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牵引
绳牵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2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719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旅游、燕山大学学报、厦门理工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等;绳牵引的相关文献由622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公平、肖连平、郑亚青等。
绳牵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7190篇
占比:99.90%
总计:77270篇
绳牵引
-研究学者
- 肖公平
- 肖连平
- 郑亚青
- 王眉林
- 陈兴江
- 姜世文
- 林麒
- 史发慧
- 雷鹏
- 章军
- 刘雄伟
- 李节
- 李进喜
- 王少科
- 钱军
- 宋冠军
- 李述亮
- 范芳飞
- 卢宁
- 卢金春
- 姜汉军
- 岳遂录
- 曾余益
- 韦锡东
- 李峰
- 胡恒振
- 许雷
- 韦慧玲
- 吕兵
- 呼世杰
- 彭乐
- 王成学
- 甄恩振
- 田莉
- 盛慧强
- 金立
- 高建荣
- 黄钢
- 刘光元
- 张立勋
- 王晓光
- 王芳
- 魏鸿文
- 黄振鑫
- 党文君
- 冯维钧
- 卢清华
- 周伟
- 宋嵘
- 崔华吉
-
-
卜凡楠;
王晓光;
陈恒通;
吴惠松;
林麒
-
-
摘要:
采用绳牵引并联支撑形式,以Basic Finner标准模型为例,分别针对有绳系、无绳系支撑进行不同迎角、不同马赫数情况下的气动仿真,考虑绳的直径、牵引点位置以及布局方式等因素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小迎角时,绳系支撑的影响小,最大相对误差为2.06%,但随着迎角增大,绳系影响略有增加;在跨声速范围,马赫数为1时绳系支撑的影响最为突出;绳的直径和布局方式对气动特性影响较大;系统在考虑冲击载荷以及大迎角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综合考虑可选择绳索直径较小、反向布置的牵引方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绳牵引并联支撑弹箭模型风洞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
-
-
-
陈昊;
沈景凤;
黄振鑫
-
-
摘要:
设计了一种新型绳牵引动平台.主要包括滚珠丝杠副牵引机构、液压结构、八杆机构、外箱体及其零部件.对于绳牵引动平台的八杆机构,通过相关要求进行尺寸计算,从而得出了各个杆的杆长,采用MATLAB编程的形式,对其尺寸参数进行了合理性校验和运动仿真,并应用Pro/E对其进行了建模.发现通过应用死点法可以提高支持系统的可靠性,通过MATLAB(这里主要应用了反复试数法),对绳牵引动平台的八杆机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
-
苏程;
叶佳楠;
李巍;
丁旺才;
赵志刚
-
-
摘要:
针对多台吊机通过绳索协调吊运同一被吊运物形成的欠约束系统不满足力封闭条件而无法用矢量封闭原理求出其动力学工作空间的问题,利用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利用Farkas和Stiemke引理将动力学工作空间的求解转换成是否存在超平面的问题.对该类欠约束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拆分,得到了动力学工作空间的求解方法.最后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该类系统的动力学工作空间.仿真结果表明,被吊运物的加速度对动力学工作空间的影响不大.
-
-
郑亚青
-
-
摘要:
为了能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机构构型选择及更有效地研究机构动力学和轨迹控制问题,以2索(一索为弹性索;另一索为普通无质量无弹性刚性索)牵引末端执行器实现2个方向平动运动的2T机构为例,研究其动力学和末端轨迹控制问题.首先,在末端执行器运动方程的基础上,推导机构系统的逆动力学公式,给出机构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及体现其具有微分平坦性的非正式表达;接着,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的线性化过程严格证明该微分平坦性,并获得微分平坦输出量和微分同胚于机构动力学系统的拥有Brunovsky正则形式的线性化和解耦化的等价系统;最后,通过针对该等价系统设计外环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末端执行器的渐近稳定轨迹跟踪,并进行实例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仿真可实现末端轨迹渐近稳定跟踪,稳定之后的跟踪误差值为0;但在稳定之前存在轨迹跟踪误差和振荡时间,这可通过优化反馈控制增益或修正反馈控制器来改善.
-
-
黄振鑫;
岳遂录;
李初蕾;
党文君;
龙鑫涛
-
-
摘要:
研究了一种绳牵引动平台的工作运动情况,对于八杆机构的杆组,主要采用了MATLAB编程的形式,对其进行了尺寸参数的设计、计算分析和运动仿真,通过以上箱板的摆角为求解条件,得出了八杆机构的EF杆最佳杆长.得出随着设EF杆长的增加,箱板的最大翻转角度亦逐渐增加的结论,但增加速度逐渐放缓,由于EF杆易于拆卸,因此可通过在适当范围内改变EF的长度,来使得上箱板有一个合适的最大摆角.结合所用液压缸的行程,选取了EF的最佳杆长为0.55 m.
-
-
-
王少科;
任燕敏;
石彦宇
-
-
摘要:
绳牵引单轨吊制动车是绳牵引单轨吊系统核心的机构之一.本文采用弹簧油缸结构,并用楔形块増力,杠杆换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单轨吊制动车,并提供关键部件分析、选型和计算方法.
-
-
余俊炜;
许洪斌;
徐涛金;
张成杰;
路世青
-
-
摘要:
针对现有上肢康复机器人具有惯性冲击大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的问题,采用混联机构形式,设计一种绳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新构型。为保障该康复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ANSYS Workbench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进行静强度分析与模态分析,并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支撑机架进行了轻量化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较优化前,支撑机架总质量减少了48%,同时得到优化后整体机架的固有特性,为后期控制策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