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米氏凯伦藻

米氏凯伦藻

米氏凯伦藻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植物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6425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学报(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静电学术年会、大连海事大学第二届硕博论坛、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等;米氏凯伦藻的相关文献由293位作者贡献,包括吕颂辉、张凤英、王仁君等。

米氏凯伦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425 占比:99.85%

总计:46497篇

米氏凯伦藻—发文趋势图

米氏凯伦藻

-研究学者

  • 吕颂辉
  • 张凤英
  • 王仁君
  • 马凌波
  • 丁宁
  • 刘洁生
  • 杨维东
  • 王修林
  • 郑俊斌
  • 徐兆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建华; 黄舒虹; 林毅力; 裴璐璐; 罗肇河
    • 摘要: 文章收集整理2010—2020年发生在宁德近岸海域的赤潮事件,综合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和种类特征,结果表明:(1)近11年来宁德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6起,年均1.5起;总面积高达1 468 km^(2),年均133.5 km^(2);持续时间共169天,年均15.4天。(2)从月份上看,赤潮发生在4—6月,高发期为5月。(3)发生赤潮的种类共有3种甲藻和1种硅藻,其中发生次数、面积和持续天数最高的均为东海原甲藻,其次为米氏凯伦藻,最低为中肋骨条藻。(4)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福宁湾及其周边海域(A区)赤潮次数和持续天数最长,三沙湾外海域(D区)赤潮面积最大,三沙湾内海域(C区)的赤潮种类最多。(5)米氏凯伦藻引发的有毒赤潮共4次,主要集中在霞浦近岸海域。适宜的温度、盐度、丰富的营养盐和良好的天气是米氏凯伦藻形成赤潮的前提条件。
    • 邹嘉澍; 许阳春; 苏玉萍; Balaji PRASATH·BARATHAN; 陈斌; 苏金洙
    • 摘要: 以福建平潭海域为研究对象,探究表观增氧量(AOI)与赤潮藻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利用AOI指标进行赤潮预警.建立AOI的赤潮预警模型,通过福建省海洋和渔业监测部门收集的2013-2019年平潭海域气象、水质和赤潮监测信息,利用水温、盐度、溶解氧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AOI与藻密度之间的拟合.结果显示,AOI与多种优势藻密度的拟合公式为ρ(AOI)=0.599 2 lgN-2.751 8(R^(2)=0.544 3),其中AOI与米氏凯伦藻密度的拟合公式为ρ(AOI)=0.791 1 lgN-3.685 6(R^(2)=0.802 6),通过2019年5月实际监测的数据进行验证,多种优势藻的AOI预测精度达到63%,米氏凯伦藻AOI的预测精度达到71%.研究表明,利用AOI对藻类赤潮进行预警和评价更快速、简便,可以进一步结合分析藻的群落结构和优势藻占比,预期可提高预警精度.
    • 张艳红; 贺云凤; 李克强; 张现盛; 杨锐; 逄凯; 梁生康; 王修林
    • 摘要: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研究以生活源溶解有机氮(DON)为氮源和不同水平pCO_(2)(380和800 ppmv)条件下,DON和海洋酸化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两种典型赤潮甲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pCO_(2)水平下,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表现为过氧化氢酶(CAT)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而对DON的吸收则影响不大。在以DON为氮源单独培养条件下,东海原甲藻较米氏凯伦藻生长更快,表现为更快的生长速率和更高的DON吸收亲和力指数(V_(max)/K_(s))。在以DON为氮源混合培养条件下,快速生长的东海原甲藻在初始阶段成为优势藻种,而生长较慢的米氏凯伦藻能继续利用环境中DON,在后期演替成为优势种。海洋酸化(pCO_(2):800 ppmv)可能会因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受到更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其在赤潮后期与东海原甲藻的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控制和缓解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赤潮提供科学依据。
    • 胡晓坤; 赵越; 孔凡洲; 张清春; 严冰; 于仁成
    • 摘要: 有害藻华对海水养殖、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害。近20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甲藻形成的有害藻华在东海海域连年暴发,其频率高、危害大,形成及演变机理复杂,对藻华原因种进行监测是开展有害藻华预警和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流式影像技术是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手段,能快速分析并记录流动液体中的微粒,基于此方法的流式影像仪(FlowCam)能实现对浮游植物样本的高通量处理,可对海洋环境中的有害藻华原因种进行原位监测。研究以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为目标藻种,建立了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细胞影像库,通过室内实验测试了FlowCam计数和识别的准确性,并结合航次调查将FlowCam应用于福建近海甲藻藻华的现场检测。结果表明,FlowCam对米氏凯伦藻的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观察结果无显著差异,且两者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1)。应用FlowCam自带图像分析软件VisualSpreadsheet,可以实现对混合藻液中目标藻种的自动识别和计数,但对目标藻种的准确识别还需结合人工判读辅助。在2018年4月至6月期间福建近海有害藻华的调查研究中,基于FlowCam计数的东海原甲藻密度与显微镜观察计数结果基本一致,并检测到低密度(<120cells/L)的凯伦藻,表明FlowCam可有效应用于有害藻华的现场监测,有望在今后有害藻华监测和预警中发挥更大作用。
    • 金文育; 姚炜民; 欧林坚; 郑立极
    • 摘要: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常发生在磷限制海域,且能长时间维持,可能具有独特的胞内磷储库利用能力和机制,但相关认识很少。因此,论文通过研究不同磷浓度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胞内多聚磷酸盐(polyP)对环境不同磷含量的响应变化,初步阐明胞内磷储库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和维持的作用。结果表明,当环境磷匮乏时,米氏凯伦藻以0.15 d^(-1)的比生长速率维持生长,光合活性和生长能力与磷饱和时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可适应低磷环境。米氏凯伦藻胞内磷库可支持细胞分裂近2次。磷胁迫下,米氏凯伦藻胞内polyP被保留,直到磷限制时才被利用,表明polyP不是其优先利用且唯一的磷储库。研究结果从营养生理学角度为磷储库在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科学解释。
    • 郑璐薇; 林洪; 苏玉萍; Balaji Prasath BARATHAN; 郑毅; 郑怡
    • 摘要: 将海洋虾池中分离保存的5株假单胞菌菌液与高密度的链状裸甲藻共培养,观察链状裸甲藻的存活能力,分离筛选出高效溶藻菌Ps3.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测序比对结果,鉴定菌Ps3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采用乙酸乙酯作为发酵液提取相,将不同体积分数投加量下乙酸乙酯提取相溶液和剩余相溶液对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溶藻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积分数4.0%的乙酸乙酯提取相对链状裸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溶藻效果最好,48 h溶藻率分别为98.4%和95.9%.
    • 杜文俊; 冯燕楼; 安莹; 褚夫敏; 段晓洋; 丁宁
    • 摘要: 从有毒赤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液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对米氏凯伦藻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抑藻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抑藻细菌鉴定为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D-2.研究了抑藻细菌D-2对米氏凯伦藻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抑藻方式.结果表明,D-2对米氏凯伦藻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抑藻作用方式为通过分泌胞外活性物质的间接抑藻,抑藻效果呈现出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在1%和3%作用浓度,处理时间3天时,海杆菌D-2对米氏凯伦藻的抑制率达到95%以上,随菌液浓度的升高抑藻效果更加明显,且达到最大抑藻效果的时间随菌液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该研究将为探究藻-菌相互关系及抑藻菌对米氏凯伦藻的抑制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丁宁
    • 摘要: 从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液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其宿主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通过16 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该细菌进行种属鉴定,菌株隶属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研究了副球菌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细菌对米氏凯伦藻呈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抑藻效果呈现出作用浓度与作用时间依赖性.随着菌液作用浓度升高,米氏凯伦藻生长量逐渐减小,在3%和5%作用浓度,处理时间3天时,副球菌对米氏凯伦藻的抑制率达到95%以上.研究结果为治理米氏凯伦藻赤潮提供了基础数据.
    • 孙东; 陈琪; 朱博; 段美娜
    • 摘要: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及其主要抑藻物质原儿茶酸对典型赤潮藻米氏凯伦藻生长、光合系统PSⅡ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米氏凯伦藻分别接种于含有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和原儿茶酸的f/2培养基中,接种量4.5×104 cells·L-1.计算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和原儿茶酸对米氏凯伦藻的抑制效率,并分析米氏凯伦藻光合系统Ⅱ中JIP-test和电子传递链在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机制.[结果]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及其主要抑藻物质原儿茶酸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米氏凯伦藻光合系统Ⅱ中"J-I-P"相的增长,可引发单位激发界面能量通量相关指标(ABS/CS0、DI0/CS0、ET0/CS0、TR0/CS0)的下降,导致光合系统Ⅱ电子的传递、转移受阻.[结论]海芒果果实水提物和原儿茶酸有用于防控赤潮藻米氏凯伦藻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