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肠造瘘

结肠造瘘

结肠造瘘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208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基层医学论坛、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小儿肝胆、肛肠及新生儿外科学术研讨会、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等;结肠造瘘的相关文献由46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毅、凌玉芳、刘丛丛等。

结肠造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208 占比:99.27%

总计:23378篇

结肠造瘘—发文趋势图

结肠造瘘

-研究学者

  • 何毅
  • 凌玉芳
  • 刘丛丛
  • 刘勇生
  • 刘华丽
  • 刘志友
  • 刘燕舞
  • 刘颖
  • 利雪珍
  • 区凌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明; 侯斌; 陈朝; 贾后军
    • 摘要: 目的 比较低位直肠癌手术后行临时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或结肠造口术临床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低直肠癌手术患者99例,根据造瘘情况分为末端回肠造瘘组49例和结肠造瘘组50例,比较两组造瘘及还纳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瘘口脱垂/回缩、梗阻、感染)、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白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a、K紊乱)及还纳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瘘口脱垂/回缩、造瘘口梗阻及造瘘口周围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肠造瘘组还纳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肠造瘘组在还纳后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及还纳后电解质紊乱(Na、K)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肠造瘘组还纳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结肠与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预防吻合口瘘方面效果基本一致,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在减少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方面优于结肠造瘘术.
    • 张苗苗; 张涵芷; 吕毅; 严小鹏; 吉琳; 盖敬慈; 徐庶钦; 雷凤萍; 蓝婷; 刘培楠; 王伊睿; 李恒
    • 摘要: 目的:探究利用磁压榨技术实现无创化大鼠结肠造瘘的可行性.方法:自行设计加工适合大鼠结肠造瘘的子、母磁体.以10只SD大鼠为动物模型,麻醉后经肛门置入子磁体至结肠内预造瘘位置,母磁体放置在左下腹的相应位置,子、母磁体自动对位吸合.观察大鼠术后存活状况,记录磁体脱落时间.术后2周处死大鼠,获取造瘘口标本.采用浸水注气法检测造瘘口爆破压;肉眼观察结肠造瘘口形成情况;修剪造瘘口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并切片,HE、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造瘘口组织愈合情况.结果:10只大鼠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5 min,大鼠术后存活状况良好.术后11~13 d子、母磁体一并脱落,结肠造瘘通道建立.2周后开腹可见造瘘部位结肠与腹壁愈合良好,腹腔未见明显粘连.浸水注气法检测造瘘口爆破压均大于200 mmHg(1 mmHg=133.32 Pa).造瘘口标本肉眼观察可见结肠与腹壁粘连愈合紧密,造瘘口通畅性良好.HE及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结肠肠壁与腹部组织愈合良好,肠壁与腹壁连接愈合部位光滑平整,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采用磁压榨技术进行无创化大鼠结肠造瘘具有操作简单、造瘘时间短、造瘘效果确切、成功率高等优点,且易于推广.
    • 闫军美; 李三亮; 石可燕; 李爱武; 王兆阳; 王爱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为7例新生儿期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行结肠造瘘的患儿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年龄平均(5.7±1.4)个月.结果:患儿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7±17.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7±4.5)mL,术后平均住院(7.2±1.0)d,术后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结肠回缩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
    • 田莎
    • 摘要: 目的:延伸护理在低位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中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结肠造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划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延伸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半年后的自理水平、排便情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在腹部伤口感染、肠回缩、肺部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半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可有效的提高结肠造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李晓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低位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低位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60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26.67%(8/30)(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结论:延伸护理服务可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高艳锋; 李萍
    • 摘要: 肥胖患者结肠造瘘术后,造口与腹部伤口很近,造口粪便极易污染伤口,处理不当,极容易造成造口局部感染,肥胖患者肠内容物大,常因腹压增高致肠造口外露及肠疝发生,在护理上成为很大难题fl。我科收治1例“结肠造瘘术后+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特点高龄、肥胖、长期卧床,多种疾病并存,肺部感染重,脱机困难,不宜再次外科手术,并出现复杂的伤口感染,因剧烈咳嗽致腹压增高,造口处肠外翻,造瘘口面积逐渐扩大,造口换药频繁,增加了工作量及敷料消耗,这些因素成为护理及换药室棘手问题,通过有步骤地科学选择敷料、巧用造口袋、坚持换药,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2个月时间造口感染消退,造口面积缩小,未再出现肠外翻,症状好转,无发热、腹痛。造口周围皮肤得到良好改善,现报告如下。
    • 李智勇; 张明亮; 黄允宁; 马海雁; 马德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肠造瘘还纳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辅助结肠造瘘还纳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盲肠造瘘2例,横结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造瘘8例.腹腔镜下分离粘连,游离足够远、近端肠管后,在造瘘位置取切口切除造瘘肠段,经切口或经肛门行肠吻合术.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 ~ 200 min(中位数125 min),术中出血40~260 mL(中位数70 mL),术后3d内VAS疼痛评分1~4分,中位数(2.1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9 ~48 h(中位数29 h),术后出院时间5~9 d(中位数6.4d).1例患者出现原造瘘口处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换药后痊愈,未出现吻合口瘘、出血等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成熟的医师进行腹腔镜辅助结肠造瘘还纳术安全、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