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人工肾
组合型人工肾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3604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22次)全国肾病学术会议、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等;组合型人工肾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凡、单学斌、叶敏等。
组合型人工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36042篇
占比:99.99%
总计:1636174篇
组合型人工肾
-研究学者
- 董凡
- 单学斌
- 叶敏
- 王哲
- 邸春敬
- 钟健鹂
- 马秀红
- 高磊光
- 丁瑾
- 万晚珍
- 乔俊霞
- 何传梅
- 余雪丹
- 冷水莲
- 刘丽
- 刘学焕
- 刘爱萍
- 单新莉
- 吴有香
- 张军力
- 张菡
- 徐立茹
- 曾贵林
- 李成
- 李桂梅
- 杨志敏
- 杨海艳
- 杨莲芬
- 江晓娟
- 沈皓
- 王金玲
- 罗庆
- 舒珍菊
- 谭妙玲
- 赖洁
- 陆春来
- 陆立志
- 陈吉林
- 陈绪龙
- 高新庐
- 高骏飞
- 丁洋
- 于志岩
- 于文华
- 于黔
- 任丽萍
- 何丽亭
- 何建静
- 余德样
- 余晨
-
-
曾昭智
-
-
摘要: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结合小白附子胃连汤治疗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红蓝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单一组与双重组,每组26例。单一组给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双重组给予组合型人工肾联合小白附子胃连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结果双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5%,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双重组低于单一组(P<0.05);双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组合型人工肾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白附子胃连汤治疗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皮肤瘙痒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且还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何丽亭;
孙亚丽;
吴美延;
宋长平;
孙田田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以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130例,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2次/周,4 h/次,组合型人工肾治疗1次/周;对照组130例,采用单纯性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4 h/次.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比例、血管通路、并发症、透析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体质量指数(BMI)和常见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a,试验组患者体内瘦素、hsCRP、PTH、IL-6、β2-MG和TNF-α等中大分子毒素的血清浓度和患者SBP、DBP、HR、心胸比(C/T)、左室质量指数(LVMI)、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EPO)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EF)、BM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SF-36量表)总体得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P<0.05).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毒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血液透析患者.
-
-
雷敏
-
-
摘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得到了极大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很多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了爱吃甜食及油炸食物、熬 夜追剧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随之产生的疾病种类 也越来越多。作为肾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尿毒症对人民群 众的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 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近年来,在医疗改革的推动下, 我国医疗工作者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 索,旨在进一步提升与改善治疗效果,从而为维系患者健 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
-
谢小明;
陈萍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肾癌合并肾衰竭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肾癌合并肾衰竭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责任制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责任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责任制组血压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责任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责任制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癌合并肾衰竭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患者护理中,可改善血压水平,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
-
-
李成;
陈绪龙;
高骏飞;
冷水莲;
江晓娟;
高新庐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的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组和组合型人工肾(HD+HP)组,每组30例,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 HD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HD+HP)组治疗后iPTH、β2-MG清除显著增加(均P<0.001),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升高(P<0.001),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iPTH和β2-MG与焦虑、抑郁评分值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51、0.808(均P<0.01)和r值分别为0.810、0.847(均P<0.01).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通过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弥补了常规透析模式的不足.
-
-
-
李成;
陈绪龙;
高骏飞;
冷水莲;
江晓娟;
高新庐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的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组和组合型人工肾(HD+HP)组,每组30例,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HD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HD+HP)组治疗后iPTH、β2-MG清除显著增加(均P<0.001),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升高(P<0.001),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iPTH和β2-MG与焦虑、抑郁评分值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51、0.808(均P<0.01)和r值分别为0.810、0.847(均P<0.01)。结论组合型人工肾通过提高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弥补了常规透析模式的不足。
-
-
李敏;
杨丹玉;
孙萌;
尤青青;
吕红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
秦凤娟
-
-
摘要:
目的探究组合型人工肾灌流器卸载中应用生理盐水以及空气回血的价值.方法以选取为2016年1月~2018年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干预,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生理盐水回血卸载灌流器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空气回血卸载灌流器干预,分析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热源反应的几率(2.00%)明显较对照组热源反应的几率(16.00%)低,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卸载时间、灌流器残血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回血干预对灌流器卸载,可将热源反应减少,对卸载时间以及灌流器残血量进行控制.
-
-
覃勇;
陈晓燕;
麻国星;
吴平;
秦蔚;
牟庆云
- 《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证明空气联合生理盐水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该方法在减少血液灌流器御卸过程中产生的医疗液体废物方面的优势.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空气联合生理盐水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对照组采用全程生理盐水回血卸载灌流器,然后通过临床试验收集临床数据,最后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在热原反应、空气报警对比方面P>0.05,两组间的差异不明显,而在血液灌流器卸载时的重量和血液灌流器中已排出液体医疗垃圾重量对比上P<0.01. 结论:空气联合生理盐水回血卸载血液灌流器方法可行,而且在血液灌流器中已排出液体医疗垃圾重量方面显著优于前者,既减轻了医疗废物重量,又降低了灌流器中残存液体医疗废物处理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