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置钉

置钉

置钉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专利文献57565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莆田学院学报、创伤外科杂志、微创医学等; 置钉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晓建、李必文、李海俊等。

置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7565 占比:99.86%

总计:57644篇

置钉—发文趋势图

置钉

-研究学者

  • 曹晓建
  • 李必文
  • 李海俊
  • 谢浩
  • 谭文甫
  • 胡良斌
  • 李军
  • 于海龙
  • 余利鹏
  • 唐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路; 唐文
    • 摘要: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因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优势而广泛用于创伤、肿瘤及畸形导致的多种颈椎疾病。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研究的热点。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近年国内外有关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形态学特点、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生物力学特点及其置钉技术的研究,分析各置钉技术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分别以"cervical,pedicle"及"颈椎,椎弓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52篇,其中中文文献22篇,英文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1)对于椎弓根的皮质厚度与强度而言,内侧壁均高于外侧壁;从C_(3)-C_(7)椎弓根的外展角逐渐减小,而椎弓根的形态则类似于长圆形;椎弓根上缘距其上位神经根从C_(3)-C_(7)逐渐增大,椎弓根下缘距其下位神经根从C_(3)-C_(7)逐渐减小,而椎弓根前外侧壁紧贴椎动脉,椎弓根前内侧壁紧贴硬膜外窦;(2)椎弓根的上、下、外侧三侧壁的突破力均小于内侧壁;在抗拔出力方面,直接拔出力椎弓根钉优于椎间孔钉与侧块螺钉,疲劳拔出力椎弓根钉与椎间孔钉优于侧块螺钉;(3)目前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钉技术主要包括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等,但各种技术流派均有一定不足,今后一段时间内徒手置钉技术仍将是下颈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的主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配套人工智能辅助科技设备的完善,人工智能辅助置钉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李路; 唐文
    • 摘要: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因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优势而广泛用于创伤、肿瘤及畸形导致的多种颈椎疾病.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研究的热点.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近年国内外有关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形态学特点、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生物力学特点及其置钉技术的研究,分析各置钉技术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分别以"cervical,pedicle"及"颈椎,椎弓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52篇,其中中文文献22篇,英文文献30篇.结果 与结论:①对于椎弓根的皮质厚度与强度而言,内侧壁均高于外侧壁;从C3-C7椎弓根的外展角逐渐减小,而椎弓根的形态则类似于长圆形;椎弓根上缘距其上位神经根从C3-C7逐渐增大,椎弓根下缘距其下位神经根从C3-C7逐渐减小,而椎弓根前外侧壁紧贴椎动脉,椎弓根前内侧壁紧贴硬膜外窦;②椎弓根的上、下、外侧三侧壁的突破力均小于内侧壁;在抗拔出力方面,直接拔出力椎弓根钉优于椎间孔钉与侧块螺钉,疲劳拔出力椎弓根钉与椎间孔钉优于侧块螺钉;③目前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钉技术主要包括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等,但各种技术流派均有一定不足,今后一段时间内徒手置钉技术仍将是下颈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的主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配套人工智能辅助科技设备的完善,人工智能辅助置钉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刘正蓬; 王雅辉; 明颖; 孙贺
    • 摘要: 背景: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难点在于如何确定畸形椎体椎弓根位置,应用传统CT、X射线片检查等方法难以实现准确定位,影响手术效果。而近期研究显示,计算机技术、3D打印模板在提高定位及置钉效果方面存在优势。目的:探讨计算机设计联合3D打印模板应用于脊柱矫形对手术精度与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矫形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73例进行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试验组36例矫形术中应用计算机设计联合3D打印模板,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矫形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Cobb角纠正率、置钉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4)两组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中社交活动、睡眠质量、日常活动、疼痛程度各维度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5)提示计算机设计联合3D打印模板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提升手术精度与矫正效果,减轻术后功能障碍程度。
    • 刘正蓬; 王雅辉; 明颖; 孙贺
    • 摘要: 背景: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难点在于如何确定畸形椎体椎弓根位置,应用传统CT、X射线片检查等方法难以实现准确定位,影响手术效果.而近期研究显示,计算机技术、3D打印模板在提高定位及置钉效果方面存在优势.目的:探讨计算机设计联合3D打印模板应用于脊柱矫形对手术精度与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矫形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73例进行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试验组36例矫形术中应用计算机设计联合3D打印模板,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矫形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Cobb角纠正率、置钉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②试验组Cobb角纠正率89%显著高于对照组70%(P< 0.05),试验组置钉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P<0.05);③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中社交活动、睡眠质量、日常活动、疼痛程度各维度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⑤提示计算机设计联合3D打印模板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提升手术精度与矫正效果,减轻术后功能障碍程度.
    • 刘钢; 杨强; 郝永宏; 邓树才
    • 摘要: 背景:在脊柱畸形、肿瘤等的外科治疗中,实现腰骶交界处牢固稳定的固定是手术中的重要操作,且具有相对较大的挑战,术后并发症(如假关节、内固定失败和松动)的发生率较高.骶骨中骨组织的机械强度低,腰椎和骨盆中的较大负荷导致内固定拔出的风险增高,进一步导致内固定松动.虽然存在一些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案,但技术的复杂性经常导致不满意的临床结果.目的:概述关于骶骨骨盆固定技术以及第2骶椎(S2)骶髂螺钉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2005至2020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骶髂螺钉,S2AI,髂骨螺钉,骶骨骨盆固定,S2 alar iliac screw,Iliac screw,sacropelvic fixation,alar iliac screw".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4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脊柱长节段固定的下端增加了骶骨骨盆固定,如髂骨和S2骶髂螺钉,以解决上述相关并发症;②S2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在稳定骶髂关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置钉方式,可避免螺钉脱位,减轻术后骶髂关节疼痛,降低了再次手术的风险;③S2骶髂螺钉作为脊柱骨盆固定的新兴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及临床意义,但由于骶髂关节复杂多样的结构及患者个体差异,使S2骶髂螺钉的临床应用仍存在着相关问题.
    • 刘钢; 杨强; 郝永宏; 邓树才
    • 摘要: 背景:在脊柱畸形、肿瘤等的外科治疗中,实现腰骶交界处牢固稳定的固定是手术中的重要操作,且具有相对较大的挑战,术后并发症(如假关节、内固定失败和松动)的发生率较高。骶骨中骨组织的机械强度低,腰椎和骨盆中的较大负荷导致内固定拔出的风险增高,进一步导致内固定松动。虽然存在一些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案,但技术的复杂性经常导致不满意的临床结果。目的:概述关于骶骨骨盆固定技术以及第2骶椎(S2)骶髂螺钉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2005至2020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骶髂螺钉,S2AI,髂骨螺钉,骶骨骨盆固定,S2 alar iliac screw,Iliac screw,sacropelvic fixation,alar iliac screw"。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4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脊柱长节段固定的下端增加了骶骨骨盆固定,如髂骨和S_2骶髂螺钉,以解决上述相关并发症;②S2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在稳定骶髂关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置钉方式,可避免螺钉脱位,减轻术后骶髂关节疼痛,降低了再次手术的风险;③S2骶髂螺钉作为脊柱骨盆固定的新兴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及临床意义,但由于骶髂关节复杂多样的结构及患者个体差异,使S_2骶髂螺钉的临床应用仍存在着相关问题。
    • 戴赛君; 戴洋洋
    •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外伤爆裂性骨折手术中是否置钉对术后远期神经功能复原的影响.方法:取我院收治的腰椎外伤爆裂性骨折且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分析.结果:实验组44例,对照组36例干预后神经功能相关血清学指标水平测定和比较情况可见试验组患者NSE、H2S以及NG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神经功能恢复更佳.且置钉组在几何图形识别、图形重叠识别、物品一致性识别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提升的程度比非置钉组更明显.结论:腰椎外伤爆裂性骨折手术中置钉的患者术后远期神经功能复原情况相对较好,但术中是否置钉需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考虑.
    • 蔡涵华; 陈宣煌; 林海滨; 李荣议; 姚凌
    • 摘要: 研究混合现实(MR)技术与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骶髂关节置钉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随机将80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MR技术与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与传统组(传统手术方式)各40例,分别行骶髂关节置钉手术.结果显示:在螺钉术后尾向偏角(SA)、外向偏角(TA)、长度上与术前预设相比,研究组无差异(P>0.05),传统组存在差异(P0.05).结果表明:基于MR技术与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骶髂关节置钉,螺钉置入位置满意、安全性高、疗效好.
    • 袁利杰; 屈路强; 夏聪
    • 摘要: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0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常规入路组各50例.Wiltse入路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60岁,平均42.2岁;高处坠落伤19例,道路交通伤25例,砸伤6例.常规入路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8~60岁,平均41.5岁;高处坠落伤17例,道路交通伤28例,砸伤5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康复指标、手术效果、恢复情况及术后切口浅表感染、腰背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入路组[(119.8±8.3)mL vs.(192.2±10.5)mL、(90.7±6.4)min vs.(119.1±8.7)min、(11.8±1.6)d vs.(15.1±2.0)d,P0.05).Wiltse入路组术前、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40.7±5.2)分、(5.0±0.8)分,常规入路组分别为(39.8±6.4)分、(5.2±0.7)分,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入路组(2%vs.16%,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实施Wiltse入路椎弓根置钉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其解剖结构及脊柱功能恢复效果与常规入路治疗相当,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涂柯涵; 欧阳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外伤爆裂性骨折手术中置钉对术后远期神经功能复原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胸腰椎B型骨折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对照组予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比两组骨折类型及受伤原因;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医院卧床时间;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6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结果 两组骨折类型及受伤原因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通过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医院卧床时间三项指标,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分别为(105.34±16.38)min、(204.35±43.63)mL、(14.35±3.63)d、(75.69±9.14)min、(96.28±24.14)mL、(10.24±1.82)d,研究组三项数据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通过对比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三项指标,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指标分别为(53.25±15.28)%、(17.25±4.21)°、(19.63±4.15)°、(53.61±15.31)%、(17.31±4.19)°、(19.62±3.99)°,两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6月指标分别为(93.25±8.25)%、(3.56±1.42)°、(13.57±2.12)°、(85.33±7.65)%、(3.94±1.59)°、(14.89±4.15)°,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本文中研究组所采取的手术方案优势在于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用于腰椎外伤爆裂性骨折手术后优势大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