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治疗
中频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5067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农村卫生、中国社区医师、针灸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中频治疗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晓宏、常祺、朱履刚等。
中频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5067篇
占比:99.97%
总计:325163篇
中频治疗
-研究学者
- 侯晓宏
- 常祺
- 朱履刚
- 毛桂华
- 黄昌林
- 伏继光
- 何建行
- 刘冬兰
- 刘晓霞
- 刘芳
- 刘金丰
- 吕军
- 吴会新
- 周伟凌
- 唐受爱
- 张丰
- 张伟
- 张建中
- 张文秀
- 方焕奎
- 曾焰
- 朱建炯
- 李俊
- 杨伟庆
- 毛崇彬
- 沈智娜
- 洪雁
- 肖梦强
- 蒋雨军
- 薛惠兴
- 邵斌
- 陈麟
- 陶霞
- 顾宏
- 高俊红
- Liu Ming
- Mao Guihua
- huanglitao
- 丁原宏
- 严卉睿
- 乐婉娜
- 于滨
- 伍晋祁
- 何丽娅
- 何增义
- 何晓铭
- 何雯
- 余星
- 余芳
- 倪如梅
-
-
张璐
-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加中频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中风偏瘫患者共649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配合中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均改善,而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联合中药熏洗配合中频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
袁娟;
林星镇;
朱满华
-
-
摘要:
目的 探究温针灸八髎穴配合中频治疗早期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8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接受治疗的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行温针灸八髎穴配合中频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则行中频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排尿状况及尿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小于对照组,日均单次尿量、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八髎穴配合中频治疗早期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减轻排尿障碍,减少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蒋红;
隋如;
李文浩
-
-
摘要:
背景 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脑梗死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其中磁疗及中频治疗作为近年理疗的重要内容,在各自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目的 分析磁疗联合中频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中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磁疗.记录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WHOQOL-100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WHOQOL-100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WHOQOL-100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SCL-90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SCL-90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SCL-90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磁疗联合中频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并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
胡杨思源
-
-
摘要:
目的:探讨红外治疗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对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红外治疗组与红外联合中频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FibroScan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单纯红外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 FibroScan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 FibroScan评分优于红外治疗组,P<0.05。结论:红外联合中频治疗能够改善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
何晓铭;
蔡惠铃;
刘亚丽;
蔡海荣;
徐君仪;
罗健
-
-
摘要:
目的:观察中频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便秘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频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症状程度、有无排便不尽感、有无肛门、直肠阻塞感等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的排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排便间隔、大便性状、肛门及直肠阻塞感等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治疗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便秘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
-
马玲;
曾晓彬;
伍晋祁
-
-
摘要: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改善股四头肌肌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骨伤术后及脑卒中导致的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频电治疗,同时配合肌力训练护理干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采用中频电治疗,不配合肌力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护理对改善股四头肌肌力有显著作用,可将治疗有效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郑广涛;
唐丽君;
李靖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冲击波联合中频治疗对慢性颈部疼痛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颈部疼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频治疗仪治疗,两组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冲击波联合中频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颈部疼痛患者颈部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和颈部残疾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疾病恢复及预防进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
吴晓姗;
林俏丽;
陈丽琴;
耿金花;
阮春燕;
李利兰;
余芳;
黄小翠;
林翠翡;
张惠英
-
-
摘要:
目的:观察神阙穴位贴敷联合中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阙穴位贴敷联合中频治疗,疗程为10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吸痰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吸痰间隔时间、痰液量、10天内脱机成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吸痰疗效和10天内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痰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吸痰间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阙穴位贴敷联合中频治疗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提高拔管成功率,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
-
Liu Ming;
刘铭;
huanglitao;
黄礼韬
- 《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频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温针配合中频(治疗组)5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50例,两组治疗后用麦吉尔疼痛问卷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温针配合中频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明显减轻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温针配合中频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肯定,较常规针刺治疗复发率低。
-
-
Mao Guihua;
毛桂华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曲度牵引结合中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曲度牵引联合中频治疗,对照组给予拔罐联合中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部疼痛、压痛、颈椎活动度、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各100例,临床治愈、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67例(67%)、99%;对照组31例(31%)、86%.总有效率比较p=0.007.结论:曲度牵引组在恢复颈椎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
-
-
戴国文;
苏明霞
-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第九次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的同时加中频治疗对腰椎劳损病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及不适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将腰椎劳损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下称A组)四维牵引的同时在患者腰骶枢纽和/或胸腰枢纽处加放中频治疗.对照组(下称B组)应用四维牵引.每10d为一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d,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患者症状、体征及不适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适反应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的同时加中频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甚至消除不适反应.
-
-
李彩霞;
王娜;
刘晓霞
-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rn 方法:选择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常规护理及情志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频治疗联合艾灸.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W后进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数据.rn 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低,且均优好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功能.中频联合艾灸对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