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243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法律适用、法制与经济(上旬刊)、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法院第二十届学术讨论会等;股东知情权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伟、陈开梓、王志涛等。
股东知情权
-研究学者
- 李建伟
- 陈开梓
- 王志涛
- 俞兴爱
- 刘武朝
- 吴义太
- 周梦爔
- 庄小华
- 张伟
- 张卫英
- 徐丽红
- 曾宏伟
- 朱伊宁
- 朱力宁
- 李冬华
- 李家杰
- 李桂娥
- 王勇
- 王燕莉
- 王艳波
- 甘文婷
- 罗海盛
- 辛贺
- 郑光辉
- 郭少伟
- 闫树超
- 陈婉
- 陈海媛
- Thompson Paine
- 丁勇
- 严永兵
- 乐慧娟
- 乐慧娟1
- 乔子怡
- 于佳
- 于凌霄
- 于凌霄1
- 于哲君
- 付晓梅
- 任小兴
- 任秀芳
- 伍坚
- 何云
- 何伟
- 何建
- 何阳刚
- 何霁月
- 余向阳
- 余巍巍
- 侯军
-
-
陶晔
-
-
摘要: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在公司类纠纷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在司法实践中,股东与公司之间往往就知情权的主体、查阅的范围、查阅目的的正当性等存在争议。通过《公司法解释四》施行后3年内S市J区法院受理的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样本分析,法官股东知情权案件时应从股东知情权的主体、知情权的权利范围、查阅会计账簿目的的正当性审查等方面进行梳理。
-
-
李建伟
-
-
摘要:
在获得查阅权之诉胜诉判决后,股东常常面临无公司会计账簿可查的困境,这是股东知情权正义获得的最后一公里。《公司法解释四》提供的救济方案是赋予股东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此方案并不能保障股东知情权得以完满实现,也无法正向激励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积极备置会计账簿。理想的救济路径是,区分公司是否具备重建会计账簿条件而作不同处理。如具备,应当裁定公司重建会计账簿,以使胜诉判决具备执行内容;如不具备,应赋予并支持股东的审计请求权,委托审计机构重建会计账簿以供股东查阅。无论公司是否具备重建条件,因公司缺失会计账簿造成股东损失的,股东都有权请求公司管理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迄今为止,我国公司立法及司法解释均未规定公司无法提供会计账簿情形下股东知情权的救济路径,相关制度亟待完善。
-
-
段泽宇
-
-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其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伴随着与股东知情权相关纠纷的案件也随之增多。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股东知情权权益的保护一直存在漏洞和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我国近年来股东知情权之诉、公司抗辩事由的分析,找出该类案件中值得探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
乔子怡
-
-
摘要:
随着经济市场中投资形式的多元化,隐名股东普遍存在,因股东知情权的行使导致的法律纠纷频繁发生。由于法律没有对此类纠纷的解决提供相应的规范,导致“同案不同判”现象的产生,并对隐名股东的合法投资权益造成了威胁。为形成统一的裁判规则,除了应当采用实质说认定隐名股东能够享有股东知情权以及其能够独立于显名股东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股东知情权外,还应当通过立法,即通过明确符合条件的隐名股东享有股东知情权、明确隐名股东得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股东知情权以及对公司外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加以保护对上述学术理论进行固定,从而为保护隐名股东的合法投资权益及公司外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
-
李雪婷
-
-
摘要:
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权利属性丰富,不仅具有共益权、固有权、单独股东权的股权属性,作为股东知情权的主要组成部分,还具有前提性与手段性。在司法实践中,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司法实现困境主要在于法律适用分歧导致的大量“类案不同判”的疑难情况。对此,需要在法律解释中重视对各方利益的权衡,严格把握司法救济介入公司自治的起点,缓和各主体权利冲突。同时,在权利的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商业秘密泄露、审判时间过长的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泄密风险的事中事后规制、缩短高时效要求案件的审限予以解决。
-
-
胡红卫
-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的完善,股东知情权为越来越多股东熟知和运用。在众多股东知情权纠纷中,作为股东一方的权利容易为法律所保护,但作为公司一方如何在股东知情权纠纷中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股东与公司利益的平衡,仍属于极具争议的问题,也亟待法律制度予以完善。
-
-
邹俊怡
-
-
摘要:
股东知情权是一项法律赋予股东的基本权利。《公司法》第33条赋予了股东知情权也对权利行使做出了一定限制。该条款在实际运用中就“不正当目的”的运用存在不少纠纷。为了解释“不正当目的”这一含糊不清的概念,谨防公司乱扣“不正当目的”帽子,《公司法解释四》第8条在兜底条款前列举了竞业经营冲突、商业间谍、商业间谍前科这三类应当认定股东具有“不正当目的”的情形。司法解释的出台部分解决了司法实践中“不正当目的”判断标准不具体、操作性差的问题,但是也同样存在用词不明确、需要再解释的不足。对此,应当进一步明确司法解释中关于“实质性竞争关系”的界定,并在审判中引入比例原则以平衡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
-
-
范颖慧
-
-
摘要: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封闭性的特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人合性特征明显。与股份公司相比,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治理较为混乱。股东之间的亲缘关系或者朋友关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知情权的作用尤其重要。股东知情权是股东所享有的固有性、工具性的权利,可以给受到压制的小股东有效的救济,保障股东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从股东查阅权的主体、股东知情权的边界范围以及对股东知情权行使的限制三个方面,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进行阐述。
-
-
曾佳维;
张羽馨;
马青云
-
-
摘要:
在现代公司的制度下,股东作为购买公司股票或者持有公司股份的出资人,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知情权作为一项重要的股东权利,对股东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股东在行使知情权时,有些内容可能会涉及公司的商业秘密,从而对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的权利有所侵害.本文将从《公司法》角度分析股东知情权与商业秘密保护的界限,力求协调二者关系.
-
-
谭坤
-
-
摘要:
股东具有最基础的知情权和可独立行驶的权利,如果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两项权利,就可以帮助公司和股东互利互惠.在实际的企业中,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将股东的权利和经营权进行分割,为了能够让利益获得最大化,股东希望自身的权利更够得到合法的保障,而公司则更注重经营生产产生的利益;因此这样的情况最终股东的知情权的使用就需要进行平衡,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