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洞

风洞

风洞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7254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2篇、会议论文206篇、专利文献5746篇;相关期刊566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兵工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第一届近代实验空气动力学会议、第六届全国流动显示学术交流会、全国空气动力测控技术会等;风洞的相关文献由979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晓斌、张林、李强等。

风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2 占比:17.95%

会议论文>

论文:206 占比:2.84%

专利文献>

论文:5746 占比:79.21%

总计:7254篇

风洞—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汪家道
    • 摘要: 冬奥会绝大多数项目为竞速项目,竞速项目成绩的提高对冬奥会整体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开展了冬季项目运动减阻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项目,基于体育风洞、气动及摩擦阻力测评装备等建设,形成国际一流竞速类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究与支持平台。此外,面向冬季竞速项目气动及冰雪表面摩擦减阻开展研究,在实现姿态优化、装备减阻、摩擦调控等领域获得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发展雪车、头盔、滑板等减阻装备和用蜡,实现冬奥竞速项目大幅减阻,助力运动员实现“更快”“更高”目标。
    • 陆小康; 郝国文; 宋旭峰; 朱溪; 陈泽阳; 魏李; 赵宏图; 肖凌云
    • 摘要: 在水电站向“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智能化电站发展的大趋势下,机组运行管理和安全管控也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大力发展,虽然水电站安装了各种状态监测系统,但仍然存在不少监测盲区。本文结合最新的智能化监测技术,针对图像、温度场、噪声和气体等目前应用较少的机组运行特征,开展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应用,选择先进成熟的智能监测设备,有针对性地对发电电动机风洞和水车室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以提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维护水平。通过结合电站已安装的现有状态监测系统,采用统一设计、规划和综合一体化的思路,建立统一数据库,形成联动管理平台,极大提高了水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为后续水电行业多参数、多系统的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 文小青; 王槿; 李文华; 张旭华; 张春玲; 孔勇发
    • 摘要: 介绍了第7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基础实验试题A“流体的流动”中的第二部分“毛细管中液体的流动”和第三部分“风洞”的内容,并给出了参考答案及竞赛结果分析.第二部分试题包括基于泊肃叶定律的倾斜毛细管测量液体黏度及根据毛细管中液体流动的物理状态与雷诺数的关系进行的实验拓展.第三部分涵盖研究乒乓球在风洞内受到的摩擦阻力与风速的关系,以及曳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该部分试题包括基础物理量的测量和对实验原理的灵活运用,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也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 廖达雄; 孙运强; 吴静怡; 彭磊
    • 摘要: 数智化技术是大型风洞设备设计、建设与运行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对国内外大型风洞设计建设中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当前大型风洞设备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数字化多学科协同设计、数据分析管理、数据交互与融合、智能制造与装配、健康管理、智能机器人等数智化技术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数智化风洞系统的设计思路。
    • 刘群; 杨昭; 周传霞
    • 摘要: 抗风能力是决定无人机应用范围和生存能力的关键。以某型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利用风洞试验设备和双目视觉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对无人机极限风速下的失稳特性(姿态或速度)以及动力组件的失能特性开展了精细化测量和研究,获得了某型旋翼无人机的临界失稳条件和特性以及易损部组件的失能特性。结果表明:17 m/s为无人机的临界失稳风速,无人机以40°攻角后退;风速为28 m/s时,无人机动力系统停机;风速达到34 m/s时,旋翼几乎无变形。从利用风场破坏无人机角度,失稳坠落最容易,动力系统失能次之,旋翼破坏最为困难。
    • 龙炳祥; 刘宗政; 陈振华; 陈吉明; 雷鹏飞
    • 摘要: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是采用轴流压缩机驱动的、可持续运行的变密度回流式风洞。一方面,此类风洞具有运行工况范围宽的典型特征,驱动风洞主回路气流的轴流压缩机需要具备在宽工况范围稳定高效运行的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风洞试验段动态流场品质要求轴流压缩机进出口气流噪声不高于140 dB。宽工况范围的高效稳定运行要求和低噪声设计要求给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轴流压缩机的研制带来挑战。针对试验段马赫数为0.2~1.6的典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轴流压缩机研制,重点分析了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的载荷特性;分析了以动静叶调节有效性、设计点选取、做功系数与流量系数选择、子午流道形式选择为核心内容的压缩机气动设计基本原则及轴流压缩机低噪声设计思想;给出并分析了相应的设计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当轴流压缩机反动度大于0.5时,动叶调节比静叶调节更有效,反之则静叶调节更有效;对于试验段马赫数为0.2~1.6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轴流压缩机设计而言,压缩机设计点宜选取在马赫数为1.4附近,设计点对应的流量系数和做功系数宜分别选取在0.6和0.25左右;采用等外径子午流道的形式可有效提升压缩机气动性能;合理选择压缩机级间距因子和压缩机动、静叶片数之比可有效抑制压缩机气动噪声。
    • 赵波; 陈振华; 李为民; 陈吉明; 朱博; 温乾
    • 摘要: 针对风洞板翅式热交换器,开展了其在风洞运行工况下气体流动特性的研究。对比了板翅式热交换器和椭圆翅片管热交换器的扰流和压损特性,利用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流风速、不同上游扰流片角度等条件下热交换器下游湍流发展变化规律,开展了封条、模块拼接缝等特征结构对气流扰动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型板翅式热交换器相比椭圆翅片管热交换器,其对气流扰动更小,相同换热工况下压力损失也大幅减小;板翅式热交换器具有较好的整流作用,其后的气流扰动主要由自身结构决定,与来流条件关系不大,其中厚度较大的结构对气流的扰动会传播更远,需要设计合理的整流方案以减小扰动。
    • 王铁进; 朱孝业
    • 摘要: 大型风洞是研究和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先进飞行器和交通运输领域高速车辆的关键试验设备,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装备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增强,装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升,被誉为“先进飞行器摇篮”的大型风洞得到了飞速发展。
    • 顾海涛; 孙常新; 朱文杰
    • 摘要: 对国内某风洞两缸同步液压开环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几种液压同步方案的特点,最终采用同步马达再合理配置单向调速阀进行流量补偿构建开环同步回路的方案。对改进方案的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调试过程中注意事项。该改进方案最后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有类似需求的系统提供了借鉴。
    • 桑巴叶; 阿通古丽·买买提; 陈启民
    • 摘要: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