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肩三针

肩三针

肩三针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69186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家庭医药、光明中医、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地区针灸名家学术推广会、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等;肩三针的相关文献由254位作者贡献,包括傅瑞阳、刘艳秋、包凤琴等。

肩三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9186 占比:99.97%

总计:469319篇

肩三针—发文趋势图

肩三针

-研究学者

  • 傅瑞阳
  • 刘艳秋
  • 包凤琴
  • 吴晓鹏
  • 张万海
  • 张海军
  • 曹文敏
  • 朱仡
  • 朱婵
  • 李传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伍小涌; 陈招; 梁英业
    • 摘要: 目的:观察肩三针联合走罐治疗原发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共脱落5例,最终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肩三针治疗,治疗组予肩三针联合走罐治疗。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29/33),对照组为64.52%(2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联合走罐治疗原发性肩周炎可有效改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 张望
    • 摘要: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治疗肩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颊针组(3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选取“肩三针”为首选进针点,即肩髃、肩髎、肩前,配合阿是穴及循经取穴。颊针组选取颊针疗法的“肩穴”及疼痛全息对应点为针刺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两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8、16次后分别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颊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次后,颊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次后,颊针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疗法治疗肩关节疼痛效果明显,且愈显率显著提升。
    • 王淑荣; 刘跟莉
    • 摘要: 目的:观察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中风病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情况;运用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评定上肢运动能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水平,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GRP和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和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上肢运动功能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 杨亮; 高明; 于丽文; 田立双
    • 摘要: 目的探讨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 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3周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第1、2、3周的VAS评分分别为(4.61±0.81)、(3.32±0.43)、(2.32±0.4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0±0.40)、(4.16±0.54)、(3.32±0.61)分, NDI评分分别为(38.64±1.10)、(32.13±1.04)、(26.81±2.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32±1.21)、(39.04±1.19)、(31.18±2.70)分, ESCV评分分别为(7.93±0.18)、(10.63±1.86)、(14.42±2.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0.15)、(8.14±0.89)、(10.42±2.15)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4.45±0.14)、(15.44±0.18)、(16.82±0.11)cm/s,快于对照组的(12.46±0.19)、(13.98±0.11)、(14.99±0.1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罗元普; 向情
    • 摘要: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肩三针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其VAS评分、QOL-BREF评分和FMA评分。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三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 刘丰艳
    • 摘要: 目的:观察“子母补泻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密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肩三针”(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温针灸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本经“子母补泻法”穴位(中渚穴、二间穴、小海穴、后溪穴、曲池穴、天井穴),针具选用长度为25 mm和40 mm、直径为0.3 mm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中渚穴、二间穴、小海穴、后溪穴用长度为25 mm的针灸针,曲池穴、天井穴用长度为40 mm的针灸针,根据病情虚实辨证取穴,1次/d。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00%(23/2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4.00%(16/2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母补泻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改善患者肩周活动度、降低局部疼痛有明显的效果,对于肩周炎初起患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 王恩江; 曹明辉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上行肌内效贴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肩三针、阿是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分级评分法(N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R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肌内效贴技术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 袁雷; 董远蔚; 汤富友; 钟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杵针联合“肩三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肩三针”(肩髃、肩髎、肩贞)随症配穴合谷、风池、外关、后溪、尺泽等联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外贴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肩三针”联合杵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Melle量表评分、ADL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Melle量表评分、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杵针联合“肩三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关节功能改善,安全性较高。
    • 吴潇
    • 摘要: 目的: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2例肩周炎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肩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功能、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联合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中治疗效果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状况.
    • 陈贵莲; 潘华
    • 摘要: 目的 探究肩三针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召县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7例脑卒中偏瘫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ask-oriented mirror therapy,TOMT)组和肩三针组.TOMT组予常规康复及TOMT,肩三针组增加肩三针治疗,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肩三针组治疗3个月末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评定表分级水平优于TOMT组(U=2.2570,P<0.05).肩三针组治疗3个月末神经生长因子(NGF)(451.32±51.24)ng/L、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5.58±0.42)μg/L水平高于TOMT组(386.73±49.42)ng/L、(4.72±0.4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13±0.82)μg/L水平低于TOMT组(9.93±1.51)μg/L(P<0.05).结论 肩三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后SHS患者,可调节上肢运动功能,调控血清生化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