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4281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十二届全国诊断病理暨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新进展与规范应用学术研讨会等;肺曲菌病的相关文献由39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大平、何约明、刘印红等。

肺曲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281 占比:99.67%

总计:54462篇

肺曲菌病—发文趋势图

肺曲菌病

-研究学者

  • 于大平
  • 何约明
  • 刘印红
  • 刘建军
  • 刘梅
  • 包小娜
  • 吕志强
  • 周继如
  • 夏慧
  • 姚沛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威; 王雅岩
    • 摘要: 肺曲菌病是一种由曲霉菌引起的感染性、进展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改变,易与其他疾病如肺结核混淆,故误诊率高。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胸部CT考虑结核球改变的肺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曲菌病的认识及诊疗思维能力,避免漏诊误诊。
    • 张晓艳; 周春菊; 唐晓蕾; 刘辉; 赵顺英; 陈成豪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合并慢性肺曲霉病(CPA)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及胸外科住院确诊的4例CPAM合并CP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4例CPAM合并CPA患儿中男2例、女2例,年龄9.9~13.6岁.慢性咳嗽3例,咯血2例,1例以气胸为首发表现;3例为过敏体质,2例有反复肺炎史,1例有喘息史.3例血曲霉菌IgG阳性,1例未查,2例血总IgE及烟曲霉特异性IgE显著升高;4例肺CT均表现为肺内囊性病变,2例见曲霉球;4例均行肺叶切除术,病理结果均示CPAM合并曲霉菌感染,1例术中脓液培养示烟曲霉.3例术后予伏立康唑治疗8周,2例复发且在围手术期均呈高度过敏状态,血总IgE及烟曲霉特异性IgE显著升高,其中1例复发后呈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表现;另外1例术后伏立康唑治疗12周无复发.结论 CPAM可能为CPA的危险因素,患儿出现咯血和(或)肺CT可见曲霉球具有提示意义,术前应积极行病原学检查.术后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及疗程尚无统一建议.
    • 黄应翔
    • 摘要: 目的:研究NLRP3-RIP2-NF-κB信号通路在肺曲菌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肺曲菌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组(IPA组)24例和非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组(NIPA组)38例,并选取同期20例非真菌感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三组NLRP3、RIP2、NF-κ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RIP2、NF-κB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hs-CRP、IL-6水平,对三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NLRP3 mRNA与RIP2、NF-κB、IL-6、hs-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IPA组、NIPA组NLRF3、RIP2、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IPA组高于NIPA组(P<0.05).(2)IPA组、NIPA组NLRP3、RIP2、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IPA组高于NIPA组(P<0.05).(3)IPA组、NIPA组Ⅱ-6、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IPA组高于NIPA组(P<0.05).(4)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中NLRP3 mRNA水平与下游基因RIP2、NF-κB mRNA水平呈正相关(相关指数r=0.676,P<0.001;r=0.513,P<0.001);与炎症介质IL-6、hs-CRP及NLRP3水平呈正相关(相关指数r=0.467,P<0.001;r=0.621,P<0.001).结论:肺曲菌病患者外周血中NLRP3、RIP2、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NLRP3可能通过RIP2依赖的NF-κB信号通道介导肺曲菌病患者致炎过程.
    • 廖勇; 蔡青; 韦鸣; 许建荣; 陈国强; 黄喜峰; 刘玮
    • 摘要: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并发肺曲菌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2007-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行外科手术的74例肺结核并发肺曲菌球病患者,对手术方式、手术治疗转归、并发症、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中,择期手术68例(91.9%),急诊手术6例(8.1%);73例(98.6%)手术顺利,术中因大出血死亡1例;行肺叶切除术54例(73.0%),肺段切除术5例,全肺切除术2例,复合肺切除术9例,肺楔形切除术4例.24例(3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大出血1例,再次开胸止血治愈;呼吸功能衰竭1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8 d后成功脱机治愈;肺不张5例,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肺膨胀良好,1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无效,继发呼吸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脓胸4例,3例细菌性脓胸经持续引流治愈,1例曲霉菌性脓胸于术后15个月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时发生肺动脉破溃大出血,改为体外循环下左余肺切除术,但因不能纠正休克而死亡;肺泡胸膜瘘5例,3例经持续胸腔引流,2例行碘伏胸膜固定术加持续胸腔引流后治愈;支气管胸膜瘘1例,给予患者持续的胸腔引流3周后瘘口逐渐闭合治愈;胸部净化残腔7例,未处理.7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最终治愈71例(96.0%),随访1~48个月,平均(11±3)个月,未见肺结核及肺曲菌球病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患者能治愈.
    • 宋静; 孔德磊
    • 摘要: 目的 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LD)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CPA)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96例初诊为NTM-LD的患者,随访3年,以是否合并CPA,将患者分为CPA组(16例)和非CPA组(80例),比较两组一般状况.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再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CPA组与非CPA组比较肺气肿、应用糖皮质激素、BMI、白蛋白、血红蛋白、NTM-LD空腔及影像表现为纤维空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18.5 kg/m2、肺气肿、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5 g/L和NTM-LD空腔均是导致NTM-LD患者合并CPA的因素(HR=3.78、3.38、2.83、7.58和6.42,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气肿、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5 g/L和NTM-LD空腔是NTM-LD患者合并CPA的独立风险因素(HR=5.76、5.97、4.61和6.8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约登最大值为0.667,对应的临界点为2.25个,再将 ≤2个风险分为低风险组(61例),≥3个风险为高风险组(35例),低风险组CPA发病率为3.28%(2/61),高风险组CPA发病率为40.0%(14/3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PA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CPA组(21 d比10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果NTM-LD患者出现了肺气肿、低蛋白、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NTM-LD空腔等高危因素,且上述高危因素超过2个,则需要警惕合并CPA的风险.而一旦合并CPA,需及时向患者交代死亡风险,并应积极给予治疗.
    • 张平平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肺曲菌病的CT表现,减少对肺曲菌病患者的误诊率.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7年经病理和支纤镜证实的53例肺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曲菌病误诊的CT表现.结果 53例肺曲菌病患者中影像诊断和临床诊断相一致的有10例,而误诊的43例肺曲菌病患者中,影像学误诊为白血病浸润的患者有25例,误诊为淋巴瘤浸润的患者有2例,误诊为肺结核球的有16例,误诊率高达81%.从病灶分布的部位来看,位于双肺的有40例,单侧右肺为8例,左肺为5例.结论 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千变万化,不同分类也具有自身特点;因此,要对各类型的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深入了解并掌握,以便临床能够做出诊断和治疗.
    • 高慧; 王鑫
    • 摘要: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本院自2011年7月—2017年5月36例经手术、病理、真菌培养、G实验、GM实验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肺部曲菌病病例,分析该组病例的CT表现.结果:36例肺曲菌病CT表现为空气新月征13例,实变、肿块或结节伴晕征9例,曲菌球4例,胸膜下肺实变影3例,支气管扩张粘液嵌塞症3例,单纯结节或肿块2例,结节伴空洞2例.结论:肺曲菌病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其典型表现包括:曲菌球、空气新月征、晕征结节、尖端向内的大片实变影,支气管粘液嵌塞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