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缝核

中缝核

中缝核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661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针刺研究、解剖学杂志、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优秀论文交流评比会议、生理学专题讲座会、第十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等;中缝核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华、刘文娟、宋明芬等。

中缝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617 占比:99.72%

总计:26691篇

中缝核—发文趋势图

中缝核

-研究学者

  • 张永华
  • 刘文娟
  • 宋明芬
  • 廖维宏
  • 李云庆
  • 李静
  • 杨新明
  • 王慧
  • 胡霖霖
  • 赵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富璐; 潘晓芳; 马舒贝; 刘毅; 张博; 吴欣倩; 孙娜
    • 摘要: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TCS)中缝核显像诊断卒中后抑郁(PS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95例疑诊PSD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声窗条件较差排除21例,将纳入的174例依据临床系统评估及量表评分分为PSD组(n=141)和非PSD组(n=33),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临床量表评分差异;根据组间中缝核回声改变情况,分析TCS诊断PSD的效能,评价PSD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中缝核回声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患者性别、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D组中缝核回声异常比例明显高于非PSD组(75.89%vs.9.09%,P<0.01)。根据中缝核回声异常诊断PSD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89%、90.91%及78.74%。PSD组患者HAMD评分等级与中缝核回声分级呈负相关(R=-0.58,P<0.01)。结论TCS可定性和半定量评估并辅助诊断PSD。
    • 李翔; 孙漫沁; 李蔚; 李珊珊; 徐世芬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p11和5-羟色胺受体4(5-HTR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小鼠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针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定期社交行为应激建立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电针组于“百会”“印堂”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15 min,每周5次,连续3周,假针组处理方法与电针组相同,但毫针不刺入皮肤,对照组和模型组仅捆绑固定相同时间,不进行干预。采用糖水实验、旷场实验、社交行为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小鼠行为学变化,RT-PCR检测小鼠中缝核p1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5-HTR4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社交指数、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01),旷场实验直立次数、中央距离和中央时间明显减少(P<0.01,P<0.001),中缝核p11 mRNA和海马组织5-HT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社交指数、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旷场实验中央时间明显增加(P<0.01),中缝核p11 mRNA和海马组织5-HTR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假针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上调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中缝核p11 mRNA表达,促进5-HTR4在谷氨酸能神经元质膜上表达,进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 农有弟; 潘丽妹; 李彩红; 刘晚秋; 李春
    • 摘要: 抑郁障碍患者脑干中缝核(BR)回声变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抑郁障碍患者中,脑干中缝核的回声降低非常普遍,是独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通过经颅超声检查脑干中缝核回声改变对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抑郁障碍患者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神经影像学信息.
    • 赛音朝克图; 艾丽雅; 宋美丽; 罗彤; 赵俊; 阿茹娜; 邓套图格
    • 摘要: 目的:观察蒙医三根平衡针法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中缝核区p1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及miRNA-16的影响,探讨蒙医三根平衡针治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蒙医针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药物组大鼠给予盐酸氟西汀灌胃,1次/d,连续28 d.蒙医针组大鼠于应激刺激后1h给予蒙医三根平衡针法干预,1次/d,连续28d.观察造模前、干预后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中缝核区p11和tPA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中缝核区p11和tPA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中缝核区miRNA-16和BDNF mRNA表达.结果: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消耗量、中缝核区t P A和p11阳性表达、海马和中缝核区tPA和p11相对表达量均减少(P<0.05),海马和中缝核区miRNA-16表达增加(P<0.05),而BDNF mRNA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蒙医针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消耗量、中缝核区tPA和p11阳性表达、海马和中缝核区tPA和p11相对表达量均增加(P<0.05),药物组大鼠海马miRN A-16、蒙医针组大鼠海马和中缝核区miRN A-16表达均降低(P<0.05),药物组和蒙医针组大鼠海马和中缝核区BDNF mRNA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中缝核区内miRNA-16能靶向调控BDNF表达,p11/tPA/BDNF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蒙医三根平衡针的抗抑郁效应.
    • 蔡政忠; 张倩雯; 李铮铮
    • 摘要: 位于前脑间脑区的基底节神经元环路不只调节脏器活动,对人情绪、行为、情感表达和认知记忆有直接关系,本文从间脑基底节纹状体及中脑黑质、中缝核神经元环路,探讨NA、DA、GABA、ACh、5-HT、阿片肽、组织胺等7种神经递质在前脑与脑干神经联系通道对人类神经心理变化与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
    • 陈苑; 韩少强; 陈艺; 姜雨; 郑瑞平; 周冰倩; 李淑英; 张勇; 程敬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缝核动态功能连接(dFC)的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30例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M(Q1,Q3)]16.5(15.0,17.0)岁];以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17.0(16.0,18.0)岁]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将中缝核分为中缝背核(DRN)和中缝中央核(MRN),采用基于种子点的dFC方法分析病例组DRN、MRN与全脑灰质dFC的异常改变.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对病例组进行临床特征、认知功能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dFC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提取差异脑区dFC的变异值,并分析与HAMD-17评分、认知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DRN与右侧颞上回dFC(MNI坐标:33,-12,-12;体素大小为468;t=4.715)的变异值升高,范围延伸至右侧脑岛、豆状核、壳核、中央沟盖等脑区(GRF校正,voxel-P<0.005,cluster-P<0.05).病例组差异脑区的变异值与HAMD-17中总分、迟缓因子得分,以及WSCT中总用时间、正确思考时间、错误思考时间、非持续错误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8、-0.365、-0.488、-0.470、-0.412、-0.390,均P<0.05).结论 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DRN与颞岛叶皮层、纹状体等脑区dFC的不稳定性增加,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改变存在相关性.
    • 魏砚君; 全睿; 王慧; 郭海波; 滕柳; 石鹏
    • 摘要: 目的:探究中缝核NG2胶质细胞及5-羟色胺(5-HT)的共同作用对大鼠睡眠-觉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空白组、神经元-胶质细胞抗原2(NG2)单克隆抗体(NG2-Ab)组、对氯苯丙氨酸(PCPA)组、5-HT组、NG2-Ab+PCPA组及NG2-Ab+5-HT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对其他6组大鼠进行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记录电极及微量注射套管的埋置.恢复7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24 h的EEG/EMG信号记录.正常组大鼠不给予任何药物,向其他各组大鼠中缝核内分别微量注射药物:(1)空白对照组大鼠微量注射1μL生理盐水;(2)NG2-Ab组大鼠微量注射1μL NG2-Ab溶液(5 g/L);(3)PCPA组大鼠微量注射1μL PCPA溶液(10 g/L);(4)5-HT组大鼠微量注射1μL 5-HT溶液(2.5 g/L);(5)NG2-Ab+PCPA组大鼠微量注射1μL PCPA溶液(10 g/L)和1μL NG2-Ab溶液(5 g/L);(6)NG2-Ab+5-HT组大鼠微量注射1μL 5-HT溶液(2.5 g/L)和1μL NG2-Ab溶液(5 g/L),连续给药2 d.末次给药2 h后再次记录各组大鼠的EEG/EMG信号,连续记录72 h.结果:与给药前1 d相比,NG2-Ab组和PCPA组大鼠的觉醒(W)时间在给药后显著延长(P<0.05),非快眼动睡眠(NREMS)、快眼动睡眠(REMS)及总睡眠(TS)时间在给药后显著缩短(P<0.05);5-HT组大鼠的W时间在给药后显著缩短(P<0.05),NREMS、REMS及TS时间在给药后显著延长(P<0.05).与PCPA组相比,NG2-Ab+PCPA组大鼠的W时间在给药后显著缩短(P<0.05),NREMS、REMS及TS时间在给药后均显著延长(P<0.05).与5-HT组相比,NG2-Ab+5-HT组大鼠的W时间在给药后显著延长(P<0.05),NREMS、REMS及TS时间在给药后均显著缩短(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2-Ab组大鼠的EEG波形特征在给药后无明显变化;PCPA组大鼠δ波百分比在给药后显著增加(P<0.05),α波和β波百分比在给药后均显著减少(P<0.05);5-HT组大鼠的EEG波形特征在给药后无明显变化.与PCPA组相比,NG2-Ab+PCPA组大鼠δ波百分比在给药后显著减少(P<0.05).与5-HT组相比,NG2-Ab+5-HT组大鼠β波百分比在给药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中缝核NG2细胞及NG2细胞与5-HT的共同作用能够调节大鼠的睡眠-觉醒时间及EEG活动.
    • 高红铃; 毛志娟; 薛峥; 陶安宇; 杨清梅
    • 摘要: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患者中脑中缝核回声变化与血微量金属及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177例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一系列非运动症状评分及经颅中脑超声检查,根据中缝核回声是否连续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微量金属及非运动症状相关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在帕金森病中,中缝核回声连续组帕金森病患者(117例)的血清铁水平[15.33(11.30,18.93) μmol/L]及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34.00(28.00,39.00)分]均较非连续组(60例)高[12.52(4.15,16.00) μmol/L,31.00(26.25, 36.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P=0.022;t=-2.044,P=0.041).两组间的血清铜、血红蛋白、铜蓝蛋白水平及其他非运动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中缝核回声连续组及非连续组患者在血清铁水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上存在差异,在抑郁、睡眠、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则无差异.
    • 李桂萍; 宋明芬; 李静; 王晟东; 刘义; 刘文娟; 胡霖霖; 张永华
    •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脑脊液微小RNA-16(miR-16)的水平是否通过影响中缝核miR-16与5-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表达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方法:SD大鼠侧脑室分别注入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液及miR-16拮抗剂5、10和20 nmol,隔天1次,共3次.而后进行蔗糖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并取脑脊液与中缝核组织,通过RT-qPCR法测定miR-16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SERT蛋白水平.结果:拮抗剂10和20 nmol组蔗糖偏好率[(46.67±9.35)%和(40.28±10.54)%]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54.72±11.25)%]和阴性对照组[(53.34±13.71)%],不动时间[(30.54±12.78)s和(36.23±8.57)s]则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16.71±5.58)s]和阴性对照组[(19.15±7.46)s](P<0.05),随着miR-16拮抗剂剂量的增加,抑郁样行为越明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中缝核miR-16水平在拮抗剂3组均下降,并与注射剂量呈负相关(r=?0.57,P=0.000),中缝核中SERT蛋白水平则相反.结论:降低脑脊液miR-16水平可影响大鼠中缝核miR-16及SERT的表达,并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