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9821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临床医学、河南外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冲、于雯、刘唐誉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8219 占比:99.97%

总计:298318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发文趋势图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研究学者

  • 王冲
  • 于雯
  • 刘唐誉
  • 刘宇涛
  • 叶青
  • 吕成国
  • 吴健
  • 唐廑
  • 曾华
  • 李荣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昊; 周增录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麻联合骶管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1年9月本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逐层浸润麻醉,观察组在局麻基础上术前给予骶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中穿刺、椎间孔成形、髓核摘除操作时的最大疼痛VAS评分,术后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时最大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间孔成形、髓核摘除操作时的最大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联合骶管麻醉在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更佳,在椎间孔成形、髓核摘除操作时疼痛更轻,手术满意度更高。
    • 高鑫; 刘冲; 杨志奎; 李鹏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患者腰椎功能、应激反应及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LD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的腰椎功能评分、应激反应指标(NE、PGE_(2)、Cor)、腰屈曲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的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两组的NE、PGE_(2)、Cor水平均低于术后1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环境、生理、社会关系、心理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TED用于LDP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改善其腰椎功能,缓解机体应激反应,提高腰屈曲活动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刘志鹏; 李霞; 赵海泉; 卫孟佳; 于超; 杜鹏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50例行PTE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前、术后予以DTI检查。评估经PTED治疗后的优良率;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的MRI影像表现,以及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的L5、S1神经患侧、健侧的FA、ADC、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分析L5、S1神经患侧FA、ADC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相关性;评估FA、ADC预测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PTED治疗后3个月后,优良率为96.00%,其中,优36例(72.00%)、良12例(24.00%)、可1例(2.00%)、差1例(2.0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L5、S1神经患侧的FA、ADC、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在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5、S1神经患侧FA与VAS评分、ODI评分呈负相关,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L5、S1神经患侧ADC与VAS评分、ODI评分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5、S1神经患侧FA、ADC预测疗效的AUC分别为(0.996、0.980、0.979、0.994,P<0.05);敏感度分别为94.40%、97.20%、97.40%、100.00%;特异度分别为100.00%、100.00%、92.90%、92.90%。结论DTI能定量评估LDH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神经根显微结构,为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 陈爽; 杨勇; 梅伟; 周晓光; 裴孝鹏; 吕成国; 常晓盼; 李杨
    • 摘要: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L5~S1 LDH患者(2017-06~2020-09),按随机数表法分成PTED组(45例)、FD组(45例)。FD组接受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PTED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术前、术后3d、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伤应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结果:PTED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长较FD组短,术中失血量较FD组少,术后12 h血清ACTH、Cor水平较FD组低,术后3d、7dVAS评分较FD组低,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较FD组低(P<0.05)。结论:与FD治疗L5~S1 LDH患者相比,应用PTED治疗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感及创伤应激、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毕明昊
    • 摘要: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参照组应用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观察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45.79±6.36)mL显著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9,P0.05);研究组术后(35.91±4.81)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6,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更确切,能够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在临床治疗中推荐与应用。
    • 马文玲; 董馥闻; 王玉玲; 杜晓莉; 王闻奇; 唐强
    • 摘要: 目的:探讨MRI腰椎曲度参数在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椎间孔镜术后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3例行单节段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行常规MRI腰椎检查,并在T2WI腰椎正中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腰椎曲度相关参数。结果:LDH患者术后腰椎曲线指数大于术前腰椎曲线指数,椎间隙高度小于术前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DH患者椎间孔镜术前后的腰椎曲线指数、椎间隙高度存在一定变化,MRI腰椎曲度参数可作为术后疗效影像学评价的补充观察指标。
    • 张骞; 扈桂海; 刘士茂; 吕凌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12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小切口手术,观察组行PTED。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椎间盘切除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升高,ODI评分、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患者采用PTED或小切口手术均能获得一定效果,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但PTED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手术时间短、微创、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韩魏魏; 王朝熙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与PTED组各40例。传统组应用椎体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PTED组行PTED。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及腰部功能JOA评分。结果PTED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传统组,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术后4 h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PTED组的JOA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PTED治疗LDH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可显著改善患者腰部功能。
    • 傅之梅; 胡兵伟; 马婷婷; 王宏伟
    • 摘要: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手术(PELD)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术中循环的影响及补救镇痛和避免神经损伤的优劣.方法筛选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择期实施的153例椎间孔手术,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部麻醉组(LA组)、0.4%罗哌卡因硬脊膜外麻醉组(EA组)和静脉麻醉组(IVA).比较3组术中血压(MAP)、心率(HR)的变化,补救镇痛和神经根无触觉的发生率.结果LA组术中MAP、HR峰值比EA组和IVA高,而EA组和IV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术中补救镇痛发生率比LA组低,EA组神经无触觉的发生率仅为2.4%.结论0.4%罗哌卡因硬脊膜外麻醉是PELD较优的麻醉方式,神经无触觉的发生率较低,镇痛完善、术中循环更平稳.
    • 吕成国; 孙超龙; 白玉; 陈爽; 程慧; 梅伟; 杨勇
    •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疼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浮针镇痛、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68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浮针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术区采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行浸润麻醉,浮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0 min采用浮针针刺症状侧下肢委中穴,逆经进针,扫散行针,留针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置管、关节突成形、减压操作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再次手术意愿比例,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针刺皮下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浮针组有效率为96.4%(81/84),对照组有效率为97.6%(82/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置管时,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成形、减压操作时,浮针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突成形、减压操作时,浮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疼痛,并可稳定血压、HR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