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绿色荧光蛋白(GFP)

绿色荧光蛋白(GFP)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0855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激光生物学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第七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相关文献由460位作者贡献,包括庞实锋、张上隆、张志东等。

绿色荧光蛋白(GF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8559 占比:99.95%

总计:208659篇

绿色荧光蛋白(GFP)—发文趋势图

绿色荧光蛋白(GFP)

-研究学者

  • 庞实锋
  • 张上隆
  • 张志东
  • 张金文
  • 徐昌杰
  • 李莉
  • 林顺权
  • 熊涛
  • 胡桂兵
  • 陈溥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换仪; 汪建中; 刘昌锦; 林敏; 刘小兰; 魏黄思梧; 邓舜洲
    • 摘要: 【目的】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猪痘病毒(recombinant Swinepox virus,rSWPV),制备抗GFP单克隆抗体。【方法】首先合成3′-端含His标签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序列EGFP-His,用双酶切方法将其插入到基础质粒载体pSW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SW-EGFP-His;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使该载体与SWPV(SWPV-JX20G株)同源重组,经蚀斑纯化获得rSWPV-EGFP-His。重组病毒进行PCR和SDS-PAGE鉴定,扩增并纯化EGFP-His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GFP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对抗GFP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及特异性鉴定。【结果】PCR和SDS-PAGE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并纯化到rSWPV-EGFP-His,该病毒感染PK15细胞可稳定表达EGFP-His蛋白,蛋白大小约27 ku,为可溶性表达,镍柱纯化的EGFP-His蛋白溶液呈明显的绿色。EGFP-His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高达1∶256000。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9株能稳定分泌抗EGFP-Hi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9株单克隆抗体中的7株针对GFP的线性表位,另外2株单克隆抗体针对GFP的构象表位。【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EGFP-His蛋白和9株抗EGFP-His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建立GFP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了必备材料。
    • 田雪珂; 肖桂然
    • 摘要: Catsup是果蝇体内一个功能重要的基因,其突变会导致体内多巴胺含量过高,引起果蝇致死及生殖障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在确定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而在研究蛋白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Catsup的亚细胞定位进而能够更好地研究Catsup的功能,文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学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atsup基因全长,与GFP一起连接至pUAST质粒,构建载体pUAST-Catsup-GFP,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果蝇,获得UAS-Catsup-GFP转基因果蝇。通过克隆验证了转基因果蝇构建成功。利用该果蝇进行Catsup的亚细胞定位,确定其定位在高尔基体上,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 姜婷婷; 张佳伟; 刘小玲; 聂宏运; 唐旻; 佘美华; 曾群
    • 摘要: 黑腹果蝇作为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模式生物,已经成为研究基因调控器官发育以及各种疾病发生的一个强有力的模型。为了探究Mlp84B在果蝇体内的表达定位及互作蛋白质,首先将含启动子元件的果蝇Mlp84B基因组融合GFP序列克隆至pUAST表达载体中,利用胚胎显微注射技术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注射到果蝇早期受精卵;其次通过杂交获得红眼果蝇,经单果蝇建系、平衡子定位后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果蝇;最后通过在果蝇体内检测到GFP的表达,同时经qRT-PCR检测到Mlp84B的表达水平上升,证实转基因果蝇构建成功。GFP定位结果显示,内源Mlp84B在果蝇肌肉系统表达,并且Mlp84B与Act57B在果蝇体内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构建的UAS-Mlp84B-GFP转基因果蝇可以作为肌肉的标记品系,这为探究肌肉系统形成和稳态奠定了基础。
    • 方晋仁; 尹小慧; 周涛; 李国庆; 秦辉; 杨南扬
    • 摘要: 为了观察人SMAD4全长及剪接体在HEK-293T中的亚细胞定位,并分析它们在HEK-293T细胞中的转录活性差异,将SMAD4全长及剪接体的pEGFP-C1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含GFP标签的SMAD4全长及其剪接体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双荧光素报告酶实验在HEK-293T细胞中对SMAD4全长及其剪接体激活SBE报告基因的情况进行比较.亚细胞定位观察显示,与pEGFP-C1空载组中GFP在HEK-293T中呈现核质均匀分布不同,GFP-SMAD4和GFP-SMAD4△4、GFP-SMAD4△6、GFP-SMAD4△5-6、GFP-SMAD4△4-6、GFP-SMAD4△4-7五种剪接体均分布于 HEK-293T 的细胞质中;而GFP-SMAD4△3则主要分布于HEK-293T的细胞核中.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在6种剪接体过表达组中,只有SMAD4△3过表达组能对SBE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起到一定的上调作用;但与SMAD4△3过表达组比较,SMAD4全长过表达组能对SBE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起到更明显的上调作用.本文观察了人SMAD4全长及剪接体在HEK-293T中的亚细胞定位,并分析了其对下游信号通路的转录激活情况,可为后续SMAD4剪接体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 闫佩瑶; 张莉; 王明玉; 于海涛; 于金凤
    • 摘要: 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是引起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假禾谷镰孢菌的侵染机制,可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GFP基因导入假禾谷镰孢菌中获得转化菌株,经PCR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株可稳定遗传;致病力测定发现,GFP转化菌株致病力未减弱.转化菌株侵染试验表明,种衣剂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小麦幼苗被假禾谷镰孢菌侵染;相比10、15°C,20°C条件更有利于假禾谷镰孢菌侵入.本研究建立的PEG介导的假禾谷镰孢菌遗传转化体系,可用于该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标记菌株可用于病菌侵入、田间消长动态、侵染循环等病菌发生规律的研究.
    • 邓蕾; 冯丹丹; 汪祖鹏; 潘慧; 钟彩虹; 李黎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的方法,以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和GFP基因的双元载体pCAMBgfp为转化载体,对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KFRD-2菌株进行遗传转化.基于潮霉素及GFP荧光抗性进行转化子的初步筛选,随后,进一步对转化子的菌落特征、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荧光稳定性及致病力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阳性转化子100余株,转化效率达20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大部分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形态及致病力差异.同时,获得了14株菌丝形态、产孢量或致病力与野生型存在明显差异的突变株,可用于小孢拟盘多毛孢关键致病基因的挖掘验证及致病机理等研究.
    • 邹林樾; 徐晓雪; 户乃丽; 田蜜; 赵君朋
    • 摘要: 目的 比较GFP阳性细胞在不同荧光通道下的凋亡检测效果.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技术选用Annexin V-PE/7-AAD双标法检测GFP阳性细胞的凋亡,采用三色均用488 nm激光激发,和GFP用488 nm激光激发,PE、7-AAD用561 nm激光激发两种方案.结果 仅使用488 nm激光器,可见GFP/PE/7-AAD三色之间漏光严重,均需补偿且补偿值极大,样品管补偿前后的PE/7-AAD双参数散点图形态改变极大.而第二种方案可见GFP往PE和7-AAD漏光少,补偿值极小甚至不用补偿,PE与7-AAD之间补偿极大,样品管补偿前后的PE/7-AAD双参数散点图形态改变大,但形态改变明显小于均用488 nm激光器激发的图形.用两个方案检测的凋亡率基本一致.结论 实验室应根据所拥有流式细胞仪的激光和荧光通道滤光片的配置来选择最适合的凋亡试剂盒.如果仪器允许,尽量采用多激光激发减少光谱重叠.若有561 nm激光器,其拓展了荧光通道的选择,减少了补偿带来的麻烦,有更多的优势.若只有488 nm未配561 nm激光的小型流式细胞仪,可通过齐全的单阳管设置,合适的荧光补偿调节也可以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
    • 殷娟斌; 周亚花; 殷相平; 张志东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以便更快速有效的检测中和抗体.参照GenBank中GF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携带Age Ⅰ和NheⅠ酶切位点的GFP基因,并对pFPV质粒进行定点突变,从而获得AgeⅠ和NheⅠ酶切位点,然后用Age Ⅰ和NheⅠ同时双酶切pFPV和GFP基因,经4°C过夜连接、转化,成功构建携带GFP基因的重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质粒pFPV-GFP,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FPV-GFP导入猫肾细胞(F81),利用GFP独特的发光机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标记的重组病毒rFPV-GFP进行细胞内活体观察,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rFPV-GFP中GFP的表达情况.结果 显示,重组质粒pFPV-GFP转染F81细胞24 h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且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观察到的绿色荧光蛋白数量增多,说明重组质粒pFPV-GFP成功转染到F81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鉴定出GFP在重组病毒rFPV-GFP中稳定表达.本研究通过在pFPV上成功插入GFP并拯救出病毒,说明pFPV上可以插入外源基因,为其他外源基因在pFPV上的插入奠定基础,同时GFP的插入为FPV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研究工具,为FPV的基础研究以及中和抗体的快速检测奠定基础.
    • 黄彩云; 赵志荀; 朱学亮; 王战红; 吴香草; 吴国华; 张志东; 张强
    • 摘要: 为了构建及筛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改良型痘苗病毒安卡拉(MVA)重组毒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本研究基于同源重组原理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取含有MVA两侧同源臂的外源基因GFP片段,将GFP基因片段转染到感染了MVA的CEF细胞中使之同源重组到MVA ORF086-087位点(基因组中70303-70304 bp之间),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标记表达GFP的单个噬斑,筛选获取重组毒株,应用倒置荧光技术、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该重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 显示,经过3轮噬斑筛选,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表达GFP的单个噬斑,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整合到重组毒株MVA-GFP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GFP在感染的细胞内成功表达.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获得表达GFP的重组毒株MVA-GFP,可为进一步将其他抗原基因插入GFP位点中筛选无标记的重组毒株及疫苗研究提供材料.
    • 隋丽1; 徐文静1; 张正坤1; 杨芷12; 王志慧3; 杜茜1; 汪洋洲1; 陈日曌2; 李启云1; 路杨1
    • 摘要: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的定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了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定殖情况,同时检测了不同接种方式在球孢白僵菌不同处理浓度下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不同组织部位上的定殖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球孢白僵菌接种处理中,均以叶部定殖的白僵菌孢子数最多,而茎部均未观测到孢子定殖;玉米根部仅在浸种和灌根处理中可见少量孢子。球孢白僵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在玉米中定殖率的影响差异较大,灌根处理定殖率最高,为76.7%;其次为浸种处理,为73.3%;茎部注射处理及叶面喷施处理定殖率较低,分别为43.3%和36.7%。研究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种浓度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对玉米生长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不同接种方式在玉米植株中定殖并扩散,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10^6~1×10^7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浸种或灌根,对玉米苗的促进生长作用最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