:89.35%

总计:1550篇

肾上腺腺瘤—发文趋势图

肾上腺腺瘤

-研究学者

  • 宁光
  • 关辉
  • 刘博
  • 张炜
  • 李汉忠
  • 梁伟
  • 汤正义
  • 王卫庆
  • 苗红
  • 裴中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梦瑶; 孙桂荣
    • 摘要: 患者男,60岁,因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憋气半年余,伴有心慌、头晕、头痛收住我院心血管内科,既往高血压病史13年,规律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控制不佳,最高为200/100 mmHg,“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10年,“右眼视网膜脱离”病史半年。否认吸烟饮酒史、心血管疾病及早发性高血压病家族史。入院检查心率65次/分,血压155/99 mmHg,一般情况及常规查体阴性,检验检查结果示血钾1.6 mmol/L,血钠147.8 mmol/L,尿液分析示PH 6.0,血浆醛固酮水平立位511 pg/mL、卧位655 pg/mL均升高,血浆肾素活性立位0 ng/mL/hr、卧位0 ng/mL/hr均降低,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立位51.1、卧位65.5均升高,肾上腺CT动态增强扫描示双侧肾上腺见低密度结节影,考虑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然后转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2周随访血浆醛固酮、血钾、血钠等生化指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血压正常。
    • 陈玉霞
    • 摘要: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CT联合MRI对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指导未来有效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及转移瘤。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01~2020-01收治的9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均于术前行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CT检查及MRI检查的廓清率;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增强CT联合MRI对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腺瘤患者绝对廓清率及校正廓清率均低于转移瘤患者,相对廓清率及无校正廓清率均高于转移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CT及联合诊断均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好,MRI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联合诊断的准确度分别高于动态增强CT、MRI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与MRI均对肾上腺肿瘤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而联合诊断对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有更高的鉴别诊断效能,诊断准确度较高。
    • 吴春梅; 殷小平
    • 摘要: 肾上腺腺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目前,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功能性肾上腺腺瘤亚型以及脂质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中取得初步进展,主要通过纹理分析、直方图分析等影像组学特征对肾上腺腺瘤展开研究,可有效评估肿瘤的异型性,可在临床决策上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临床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结合的诺模图模型对功能性肾上腺腺瘤亚型具有良好的鉴别效果。现综述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策略的疗效预测、监测和预后评估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初步展望。
    • 郑晔
    • 摘要: 目的:针对在肾上腺腺瘤诊断过程中应用MRI同相位反相位成像的诊断效果展开相应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1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肾上腺腺瘤患者42例,将其设为实验组;肾上腺其他肿瘤患者42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同相位反相位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MRI同相位反相位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不同于对照组,在反相位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信号减低现象。结论:采用MRI同相位反相位成像进行肾上腺腺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有效将其与其他肾上腺肿瘤进行鉴别,并且该种诊断方式的操作更加便捷,建议成为临床上诊断肾上腺腺瘤的有效措施之一,并进行积极推广。
    • 赵定许; 夏晓亮; 耿承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CT对于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49例,病理检查结果:肾上腺腺瘤45例,转移瘤4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并比较MRI和CT检查在肾上腺肿瘤患者定位、定性诊断情况.结果:增强MRI平扫诊断准确率(83.67%)明显高于CT平扫诊断准确率(57.14%),(χ2=10.825,P<0.05).49例患者经手术病例确诊,良性肾上腺肿瘤31例,恶性肾上腺肿瘤18例,对肾上腺肿瘤定位检出而言,CT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准确率(P<0.05).对于肾上腺肿瘤定性检出而言,MRI检出准确率又明显高于CT准确率(P<0.05).良性肿瘤中,MRI图像清晰度优于CT,恶性肿瘤中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上腺肿瘤诊断,CT和MRI均存在一定优势和不足,CT可更为准确确定肿瘤位置,MRI可更为准确鉴别肿瘤良恶之分,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 戴国娇; 郑海澜; 郑永飞; 黄丹江
    • 摘要: 背景 肾上腺偶发瘤中,肾上腺转移瘤需要与肾上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肾上腺腺瘤)进行鉴别,推荐延迟15 min的扫描方式计算绝对廓清率与相对廓清率,然而扫描时间过长.目的 探讨简化计算CT增强廓清率鉴别小于4 cm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随访证实或拟诊非肾上腺腺瘤病变后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增强扫描的肾上腺转移瘤患者78例和肾上腺腺瘤患者5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本研究纳入肾上腺转移瘤患者37例(肾上腺转移瘤组)和肾上腺腺瘤患者47例(肾上腺腺瘤组);其中肾上腺转移瘤包含原发灶为肺癌患者16例、原发灶为其他肿瘤患者21例(肝癌患者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14例、胰腺癌患者1例、膀胱癌患者1例、涎腺癌患者1例),肾上腺腺瘤包含肾上腺乏脂腺瘤患者15例、肾上腺富脂腺瘤患者32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情况、病灶部位(左侧/右侧)、肿瘤大小,并测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值,计算简化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别分析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富脂腺瘤组、肺癌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的效能.结果 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腺瘤组患者、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患者、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富脂腺瘤组患者、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率、病灶部位及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转移瘤组患者的平扫CT值高于肾上腺腺瘤组(P0.05).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组平扫CT值高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绝对廓清率和相对廓清率低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P<0.05).在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21.00 HU,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4、81.1%、89.4%.在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28.50 HU,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46、64.9%、86.7%;绝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21.54%,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33、80.0%、83.8%;相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9.65%,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0、73.3%、89.2%.在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富脂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11.50 HU,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4、91.9%、100%;相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64.10%,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77、89.2%、53.1%.在肺癌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29.50 HU,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1、81.3%、93.3%;绝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24.89%,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1、80.0%、81.3%;相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10.58%,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33、73.3%、87.5%.结论 简化计算CT增强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在鉴别小于4 cm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间有重要价值.
    • 王阳春; 仝瑞祥; 陈婷婷; 何忠华
    • 摘要: 库欣综合征(CS)可干扰正常卵泡发育导致不孕.目前CS妊娠期的研究少见.本文报道1例CS妊娠期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腺瘤,术后血皮质醇下降,口服糖皮质激素替代补充治疗疗效肯定,并对CS妊娠期原因进行复习和归纳,以早期发现CS妊娠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邓新喜; 李勋钢; 万滨; 张文圣
    • 摘要: 目的 观察肥胖对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20年06月被确诊为单侧肾上腺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且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的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统计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身体质量指数(BMI)、临床体征、合并的基础疾病等.观察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中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tGFR)、尿蛋白,并根据患者术后肾功能有无好转分组,寻找可能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 一共纳入55例病例,男性1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6.62±9.47岁(范围36~72岁),BMI平均为26.07±3.38 kg/m2,肿瘤左右侧占比为35:20.术后12个月较术前肌酐(90.44±21.47;95.15±22.82)及tGFR(89.17±11.17;84.06±10.24)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BMI、尿糖和向心性肥胖与术后肾功能恢复差有关,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BMI与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差有相关性,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有效治疗皮质醇增多症,且术后对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肥胖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肾功能的改善.
    • 刘佳
    • 摘要: 肾上腺皮质腺瘤可引起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一醛固酮分泌过多造成高血压、低血钾,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症,在以往由于诊断技术的关系以及此病病例罕见,肾上腺皮质瘤的实际发生数可能比发现的要多,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科收治的例患者,瘤体约 5.5×5cm2,由于是我院首例开展肾上腺肿瘤手术,风险非常大,术前准备必须充分,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 我院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未发生意外,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康复出院。 现将围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杨广洋; 龙海清; 张英; 杨海浪; 苏强; 赵伟华
    • 摘要: 探讨动态增强MRI与CT在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选择7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上腺肿瘤类型将其分为肾上腺腺瘤组和肾上腺转移瘤组.给予所有患者动态增强MRI与CT检查,记录检查中的相关参数,分析各时间点时MRI廓清率和CT廓清率之间的相关性.两组检查后肿瘤大小、形态、T2WI信号、强化程度及平扫CT值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药后3 min、5 min、7 min、9 min的CT廓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转移瘤中,MRI廓清率与CT廓清率在注药后5 min、7 min、9 min,均呈正相关关系.采用动态增强MRI与CT检查对于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