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螨
粉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2581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蛛形学报、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粮油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等;粉螨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朝品、崔玉宝、张荣波等。
粉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581篇
占比:99.90%
总计:142717篇
粉螨
-研究学者
- 李朝品
- 崔玉宝
- 张荣波
- 杨庆贵
- 王慧勇
- 贺骥
- 孙善才
- 朱玉霞
- 沈静
- 裴莉
- 刘婷
- 吕文涛
- 孙恩涛
- 王克霞
- 丁岩
- 万方浩
- 刘丽玲
- 张金花
- 徐海云
- 李建平
- 李茂海
- 杨念婉
- 武前文
- 江佳佳
- 沙宪兰
- 王晓春
- 陶莉
- 唐秀云
- 夏斌
- 姜晓环
- 田晔
- 郭冬梅
- 余丽萍
- 吕佳乐
- 张浩
- 徐学农
- 朱志民
- 沈兆鹏
- 湛孝东
- 牛卫中
- 王恩东
- 石泉
- 秦志辉
- 袁良慧
- 贾冰红
- 赵丹
- 赵金红
- 邹志文
- 金道超
- 陶宁
-
-
王李锋;
杨宇雄;
原超楠;
王雪扬;
边庆花;
王敏;
钟江春
-
-
摘要:
粉螨Tyreophagus sp.包括许多危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和仓储害虫,而(R)-2,6-二甲基-5-庚烯-1-醇为粉螨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首次利用Evans手性助剂法构建该性信息素的手性叔碳中心,以戊醛酸甲酯为原料,经过Wittig偶联、LiOH水解、甲基化及硼氢化钠还原等6步反应,完成了该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
-
-
李建兴;
刘振宇;
马莹;
何栋炜;
郑小刚;
宋江
-
-
摘要:
针对胡瓜钝绥螨体积小、与粉螨相似、难以分类计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4胡瓜钝绥螨自动检测计数方案。在多时间段、分批次拍摄螨虫照片制作数据集,通过构建YOLOv4深度学习模型对螨虫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高精度分类检测。结果表明,基于YOLOv4的螨虫识别模型能在图像存在杂质且螨虫相连情况下准确检测胡瓜钝绥螨,平均检测单幅图片耗时约0.137 s。在测试集中对胡瓜钝绥螨检测精度达到99.45%,粉螨检测精度达到93.94%。对胡瓜钝绥螨和粉螨检测精度均值(mAP)达到96.69%,分别比YOLOv4-Tiny、YOLOv3、Faster-RCNN、EfficientDet模型高14.85、2.12、35.77、27.18百分点。设计螨虫GUI(图形用户界面)品质监控界面,方便检测人员操作。本研究提出的检测方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精准、快速识别胡瓜钝绥螨,可为胡瓜钝绥螨养殖质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
-
张兰香;
詹雨娟;
李梦珠;
王严;
李心玫;
褚凌渺;
孙恩涛
-
-
摘要:
目的:基于线粒体COI基因5'端区段对常见储藏物粉螨进行分子鉴定,为粉螨鉴定方法的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储藏物样本,分离粉螨,形态学鉴定后,提取单个螨基因组DNA、PCR扩增、克隆测序,所获序列在Blast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合GenBank已知粉螨COI基因序列,用ClustalX 1.83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基于MEGA 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计算遗传距离,构建Maximum Likelihood系统发育树.结果:经形态学鉴定出7种粉螨,其中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范张食酪螨T.fanetzhangorum、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棕脊足螨Gohieria fusca和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相一致,拱殖嗜渣螨Chortoglyphus arcuatus和纳氏皱皮螨Suidasia nesbitti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并非一致,共检测到261个变异位点,400个保守位点,247个简约信息位点.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1,种间遗传距离为0.171~0.262.构建ML系统进化树显示,7种粉螨均独立聚为一支,且支持率均达100%,与形态学鉴定一致.结论:线粒体COI基因5'端区段可用于7种常见储藏物粉螨的物种鉴定,为构建DNA条形码数据库提供基础资料.
-
-
石泉;
朱琳;
袁良慧;
王赛寒;
许佳;
陶宁
-
-
摘要:
目的 了解合肥市某口岸职工食堂储粮间粉螨孳生情况.方法 采集合肥市某口岸2个职工食堂储粮间的地脚粉和地脚米样本,每个储粮间采集10份样本,其中地脚米5份,地脚粉5份.用直接镜检法分离样本中的粉螨,制作成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螨种鉴定及计数.结果 20份样本中均检出粉螨,检出率为100%;共检出5种粉螨,即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纳氏皱皮螨(Suidasia nesbitti)、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和屋尘螨(D.pteronyssinus);共分离出粉螨986只,平均孳生密度为4.93只/g,地脚粉样本中粉螨的平均孳生密度高于地脚米样本,腐食酪螨的平均孳生密度最高,为2.18只/g.结论 合肥市某口岸职工食堂储粮间均有粉螨孳生,应加强对粉螨的防制,预防人体螨病.
-
-
-
叶向光;
王赛寒;
陶宁;
石泉;
许佳;
袁良慧
-
-
摘要:
目的监测某口岸货场中暂存小麦粉螨污染的情况,以了解该小麦携带粉螨的主要螨种。方法采集该口岸货场的小麦样本,使用直接镜检法分离粉螨,制成玻片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和测量大小,对螨种进行鉴定和分类。结果从该批小麦样本中分离出粉螨4种,分别为粗脚粉螨(Acarus siro)、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纳氏皱皮螨(Suidasia nesbitti)、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隶属于2科4属,其平均孳生密度(747只/100g)7.47只/g。结论该小麦存在粉螨污染且较为严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的防制措施,降低粉螨污染带来的危害。
-
-
裴莉;
李朝品
-
-
摘要:
目的 调查大连地区仓储环境中粉螨孳生情况及多样性.方法 采集粮食、中药材和饲料3类仓储物样本,分别进行粉螨的分离、鉴定、计数以及数据分析.结果 3类仓储物共检获粉螨22种,隶属于6科17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孳生粉螨的个体数、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结论 3类仓储物中粉螨的孳生种类、多样性及相似性差异较大.
-
-
裴莉
-
-
摘要:
目的 调查大连地区储粮中粉螨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方法 采集玉米、花生、大米、稻谷、糯米5种储粮样本,分别进行粉螨的分离、鉴定、计数以及数据分析.结果 5种储粮共检获粉螨12种,隶属于4科10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储粮的粉螨物种数为2~5,平均孳生密度为(27.81 ±4.35)~(52.31 ±5.16),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为0.09 ~0.43,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0.16 ~0.82,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为0.14 ~0.75.结论 储粮中粉螨的孳生密度较大,其群落组成多样化,应予以重视.
-
-
刘冉;
尚成浩;
陆妍敏;
李卫;
张汉文;
林家进;
黄月娥
-
-
摘要:
目的 了解芜湖高校食堂工作人员对粉螨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普及宣传粉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芜湖7所高校:皖南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安徽商贸学院,安徽联合大学的食堂.随机抽样食堂工作人员进行粉螨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总知晓率、生物学知晓率、对健康影响的知晓率及其防治知晓率.结果 总知晓率37.00%、生物知晓率19.00%、健康影响知晓率24.80%、防治知晓率76.72%.男女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户籍所在地等生物知晓率、防治知晓率及总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餐饮工作人员对粉螨认知的知晓率较低,尤其是生物知晓率,与工作所需知识水平不相适应,应加强对该人群粉螨认知健康教育.
-
-
-
周祥
- 《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螨类由于其个体较小,同时其为害一般伴随粮食的发热、霉变和其他昆虫的为害,加之中国对螨类的防治起步较晚,一般基层单位又不具备鉴别其种类的设备,致使其为害和防治成为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问题.通过介绍粉螨的生物学特征,总结了其为害特点,并探究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技术,包括提高入库粮食质量,狠抓清洁卫生,干燥法防治螨类,用触虫剂防治储粮螨类,用熏蒸剂防治储粮螨类, 储粮螨类的防治是一项既复杂又具体的工作,仓储工作者只有不断摸索总结寻找新的方法,储粮螨类的防治才会有新的突破。
-
-
-
-
周祥
- 《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螨类由于其个体较小,同时其危害一般伴随粮食的发热、霉变和其它昆虫的危害,加之我国对螨类的防治起步较晚,一般基层单位又不具备鉴别其种类的设备,致使其危害和防治成为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螨类特征、粉螨危害、粉螨产生的原因以及螨类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