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藕初
穆藕初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56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现代企业教育、中外管理、中国市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穆藕初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柳和城、穆伟杰、傅国涌等。
穆藕初
-研究学者
- 柳和城
- 穆伟杰
- 傅国涌
- 向明亮
- 唐国良
- 唐葆祥
- 穆家修
- 谢长法
- 钟祥财
- 丁毅
- 刘亚飞
- 唐任伍
- 曹振宇
- 李道永
- 蒋国杰
- 万若嘉
- 傅葆石
- 克念
- 公民1776
- 刘云虹
- 刘承
- 刘敬坤
- 刘晖
- 刘永峰
- 刘泰斌
- 刘洋
- 刘英贤
- 华厦
- 孙方一
- 孙明清
- 宋双成
- 宋士云
- 宋春丹
- 张凤
- 张建明
- 张昌华
- 张林岚
- 张治平(摄影)
- 徐栋
- 徐鼎新
- 文涟
- 月珠
- 李建平
- 李忠
- 李玉
- 李福英
- 杨小明
- 柴志光
- 梁文倩
- 王媛
-
-
金满楼
-
-
摘要:
1922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通过读者投票的方式选出171名最有影响的中国人物。令人诧异的是,8年前尚且籍籍无名的穆藕初竟然以工商界第2名、总排名第28赫然上榜。穆藕初出生于1876年,上海川沙人。穆家以棉业起家,穆藕初也在14岁时入花行从事棉花收购业务。甲午年后,因为愤于中国之败,穆藕初决心改习西学并在租界夜校补习英文。庚子年时,25岁的穆藕初考入上海江海关任办事员。清末时期,各种对外事件接踵而起,新党人物在上海滩上风起云涌。
-
-
梁文倩;
王燕;
杨小明
-
-
摘要:
七七纺纱机是中国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发展而来的特殊产物,然而目前学界对于七七纺纱机起源问题的研究较为欠缺。文章通过对民国期刊及地方县志的查阅,发现七七纺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29年。周元龙受日本大和纺纱机的启发,发明了三十二锭竹木脚踏纺纱机。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穆藕初于1939年在中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使用。1939年后的七七纺纱机代指拣花、铲花、弹花、压花、搓条、装筒、纺纱、摇纱、打包的整个纺纱过程,包括弹棉、纺纱、摇纱、打包四种机型。七七纺纱机的发明在解决了纱荒问题的同时,更为中国纺织业向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
穆伟杰;
张建明
-
-
摘要:
郑州豫丰纱厂是河南省现代纺织工业的奠基石。1951年,郑州市政府在豫丰原址建成郑州市国棉二厂,请回部分原豫丰工人进厂工作。自1953年至1958年先后建成郑州市国棉一、三、四、五、六厂,派员到郑棉二厂学习管理、学习技术,使郑州一跃成为新中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豫丰纱厂是穆藕初创办的第三家纱厂。它是上海民族资产阶级大规模向内地投资的先驱。
-
-
宋春丹
-
-
摘要:
五四运动后,留学新潮浩荡。五四之子们负笈出洋,从此向左转,向右转,阵营两分,命运殊途1920年6月,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师生和社会名流聚集于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楼,欢送五位新文化运动干将集体赴美国留学。五人即段锡朋、罗家伦、汪敬熙、周炳琳、康白情,他们的留学是由大实业家穆藕初全额资助的,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被戏称为“五大臣出洋”。
-
-
-
-
摘要:
1876年,穆藕初出生于上海浦东一个普通的棉商家庭中,读过几年私塾后,他被安排至棉花行做起了学徒。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面对家国破碎、外辱欺凌,穆藕初既愤国势之不振,又恨自己所学之欠缺,穆藕初暗暗起誓:有朝一日必"邃密群科济世穷"。
-
-
月珠
-
-
摘要:
穆藕初一生历经坎坷,在动荡的岁月里,以毅力、情怀、格局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位有理论、有实践的学者型实业家。穆藕初,上海浦东人,祖籍苏州洞庭东山,民国时期著名的棉花专家、上海工商界名流,同时也是昆剧票友、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之一。他打过工、留过洋、当过官、办过厂、写过书、支过教,阅历丰富,颇具传奇色彩。
-
-
-
刘亚飞;
曹振宇
-
-
摘要:
[研究意义]穆藕初是民国时期经营纱厂的著名商人,他重视植棉改良并进行美棉种植试验,对我国棉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法对穆藕初的植棉理念及改良实践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棉花需求量增多且质量要求提高,穆藕初了解到此社会需求,提出设置植棉委员会并建议广设植棉试验场和收棉机构.为更好地了解美棉在中国的生长情况,穆藕初开辟了美棉试验场,此外还积极向附近棉农传授植棉技术,并撰写了《植棉改良浅说》以更广泛的传播植棉技术.
-
-
徐栋
-
-
摘要:
文章简明扼要介绍了王大凡的主要生平事迹及艺术风格.通过对其作品粉彩乐天诗意图瓶的题材内容、构图形式、笔法设色等进行阐述赏析,展现出王大凡中年阶段瓷上绘画的典型艺术风格及审美特征.同时,对定制者杜重远和受赠者穆藕初二人关系交集进行简单梳理,揭示出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其礼馈性质.此瓶不仅是王大凡匠心之作,还见证了20世纪历史风云变幻以及杜重远与穆藕初的云天高谊,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
刘亚飞;
曹振宇
-
-
摘要:
[研究意义]穆藕初是民国时期经营纱厂的著名商人,他重视植棉改良并进行美棉种植试验,对我国棉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法对穆藕初的植棉理念及改良实践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棉花需求量增多且质量要求提高,穆藕初了解到此社会需求,提出设置植棉委员会并建议广设植棉试验场和收棉机构。为更好地了解美棉在中国的生长情况,穆藕初开辟了美棉试验场,此外还积极向附近棉农传授植棉技术,并撰写了《植棉改良浅说》以更广泛的传播植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