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紧密堆积

紧密堆积

紧密堆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741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09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2008年全国固井技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等;紧密堆积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富全、刘振通、刘硕琼等。

紧密堆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1.1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8741 占比:98.81%

总计:8846篇

紧密堆积—发文趋势图

紧密堆积

-研究学者

  • 孙富全
  • 刘振通
  • 刘硕琼
  • 张永娟
  • 张雄
  • 曾建国
  • 李滢
  • 李鹏晓
  • 靳建洲
  • 高永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滢; 康晓明; 陈曦; 代大虎
    • 摘要: 基于Andreasen颗粒紧密堆积理论,探究再生微粉的颗粒级配对水泥凝胶体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将经过不同时间球磨的再生微粉以相同取代率掺入水泥砂浆中,考察水泥凝胶体中粉体材料的颗粒粒径分布变化与砂浆强度、水泥石孔隙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增加,水泥凝胶体中粉体材料的颗粒级配得到改善,小于10μm的颗粒数量不断增加,这部分超细颗粒用于砂浆中可以填充到水泥浆体的孔隙中,改善水泥凝胶体的微观结构。采用球磨30 min的再生微料制备的砂浆比未经粉磨再生微粉的砂浆总孔隙率增加18.2%,而平均孔径降低51.9%,小于20 nm的无害孔的数量增加25%,孔结构得到改善,水泥石结构趋于密实,砂浆28 d后抗压强度达到43.9 MPa。
    • 张杰; 彭丙杰; 罗小东; 和德亮; 吴涛; 胡顺忠; 杨勇
    • 摘要: 将锂渣、水渣和高钙灰分别粉磨至一定细度,对其进行粒度分析,通过计算各粒度累计颗粒含量,进行合理搭配取代部分水泥,开展粒度分布分析和水泥胶砂验证试验,就胶砂流动度、3 d和28 d强度与P·O42.5R水泥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工业废渣大掺量取代水泥的合理性。试验证明:利用工业废渣取代30%的水泥,新配水泥工作性、力学性能满足要求,并且每吨可降低成本14.9%,碳排放降低29.9%,符合节材减排和节能降耗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贾明坤; 王伟; 张斌; 许文祥
    • 摘要: 颗粒材料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能依赖于颗粒堆积体系的细观组构性能,研究颗粒堆积体系的组构性能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对颗粒堆积体系组构性能的研究集中于球、椭球和正则多面体等规则几何体,还未有对复杂凸多面体颗粒堆积体系组构性能的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旋转椭球面黄金螺旋网格构造了一组复杂凸多面体颗粒模型(Poly_(κ-n)_(gs)),然后基于松弛算法获得了Poly_(κ-n)_(gs)多面体的随机紧密堆积结构,最后研究了几何形状参数对Poly_(κ-n)_(gs)多面体随机紧密堆积体系组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径比κ和顶点数量ngs均对堆积体系的组构性能有影响,κ是主要影响因素。Poly_(κ-n)_(gs)多面体随机紧密堆积结构中颗粒的位置分布均匀,长径比κ越接近1,顶点数量ngs越大时,堆积结构表现出更强的位置长程有序性;颗粒方向分布不均匀,长径比κ越远离1,不均匀程度越高;最高堆积分数随长径比κ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κ=1时达到峰值;配位数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平均配位数随形状参数的变化和堆积分数不同;面-面接触数量随长径比κ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和堆积分数变化规律一致。本研究为复杂凸多面体颗粒的随机紧密堆积提供了数值模拟方案,得出的结论对含有凸多面体颗粒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 张世锋; 王相; 崔新颖; 张浩; 洪展
    • 摘要: 裂缝性地层堵漏架桥颗粒的粒度分布直接决定其堵漏效果,而现有方法无法根据裂缝尺寸进行全粒径范围堵漏颗粒粒度分布的设计.基于离散颗粒紧密堆积原理,对理想充填理论进行了改进,可根据裂缝尺寸计算全粒径范围多级离散有效封堵颗粒的粒度分布.利用改进后的理论针对5 mm及3 mm裂缝进行了堵漏颗粒粒度分布设计,并进行了静态裂缝堵漏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理想充填理论设计粒度分布,使用石英砂或核桃壳均能够有效封堵5 mm裂缝,且较改进前封堵层体积更小,漏失量更低,堵漏效果更好;针对5 mm及3 mm裂缝利用改进后理论设计粒度分布的核桃壳颗粒能够有效封堵最大裂缝及低于该裂缝尺寸的其他裂缝,说明该理论可用于多尺度裂缝地层的堵漏材料设计.
    • 张世锋; 王相; 崔新颖; 张浩; 洪展
    • 摘要: 裂缝性地层堵漏架桥颗粒的粒度分布直接决定其堵漏效果,而现有方法无法根据裂缝尺寸进行全粒径范围堵漏颗粒粒度分布的设计。基于离散颗粒紧密堆积原理,对理想充填理论进行了改进,可根据裂缝尺寸计算全粒径范围多级离散有效封堵颗粒的粒度分布。利用改进后的理论针对5 mm及3 mm裂缝进行了堵漏颗粒粒度分布设计,并进行了静态裂缝堵漏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理想充填理论设计粒度分布,使用石英砂或核桃壳均能够有效封堵5 mm裂缝,且较改进前封堵层体积更小,漏失量更低,堵漏效果更好;针对5 mm及3 mm裂缝利用改进后理论设计粒度分布的核桃壳颗粒能够有效封堵最大裂缝及低于该裂缝尺寸的其他裂缝,说明该理论可用于多尺度裂缝地层的堵漏材料设计。
    • 冯爱权
    • 摘要: 根据Dinger-Funk方程,计算混凝土砂石材料的最紧密堆积理论级配,调整颗粒分布系数.混合现有不同级配的砂石,计算混合后砂石级配在不同情况下与理论级配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大的几组级配进行试验,对比混凝土流动性、强度.结果表明:碎石的紧密堆积有利于混凝土流动性,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砂紧密堆积时无法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需改变砂级配或通过特细砂对浆体稠度进行调整.
    • 艾洪祥; 陈旭; 李绍纯; 韩世界; 岳彩虹; 古龙龙
    • 摘要: 将最小用水量法和限定胶凝体系稠度条件相结合,使胶凝材料各组分之间达到物理紧密堆积的同时,保证水泥基材料所必需的流动性,研究了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工作状态、孔隙率以及对水泥基材料抗氯离子渗透的影响,并进行了水化放热测试,最终优选出水泥占比小、更加密实、水化放热更低、抗氯离子渗透性优良的三元胶凝体系,配比为:42.2%水泥+22.8%粉煤灰+35.0%矿粉,胶砂28 d抗压强度在40 MPa以上,28 d孔隙率为5.2%、1 d水化放热小于150 J/g,7 d水化放热小于400 J/g,且较加入硅灰的胶凝体系性价比更高.
    • 柴天红
    • 摘要: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可以制备出工作性良好、强度较高的UHPC.在紧密堆积理论下,采用粉煤灰微珠和超细重钙粉替代石英粉、锂渣粉替代水泥均可获得堆积密实度较好的UHPC.粉煤灰微珠和超细重钙粉大大缩短了UHPC的出浆时间、降低了UHPC粘度;锂渣粉活性较高,提高了UHPC的环境友好性.试验结果可为性能优异、生态环保的UHPC制备提供参考.
    • 胡星; 陈东平; 余林文; 汪文文; 吴文杰
    • 摘要: 选用碱矿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结合Dinger-Funk方程的最紧密堆积理论,用粉煤灰漂珠作为矿物掺合料,并用铜尾矿砂部分取代天然砂来提高粉体的堆积密度,制备套筒灌浆料。研究了塑性膨胀剂掺量、粉煤灰漂珠掺量、铜尾矿掺量、砂胶比对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最紧密堆积设计配合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塑性膨胀剂掺量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竖向膨胀率不断增大,流动度增大,1 d和3 d抗压强度降低;随着粉煤灰漂珠掺量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流动度不断增大,而抗压强度不断降低;随着铜尾矿掺量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流动度不断降低,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砂胶(质量)比增大时,套筒灌浆料流动度不断降低,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质量配合比为塑性膨胀剂掺量0.2%,砂胶比1.1,粉煤灰漂珠掺量12%,铜尾矿掺量13%时(以上均为质量分数),能制出初始流动度340 mm,30 min流动度280 mm,1 d抗压强度37.2 MPa,3 d抗压强度63.0 MPa,28 d抗压强度86.4 MPa,3 h竖向膨胀率为0.20%,24 h竖向膨胀率为0.36%的套筒灌浆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