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碱淖

红碱淖

红碱淖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18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延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红碱淖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中强、肖红、王亚萍等。

红碱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189 占比:99.78%

总计:41278篇

红碱淖—发文趋势图

红碱淖

-研究学者

  • 王中强
  • 肖红
  • 王亚萍
  • 刘晓清
  • 叶倾城
  • 张治来
  • 汪勇
  • 沈吉
  • 王艳
  • 羊向东

红碱淖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海锋; 宋进喜; 龙永清; 刘刚; 张星朗; 袁永锋; 李引娣
    • 摘要: 为了解红碱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科学保护沙漠湖泊生态健康,于2016-2017年调查了红碱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水质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红碱淖全年共调查到浮游动物30属35种,种类组成以轮虫为主,占比为41.67%,优势种以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唇形叶轮虫(Notholca labis)、虱形大眼溞(Polyphemus pediculus)、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为主,种类数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61.9 L^(-1),变化范围4.2~326.3 L^(-1),年平均生物量为0.193 mg·L^(-1),变化范围为0.001~1.138 mg·L^(-1),浮游动物现存量存在季节差异,呈现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特点。浮游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年平均值分别为2.040和0.712,多样性呈现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电导率和溶解氧浓度是显著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红碱淖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水体属轻度富营养类型,水量调控与水质管理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红碱淖的生态保护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白翠; 向洋; 邱春霞; 赵贝贝; 张巧玲
    • 摘要: 快速准确地获取水体信息对于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分类方法探讨多种数据源在不同天气场景下水体提取的最优技术,结合Sentinel和Landsat系列数据,对红碱淖1973—2018年湖泊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云的情况下,使用Sentinel-2结合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效果最好,精度为99.30%;Sentinel-1利用面向对象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5.70%,最大似然分类法次之;融合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精度最高,比Sentinel-1数据总体精度提高了2.00%;有云情况下,Sentinel-1数据通过融合同期Sentinel-2光学数据能有效提取被云覆盖的区域,其提取水体精度比仅使用Sentinel-1雷达数据精度提高了2.50%.
    • 梁丽娥; 王磊; 张正洪
    • 摘要: 以陕北红碱淖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对其湖泊水体选取9个采样点采样,分析阴阳离子的空间分布,并利用Piper三线图及离子比例关系分析离子来源及影响因素,探讨红碱淖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碱淖水体阳离子测定值为Na+>Mg2+>Ca2+>K+,阴离子测定值为HCO3->Cl->SO42-,水化学类型现状为HCO3·Cl-Na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和蒸发盐岩共同作用.红碱淖主要受岩石风化溶解作用控制,人类活动对水化学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
    • 梁丽娥; 刘浩然; 张正洪
    • 摘要: 以陕北红碱淖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在湖面选取9个采样点,进行水质现状分析.结果表明,TN的变化范围为1.45~2.47mg/L,TP的变化范围为0.05~0.07mg/L,COD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5~78mg/L,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9~0.19mg/L,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TN、TP、COD、氨氮均呈现湖西部向湖东部逐渐增加,湖南部向湖北部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红碱淖水体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红碱淖水质已呈现重度富营养状态,水质恶化严重,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红碱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 程筱茜; 洪友堂; 陈劲松; 叶宝莹
    • 摘要: 在进行长时间湖泊水体面积遥感动态变化监测研究时,常出现数据缺失问题.利用改进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erence fusion model ,ESTARFM)对缺失的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填补.结合MODIS数据模拟内蒙古红碱淖研究区2000年以后缺失的Landsat影像,在此基础上,利用水体指数法实现湖泊的面积和岸线的定量提取,从而实现了长时间湖泊水体遥感动态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通过ESTARFM模型生成的MODIS和Landsat融合影像效果理想,有效解决了2000年以后Landsat影像缺失的问题;加入了融合影像的时序影像在进行水体动态变化监测时,更加细节地反映水体变化情况,有助于后续的分析研究;通过对红碱淖的长时间遥感动态变化监测,发现湖泊总体呈现出萎缩状态,具体可分为稳定、持续萎缩和增长3个阶段.
    • 郑玉峰; 全宇; 任余艳; 许晶; 张连霞; 张彩云; 何晨
    • 摘要: 红碱淖是国家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水域面积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其原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近33 a(1986-2018年)MSS、ETM、OIL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碱淖所在区域年均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在波动中略增加.红碱淖水域面积呈先减小后缓慢增加趋势,1986年面积最大(58.61 km2),2015年面积最小(29.96 km2),缩减比例达49%.从2016年开始,水域面积持续稳定增加,持续锐减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红碱淖水域面积变化与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受人为干扰方面的影响,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对维护区域湿地生态安全具有显著作用.
    • 汪青雄; 肖红; 沈峰; 韩拖考
    • 摘要: 2014年和2017年冬季,将红碱淖湿地原遗鸥繁殖湖心岛D、E半岛分别进行分割,使其重新修复成4个湖心岛.结果表明:2015年D岛成功繁殖200余巢,2018年和2019年分别成功繁殖2600余巢、2700余巢.2018年恢复后的E岛遗鸥尝试性筑巢几十巢,2019年成功繁殖遗鸥800余巢.通过湖心岛的生境修复,扩大了适宜遗鸥繁殖的湖心岛数量和面积,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助于缓解因湖心岛减少导致遗鸥繁殖数量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为实现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的恢复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马红利; 白穆; 郭勇
    • 摘要: 借助遥感影像、数字栅格地图和地形图数据,提取红碱淖1957-2019年长时间序列范围数据集,结合长时序空间分布对比图和面积变化趋势曲线图对红碱淖时空演变过程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1957—2019年红碱淖面积经历了"扩张—稳定—萎缩—恢复"四个阶段,扩张和稳定阶段是其正常的发展过程,萎缩阶段折射出生态问题,恢复阶段反映了治理成效.2)红碱淖萎缩主要是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红碱淖恢复期面积有所增长的原因在于政策保护、人工降雨和上游水库放水等措施已有成效,建议持续实施相关保护措施,恢复红碱淖正常的生态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