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晶分异

结晶分异

结晶分异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52375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一届“月球·行星·科学与探测”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结晶分异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克章、唐冬梅、孙赫等。

结晶分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2375 占比:99.94%

总计:152460篇

结晶分异—发文趋势图

结晶分异

-研究学者

  • 秦克章
  • 唐冬梅
  • 孙赫
  • 王永
  • 苏本勋
  • 黄智龙
  • 严再飞
  • 余明刚
  • 刘小驰
  • 刘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张向飞; 李文昌; 杨镇; 王裕琴; 严桃桃; 张军军
    • 摘要: 休瓦促钨钼矿区位于义敦地体南段,是该区域唯一存在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酸性侵入体直接接触形成复式岩体的矿区。目前尚未对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开展过系统深入研究,限制了对该矿区及区域构造事件和岩浆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东矿段黑云母花岗岩,西矿段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休瓦促复式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对区域构造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东矿段黑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05.4±4.3 Ma,属高钾的钾玄质系列,偏铝质,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Nd、Sm等,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氧逸度较高(f_(O2)=-22.8~-6.8,平均-12.2),ε_(Hf)(t)为正值(0.0~3.9),ε_(Nd)(t)=-2.11~-1.18,^(87)Sr/^(86)Sr=0.707248~0.708070,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32~1.68 Ga;西矿段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细晶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和极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斑岩年龄为80.2±1.5 Ma,与黑云母花岗岩相比,具有更强烈的负Eu异常,更低的氧逸度(f_(O2)=-33.2~-3.2,平均-23.0),更低的ε_(Hf)(t)值(-8.4~-2.1)、ε_(Nd)(t)值(-8.59~-5.14);更高的^(87)Sr/^(86)Sr值(0.709987~0.713559),更老的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1.62~2.36 Ga)。研究认为:晚三叠世黑云母花岗岩在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的开放系统中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和少量俯冲洋壳物质;晚白垩世岩体物质来源于区域拉张环境下的古老下地壳和少量幔源物质,在相对封闭系统下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同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围岩同化混染作用影响。与成矿相关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揭示区域构造和成矿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 崔晓琳; 张琦玮; 吴华英; 宋志杰; 张慧娟; 戴荔果
    • 摘要: 腾冲地块锡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古近纪岩浆活动相关,但仅矿区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锡含量(平均25×10^(-6)),区域上同时代的非成矿花岗岩体并未发生锡的富集。本文通过搜集分析现有研究数据,总结了富锡成矿岩体和区域非成矿岩体在岩浆源区、演化条件和结晶分异程度的异同:区域非成矿岩体锆石ε_(Hf)(t)值(-15.1~+3.39)表明,自东北向西南幔源物质加入有升高的趋势,但区域玄武岩中低含量的Sn(1.61×10^(-6))表明幔源物质混入不利于岩浆中锡的富集。晚白垩世部分非成矿岩体与成矿岩体具有相同ε_(Hf)(t)(-9.7)值,表明其皆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岩体均表现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且锆石Hf同位素(t_(DM2)=1724Ma)和全岩Nd同位素(t_(DM2)=1836Ma)二阶段模式年龄基本一致,因此其源区可能并非富锡的高黎贡山群变质沉积岩,而可能是其中未经风化的变质花岗岩。根据腾冲地块地层厚度(28km)和莫霍面深度(47~35km)推断岩浆源区至少位于地下30km(8.4kbar),由于仅靠地温梯度(25°C/km)无法达到初始熔融温度(>1066°C),源区部分熔融过程很可能受地幔热的影响。根据Fe_(2)O_(3)/FeO比值,非成矿岩体(0.59)与成矿岩体(0.48)均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属钛铁矿系列,但成矿岩体的结晶分异程度明显高于非成矿岩体,且成矿岩体富含挥发分,高含量的挥发分降低了岩浆固结温度(650~550°C),延长了结晶分异时间,促进了锡在晚期岩浆中的富集。因此腾冲地块富锡花岗岩主要是普通岩浆在低氧逸度环境下发生高度结晶分异的结果。
    • 马雪盈; 刘庆; 闫方超; 何苗; 张宏远
    • 摘要: 强亲铁元素与亲石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因此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造山带中超镁铁岩的成因及演化提供重要信息.位于苏鲁造山带东北端的胶东海阳所超镁铁岩主要由橄榄岩和辉石岩组成,它们常以团块状赋存于花岗质片麻岩中.虽然前人对这些超镁铁岩已经开展大量岩石学研究,但关于其成因及构造属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开展了海阳所超镁铁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强亲铁元素及Re-Os同位素的分析工作,结果显示蛇纹石化橄榄岩具有较高的MgO和Fe2O3T含量,较低的Al2O3、TiO2和CaO含量,明显富集流体迁移元素(U、Pb),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强亲铁元素没有发生明显分异,但Ru显示正异常,表明海阳所蛇纹石化橄榄岩是经历了低-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及熔/流体交代作用影响的残余地幔橄榄岩.海阳所辉石岩的主量元素表现出明显的结晶分异特征,稀土元素较原始地幔富集,铂族元素(PGEs)含量较低且发生了明显的分异,表明辉石岩的地幔源区经历过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和硫化物的分离.海阳所蛇纹石化橄榄岩的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大洋亲和性,与辉石岩不具有熔体-残留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发育较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蛇纹石化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与辉石表现出韧性变形的特征,同时有辉石岩侵入到橄榄岩的现象,表明该地区的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与辉石岩既不同时,也不同源,因此,暗示了该套岩石组合可能形成于大洋核杂岩(OCC)与洋脊型蛇绿岩(MOR)堆晶岩交互发育环境.
    • 贺振宇; 颜丽丽
    • 摘要: 大型硅质火山作用(喷发体积约102~104 km3)的岩浆系统是地壳尺度的,经历了复杂的起源、运移、存储、补给和喷发等过程.揭示岩浆从起源到喷发过程中的结晶分异、堆晶、晶体-熔体分离、地壳混染、岩浆补给、晶粥活化等岩浆作用的细节是认识硅质火山岩浆系统演化的关键.锆石中Th、U、Ti、Hf和RE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系统变化反映了锆石结晶熔体的成分、温度、氧逸度和水含量等以及共生的矿物相特征,对示踪火山岩浆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随着岩浆温度降低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的进行,锆石微量元素呈现出Hf含量升高、Ti含量降低以及Th/U、Eu/Eu*和Zr/Hf等比值降低的趋势,这些元素含量和比值可以作为岩浆分异演化程度的指标.成矿斑岩中的锆石一般具有高的Ce4+/Ce3+和Eu/Eu* 值,反映了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和水含量.火山岩锆石可能经历多阶段结晶过程,因而形成复杂的核-边结构特征,核部具有熔蚀现象,边部CL较亮并具有低的Hf、U和高的Ti含量以及Eu/Eu* 值等,反映了岩浆补给作用和晶粥活化过程.由于锆石颗粒比较微小,在晶体-熔体分离过程可能随提取的熔体进入喷发岩浆房,从而可以连续记录岩浆成分的变化,或者残留在晶粥中记录晶体-熔体的分离.锆石微量元素结合高精度年代学分析,可以精细制约火山岩浆系统的多阶段演化过程及其时间尺度.在锆石微量元素数据的解释和筛选过程中,需注意扇形分区、锆石褪晶化和其他矿物包裹体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同时开展岩相学研究,结合锆石产状和共生矿物组合特征,为制约火山岩浆系统的演化过程提供可靠信息.
    • 秦克章; 周起凤; 唐冬梅; 王春龙; 朱丽群
    • 摘要: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断裂的帮助下通过岩浆顶蚀形成实心礼帽形态.岩浆就位后经历了岩浆阶段、岩浆-热液阶段和热液阶段,分别伴随Be-Nb-Ta、Li-Be-Nb-Ta和Ta-Cs-Rb-Hf矿化.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不混溶控制着3号脉的稀有金属富集和沉淀序列,流体交代可影响稀有金属再分配.外部带(Ⅰ~Ⅳ带)的强烈结晶分异过程和发生于Ⅳ带与Ⅴ带间的流体大规模出溶,有利于岩浆达到锂饱和浓度,开始锂的大规模沉淀.指出熔-流体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稀有金属成矿机理的进一步解析、岩浆成因的深入探讨、挥发分P、F、B、Li和CO2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以及缓倾斜帽沿深部找矿为未来研究方向.
    • 郭春丽; 刘泽坤
    •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江西龙回和陡水岩体被发现,至今华南地区已经有160多个花岗质岩体被确认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含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其中只有14个岩体与金属矿(以钨矿为主,含少量钼、铜、锡和金矿)有成因关系,11个岩体与稀土矿有成因关系.前人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动力学等方面,而极少对该期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搜集和整理已公开发表的280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800个成岩和成矿年龄,1248个样品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428个样品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和2352个测试点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从以下4个方面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含矿性特征进行了梳理:①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年龄峰值均集中在440~420 Ma;②成金属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和桂北—桂东北地区,虽然都是以钨矿为主的岩石,但是这两个地区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和分异程度均具有差异性;③成稀土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和南岭地区,前者大多数发生了变质作用,而后者以块状构造为主;④与奥陶纪和泥盆纪花岗岩相比,志留纪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最广,岩性最宽泛,物质来源也最为复杂.
    • 于新慧; 秦切; 黄河; 王涛; 张招崇; 童英; 郭磊; 宋鹏
    • 摘要: 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接壤地带,是了解克拉通及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但就南天山洋最终闭合和陆陆碰撞的时代目前还存在不同观点.盲起苏花岗岩体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段,是该区大型的复式花岗岩体,主要由东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西部黑云母花岗岩和中部二云母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东部、西部和中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97±4 Ma、294±3 Ma 和292 ±2 Ma.地球化学特征上,东部和西部花岗岩的 SiO2含量为 65. 34%~73. 12 %,A/CNK 为 1. 00~1. 11 (平均1. 05),Na2 O+K2 O的含量为7. 26 %~8. 52%,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岩石;中部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71. 97 %~72. 84%,A/CNK为1. 09~1. 14(平均1. 12),Na2 O+K2 O的含量为8. 36%~8. 80%,属钙碱性强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上,三者均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9. 58~44. 94],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LREE/HREE=8. 00~22. 97),并呈现不同程度的Eu 负异常(东部δEu=0. 67~0. 81 ;西部δEu=0. 48~0. 78;中部δEu=0. 44~0. 48).微量元素上,三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同位素特征上,锆石εHf (t)值分别为-11. 31~-1. 64(东部)、-5. 41~-0. 50(西部)和-14. 43~-2. 51(中部),二阶段 Hf模式年龄(tDM2 )均在1. 30~2. 20 Ga之间;东部岩体的εNd (t)的值为-6. 92~-10. 10,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 (Nd)在 1. 62~1. 88 Ga之间.综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资料,表明盲起苏复式花岗岩体可能是后碰撞早期阶段由加厚的变质火成岩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所形成的,并暗示了南天山洋的闭合及陆陆碰撞的时间应发生于二叠纪之前.
    • 张亮
    • 摘要: 红镍山镍矿规模已经达到超大型,红镍山岩体无论从成矿背景、岩相分异、岩石蚀变等特征均同红石山镍矿相类似.从岩石学来看,红镍山岩体经历了强烈的结晶分异及地壳混染过程,形成以熔离作用为主的铜镍矿体.本文从岩石特征、蚀变特征方面对其远景进行分析.
    • 刘志超; 吴福元; 刘小驰; 王建刚
    • 摘要: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另外,有调研工作发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点靶区.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应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们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也难以对其成矿效应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带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明显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现象的岩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的然巴淡色花岗岩和高喜马拉雅带中的告乌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就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综合近年来有关花岗岩结晶分异作用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过程可以划分为原地结晶分异和岩浆侵位运移过程中流动分异两种主要机制,大部分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应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产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