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并发症
肺炎/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110篇;相关期刊2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河北中医、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7年儿科学术年会等;肺炎/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禄明、张艳红、林长青等。
肺炎/并发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110篇
占比:99.65%
总计:28209篇
肺炎/并发症
-研究学者
- 万禄明
- 张艳红
- 林长青
- 钟辉
- 高琦
- 魏从文
- 孙志伟
- 徐畅
- 曾晓辉
- 李伟
- 杨小盼
- 欧艳
- 王平
- 王慧萍
- 祝益民
- 罗力妍
- 罗如平
- 金世杰
- 饶花平
- 黄麟飞
- 丁颖楠
- 万玉娥
- 万立
- 丛景惠
- 严峻海
-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乌宗银
- 于四景
- 于文强
- 付纳新
- 任成波
- 任红梅
- 伍全概
- 何雷锋
- 党延琴
- 全金龙
- 关玉莲
- 刁志英
- 刘世平
- 刘中奇
- 刘亚平
- 刘子艳
- 刘巧燕
- 刘晓红
- 刘晶春
- 刘瑞冰
- 刘秀芳
- 刘秋平
- 刘素霞
- 刘芙蓉
-
-
王乐;
王柳毅;
师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5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未合并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炎症指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分析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梗死灶数目、肺部疾病病史比例、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比容(PC T)、血小板计数(PL T)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参数、炎症指标、高龄、NIHSS评分是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年龄偏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且存在炎症反应水平增高及血小板异常,应引起临床重视.
-
-
丁颖楠;
尤青海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 6月在本院诊治的83例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并在患者入组后24 h内检测血清MCP-1、HMGB1的表达水平,根据患者随访1个月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MCP-1、HMGB1水平对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83例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其中19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组),占比22.89%(19/83);生存患者64例(生存组),占比77.11%(64/83).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0分、器官衰竭(SOFA)评分>6分、机械通气时间≥72 h所占比例及血清MCP-1、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SOFA评分>6分、机械通气时间≥72 h、血清MCP-1及HMGB1表达水平偏高均为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及HMGB1水平单一及联合预测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743、0.848.血清MCP-1及HMGB1水平单一检测对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效能显著低于两者联合检测(P<0.05).[结论]APACHEⅡ、SOFA评分偏高、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死亡率越高;血清MCP-1、HMGB1对AECOPD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
-
江月萍
-
-
摘要:
目的:分析流感并发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结果.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流感并发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8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呼吸道病毒七项和免疫层析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IgM水平,分析检测结果.结果:68例患儿中有46例患儿确诊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阳性率为67.65%.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炎征象显著高于单一流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平均发热时间、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水平与单一流感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流感并发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在诊治流感症状时,应将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作为常规项目,预测重症患儿并予以治疗,以此提升治愈率,降低肺炎并发症发生率.
-
-
师红茹
-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及早期CPAP辅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包括密切观察病情、营养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气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SaO2、P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SaO2、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52% (4/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9% (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7,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
-
-
-
马海文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7)和非感染组(n=26).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记录比较各组入院后d1、d7、d21(或死亡当天)血清NT-proBNP、PCT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NT-proBNP和PCT水平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NT-proBNP、PCT水平预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非感染组患者经抗心衰治疗后病死1例(3.8%).感染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23例(62.2%),革兰阳性菌感染10例(27.0%).感染组经抗心衰、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34例(91.9%),病死3例(8.1%).非感染组、感染组入院d1血清NT-proBN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d1、d7、d21(或死亡当天),感染组患者血清NT-proBN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和PCT水平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 NT-proBNP=0.674,r PCT=0.775,均P<0.05).血清NT-proBNP、PCT水平联合诊断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893,灵敏度为88.4%,均显著优于NT-proBNP和PCT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NT-proBNP、PCT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PCT水平有助于提高对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
官江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3例.西药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对给药前后患者血气指标、肺部通气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总有效率为97.7%(42/43),明显高于西药组86.0%(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心率、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中西医结合组呼吸功能、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指标恢复效果均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者,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良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