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6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专利文献139335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军、刘建民、刘艳玲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9335篇
占比:99.96%
总计:139395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研究学者
- 严军
- 刘建民
- 刘艳玲
- 崔富英
- 张丽玮
- 张会
- 朱艳萍
- 李蕊
- 沈怡华
- 王举国
- 王慧仙
- 王聪丰
- 黄巨霞
- FU Xiu-mei
- LI Ying
- MA Hong-wei
- 丁佐佑
- 丁和远
- 丁学屏
- 万继峰
- 乔小娜
- 任歆
- 伊娜
- 倪洪岗
- 倪青
- 刘京锋
- 刘军
- 刘思颖
- 刘文明
- 刘晓霞
- 刘燕平
- 刘继平
- 刘芳
- 刘阳
- 努尔比亚·艾尼
- 包玉倩
- 卢润婵
- 叶伟成
- 叶玉琴
- 向小丽
- 周卫东
- 周明波
- 唐梅森
- 姜俊玲
- 孙书臣
- 季淑芹
- 尉杰忠
- 尚军洁
- 尹海燕
- 屈籍
-
-
屈籍;
李博;
刘京锋
-
-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肌电图在早期无症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T2DM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有症状组(30例)和无症状组(30例),分别对其行肌电图仪检测,对比两组肌电图检测结果及相应的临床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无症状组患者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尺神经S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SCV水平均显著高于有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t=6.184,t=9.614,t=6.328;P<0.05);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MCV、尺神经MCV水平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症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有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2,t=8.214,t=8.249,t=5.393;P<0.05);无症状组患者的左、右足振动感觉阈值测定(VPT)水平均显著低于有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3,t=6.825;P<0.05).结论:T2DM患者DPN发生通常早于临床,对其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可知,其SCV较早出现异常,可作为观察DPN的有效指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
-
-
-
沈怡华;
严军
-
-
摘要: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且临床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梳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认识,结合中医学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认为既然血瘀贯穿整个发病过程,活血、化瘀、通络法可在发病之初甚至未发生时就采用,以期达到"防先于治、防控结合";而"中西结合、综合诊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
-
丁佐佑;
陈增淦
-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周围神经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单侧下肢神经减压术的DPN患者共计40例,以HbA1c=8%为标准分为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在术前1天和术后6个月,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TPD)和10 g单丝测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术后VAS、TPD和10g单丝测验结果均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论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DPN患者下肢神经减压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肢体感觉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
-
张琦;
鹿斌;
乔小娜;
伊娜;
郑杭萍;
刘思颖;
熊茜;
张烁;
刘晓霞;
李益明
-
-
摘要:
目的 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皮肤自发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从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慢病管理库中纳入资料完整的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纳入者均进行SAF检查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并根据NCS的检查结果分为DPN组和非DPN组.结果 11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DPN组39人,非DPN组76人.DPN组SAF测量值为(2.67±0.45) AU,显著高于非DPN组的(2.28±0.41) AU(P<0.001).根据SAF测量值的第25百分位数和第75百分位数将所有纳入者分为低、中、高SAF组,NCS检查参数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47,95%CI:1.675~47.793,P=0.010).ROC曲线显示SAF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 (95%CI:0.630~0.821,P<0.001).结论 SAF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中国汉族2型糖尿患者中DPN患病风险筛查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
-
-
-
-
LI Ying;
MA Hong-wei;
FU Xiu-mei
-
-
摘要:
目的:观察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相关神经元胞体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及远志预防组.DPN模型组和远志预防组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模型后,远志预防组大鼠给予远志(2.7g/kg/d)灌胃6周.以大鼠尾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30m/s为标准建立DPN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坐骨神经对应背根节神经元Bcl-2、Bax阳性细胞数,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节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背根节神经元的凋亡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背根节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ax的表达和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DPN模型组比较,远志预防组大鼠背根节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cl-2的表达明显升高,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的表达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远志可通过上调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Bcl-2的表达,减少Bax的表达,抑制背根节神经元凋亡,预防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胞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