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反应
竞争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8773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中学化学、化学教与学、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索道协会一届五次理事会暨“发展、创新、和谐”论坛、全国师专及高专有机、分析化学教学暨学术研讨会等;竞争反应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鸣亮、张金利、李韡等。
竞争反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8773篇
占比:99.94%
总计:168875篇
竞争反应
-研究学者
- 周鸣亮
- 张金利
- 李韡
- 秦宏云
- 聂宁
- 刘宇
- 吴志刚
- 吴文中
- 吴萍
- 孙艺涵
- 张尧超
- 张新中
- 张红卫
- 张道年
- 徐凯里
- 李志国
- 李晓萍
- 李涛洪
- 杜官本
- 杨治广
- 梁坚坤
- 田志龙
- 白志辉
- 窦彬
- 许龙福
- 谢武
- 闫高俊
- 陈晓剑
- 雷皇书
- 顾继友
- 高振华
- INDARTO Antonius
- 丁伟
- 丁跃
- 万方浩
- 三木
- 乌学东
- 于妍妍
- 于新义
- 付天龙
- 付宾
- 何晓春
- 何立芳
- 余丽萍
- 傅孝愿
- 傅建花
- 冯地旺
- 冯桂平
- 冯连芳
- 刘万学
-
-
战友;
张尧超;
杨治广;
王恩波;
闫铎文;
闫高俊;
孙艺涵;
白志辉
-
-
摘要: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热转化可以得到葡萄糖、乙酰丙酸等多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合物,在此过程中也存在脱水碳化竞争反应,得到生物碳副产物.分别以酸浓度和温度为实验变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样品的液体产物进行表征,探索微晶纤维素在稀硫酸溶液中的热分解转化机制.结果表明:微晶纤维素的热分解转化是连续反应和竞争反应同时存在的复杂反应过程;控制温度在180~200°C,酸浓度在0.05~0.1 mol/L时,可获得最大产率的葡萄糖(约21.90%);若温度为200°C,酸浓度为0.2 mol/L时,则主要产物为乙酰丙酸.
-
-
陈钰;
赵娣;
段耀廷;
白月;
牟天成
-
-
摘要:
提出电解时电极上竞争反应分析的策略,能使电极上竞争反应的分析更具操作性、普适性及简洁性,有利于竞争反应次序的确定和外加电压及离子残余浓度的计算,为电解和电镀等工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中电化学知识的热情.
-
-
于新义
-
-
摘要:
多重平衡是指相互关联的若干平衡同时存在于一个平衡系统中,且至少有一种物质同时参与几个相互关联的平衡。由于涉及的反应多且相互关联,令考生觉得反应过于复杂,无从下手。本文以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Ⅰ题18为例,从统筹考虑、连续反应、竞争反应、元素守恒4个维度讨论多重平衡体系平衡常数的计算,供参考。
-
-
李兵;
张其龙;
王猛;
李济琛;
席雯;
周灿
-
-
摘要:
氯是煤中的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以HCl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对燃煤发电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设施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湿法脱硫吸收塔浆液中氯离子的物料平衡,本文提出了碱性吸收剂脱除燃煤烟气中HCl的技术思路,从碱性吸收剂种类、反应条件对脱除HCl的影响、HCl脱除机理方面对烟气脱氯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碱性吸收剂脱除燃煤烟气低浓度HCl的研究方向.
-
-
周亚斌;
吴文中
-
-
摘要:
钠、铁与FeCl3溶液反应,前者主要释出H2,后者主要与Fe3+反应生成Fe2+,两者发生的竞争反应与金属活动性有何联系?通过比较不同金属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细节,构建活泼金属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微观作用模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阐述金属与氯化铁溶液中Fe3+、H+等离子的竞争反应细节,并以构建的微观作用模型预测或解释其他金属与氯化铁等溶液反应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而发展模型认知和微观探析等学科素养.
-
-
张九红
-
-
摘要:
尝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把真实化工情景与课堂知识之间联系起来的情境,关注多因素如竞争反应,浓度(或质量比,投料比,反应物过量,不足量),温度,催化剂(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压强,接触面积,原电池,pH(溶液酸碱性)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认识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化学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
-
-
王云侠;
赵军龙;
苟小锋;
周岭;
王兰英
-
-
摘要:
在卤代烷的取代和消去反应中,进攻试剂均为带负电的实体或多电子基团,因此取代和消去的竞争是卤代烷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我们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底物、进攻试剂和反应条件对优势反应及产物的影响.该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
刘丽来;
白志辉;
孙艺涵;
李德民;
李铭洋;
陈籽含;
杨天福;
闫高俊;
张尧超;
杨治广
-
-
摘要:
以蔗糖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水解可以制备乙酰丙酸类化合物,但是生产过程中存在副反应,脱水产物生物炭是副反应产物之一.本文以蔗糖为原料,以酸碱度、温度为实验参数,采用热重(TG)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样品的液体产物进行了表征,探索了蔗糖水溶液热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蔗糖水溶液在酸性、碱性及中性条件下热转化脱水产物生物炭生成量随温度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热转化后的水溶液中也具有不同的转化产物,说明蔗糖水溶液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热分解转化机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