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5310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国农村卫生、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全国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研讨会暨第6届全国介入放射学组成立大会、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等;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月兰、莫伟、阳秀春等。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5310 占比:99.89%

总计:95415篇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发文趋势图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研究学者

  • 秦月兰
  • 莫伟
  • 阳秀春
  • 伍路
  • 张桂敏
  • 杨业发
  • 胡进晖
  • 韩新巍
  • 于晓河
  • 周国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旭; 冯章东; 张腾; 韩威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ER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晚期MOJ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TCD组(n=69)和ERBD组(n=79)。PTCD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ERBD组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减黄效果、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RBD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短于PTCD组(P0.05);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降低,且PTCD组低于ERBD组(P<0.05)。ERB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P<0.05)。结论:ERBD与PTCD两种术式对晚期MOJ患者均具有较好的减黄效果,可改善患者肝功能,但ERBD术式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 黄道琼; 沈小叶; 刘骏; 刘月娥; 陈瑜
    • 摘要: 目的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拟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患者,将2020年1月至6月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7月至12月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回授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术后1个月胆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胆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术后胆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李娜; 李作坤; 汤淼
    •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个案管理在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77例行PTCD引流术后携带引流管出院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基本资料组间匹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个案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老年患者胆道感染、引流管堵塞、引流管脱出、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总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TCD引流术后携带引流管出院的老年患者实施延续性个案管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王彩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22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的患者列入常规组,采用ERCP术的患者列入微创组,对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微创组谷草转氨酶、丙谷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谷草转氨酶、丙谷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的总有效率(95.45%)高于常规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祝文智; 吕维富; 鲁东; 肖景坤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某医院介入科行PTCD治疗的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S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45例(A组),DSA组35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辐射暴露剂量、并发症及胆红素等指标降低情况.结果:与单纯DSA组对比,DS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患者的穿刺次数偏少(P0.05).结论:DS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较常规DSA透视引导具有准确率高及安全有效的优势.
    • 张建松; 侯森; 崔虎啸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及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胆管复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的效果.方法 将98例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按术前引导方式不同分为超声组(n=52)和CT组(n=46),两组均给予PTCD联合胆管复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超声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T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组和CT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ALT、AST、TBIL、DBIL和AL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超声组患者ALT、AST、TBIL、DBIL和ALP水平均明显低于CT组(P﹤0.01).术前及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Na+、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CT引导,超声引导下PTCD联合胆管复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有较好的效果.
    • 罗婷; 张粉; 白燕; 张林颖
    • 摘要: 目的 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西京医院收治的11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TCD术以解除胆道梗阻,根据术后接受的治疗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注滴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7d肝功能指标、胆道梗阻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术前1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道梗阻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水平以及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LT、AST、γ-GT、ALP、TBil、DBil、TBA水平以及尿Alb、RBP、TRF水平均降低(P<0.05);且术后7 d观察组血清ALT、AST、γ-GT、ALP、TBil、DBil、TBA水平以及尿Alb、RBP、TR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对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价值较高.
    • 赵杨秋; 曹雪晴
    • 摘要: 目的 自行设计引流管固定带,应用于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后患者,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梗阻性黄疸行PTCD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PTCD导管在思乐扣外固定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PTCD引流管固定带作二次固定,对照组采用3M胶布作二次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率、引流不畅率、二次固定装置周围皮炎发生率、日均二次固定费用、护理时长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导管脱出率、引流不畅率、皮炎发生率、二次固定装置日均费用及护理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术后使用引流管固定带作二次固定,能降低导管脱出、引流不畅和固定处皮炎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减少医疗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石书伟; 王劲
    •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其中34例行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为对照组,另3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胆管通畅时间、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胆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DBIL、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9/35)较对照组的58.82%(20/34)低(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 张宇飞; 何亮; 徐国栋; 张建国; 闫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胆囊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但观察组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先行PTCD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率及胆囊组织中巨噬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TC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较小,可以改善肝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手术率,且未对胆囊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产生影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