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路设计

磁路设计

磁路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15668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功能材料、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届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ies)(ISEAT 2015)、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等;磁路设计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进秋、冯占宗、廖昌荣等。

磁路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5668 占比:99.82%

总计:115874篇

磁路设计—发文趋势图

磁路设计

-研究学者

  • 张进秋
  • 冯占宗
  • 廖昌荣
  • 何循来
  • 左洪福
  • 张红辉
  • 李勇军
  • 李强
  • 杨超君
  • 熊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前坤; 马齐飞; 张琼; 杜永峰
    • 摘要: 针对大跨轻质结构的减振需要,研制了一种新型竖向电涡流-磁力混合阻尼器样机。介绍混合阻尼器的减振原理及振动方程;接着介绍了3种不同的磁路设计和制作过程;随后对样机进行试验,测量其动力参数和减振性能。结果表明:在铜板后方和底板上方安装磁铁均能改变阻尼器的附加刚度;特定磁路设计减少电涡流阻尼系数,增大等效磁力阻尼系数和负刚度。其中对结构模型安装电涡流阻尼器的位移减振率可达89.2%,同等工况下安装3种电涡流-磁力阻尼器的位移减振率分别可达92.5%、94.8%和95.9%。当激励幅值增大,电涡流-磁力阻尼器对结构的控制效果比电涡流阻尼器具有更强的鲁棒性。该研究对土木工程领域中磁力减振的应用及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闫洪波; 高鸿; 牛禹; 郝宏波
    • 摘要: 磁路主要为GMA提供激励磁场与偏置磁场叠加的驱动磁场,驱动磁场强度直接影响GMA的输出位移。因此,GMA磁路的结构参数设计是提高电磁转换效率和充分发挥GMM棒特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GMA的工作原理,将GMM棒中轴线上的磁场强度均匀率作为评价标准和主要设计原则。在给定输出位移和输出力的基础上,分别对偏置磁场选取以及GMM棒、激励线圈、磁回路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使用Ansoft Maxwell仿真分析GMA的磁路。结果表明GMA磁场分布更均匀,使均匀率提高到97.62%,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 王战中; 赵童; 杜启鑫; 张明亮
    • 摘要: 为减少爬柱机器人磁吸附装置所占空间及机器人的重量,基于Halbach永磁阵列提出一种双层上下对顶式磁路设计模型。采用1块永磁铁(2 cm×4 cm×1 cm),并将其沿厚度方向平分,上方半块永磁铁磁化方向是从上到下为N到S极,下方半块永磁铁在长度方向再分别平分为5片、10片、15片、20片、25片、30片、35片,并对各组分片采用Halbach阵列排布,构成7种排列模型。通过Ansoft软件对这7种排列模型进行磁吸附力仿真分析,进而确定最佳分片数目及Halbach阵列排布。仿真结果说明:在同等的永磁铁体积下,下方分为15片永磁铁块并呈三个Halbach阵列连续排布时,磁吸附力最大为551.58 N,是1整块永磁铁磁吸附力(166.17 N)的约3.5倍。以此为依据进行爬柱机器人样机设计,能有效控制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
    • 马彦超; 金超武; 沈权; 周瑾; 徐园平
    • 摘要: 为了解决空间相机内部支承相框中承受竖向载荷的机械轴承与导轨间存在较大摩擦与磨损,严重影响空间相机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导轨永磁悬浮系统;通过2款电磁场仿真软件Maxwell与MagNet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进行静态、动态磁场仿真,并对影响该系统磁路、悬浮力以及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永磁体阵列总长相近的条件下,当永磁体个数由2增加到8时,系统的悬浮力波动可减小约22.06%;在系统中添加隔磁板可使系统保持较稳定的磁感应强度;驱动速度由0.8 m/s增大到1.2 m/s可使系统的悬浮力波动局部减小50%以上。
    • 张红升; 秦泗吉; 程啸; 曹丽琴
    •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压边方法不能独立施加压边力,电磁压边能耗高且发热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控永磁技术的压边方法.根据电控永磁技术和拉深成形工艺的特点,研制了带有磁力压边装置的拉深成形模具.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磁极单元和磁垫的充退磁过程,在进行磁场和力学场耦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磁吸力作为压边力施加在成形板坯上的接触压力分布.由有限元软件模拟的电控永磁压边与传统压边作用下板坯的成形效果可知,两种压边方法所得拉深件的应变分布基本一致.采用电控永磁压边方法分别对直径为180 mm和195 mm的08Al板坯(厚度为0.98 mm)进行了拉深实验,拉深高度为48 mm,结果表明,电控永磁压边方法可以实现压边力的独立加载,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压边力.最后,分别计算了采用传统压边方法、电磁压边方法和电控永磁压边方法的能量消耗,其中,电控永磁压边方法节能效果最好,相对于电磁压边方法,节能高达95%以上.
    • 沈艳萍; 刘宁; 王楠楠
    • 摘要: 为了研究电涡流阻尼器冲击制动性能,在圆环形永磁体磁通密度和电涡流阻尼力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4种圆筒型电涡流阻尼器磁路方案,分析了各方案静态磁场的气隙磁密分布规律,建立了冲击载荷下电涡流阻尼器瞬态电磁场仿真模型,对4种方案进行了涡流密度分布和制动性能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永磁体同极相对排列、具有导磁外筒的磁路设计方案涡流密度最大,阻尼效率最高,在高速冲击条件下导体内存在明显的涡流集肤效应。搭建了电涡流阻尼器冲击响应试验系统,测量了冲击载荷下阻尼器制动位移和速度变化规律,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圆筒型电涡流阻尼器具有优越的冲击制动性能,在列车制动、武器发射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沈艳萍; 刘宁; 王楠楠
    • 摘要: 为了研究电涡流阻尼器冲击制动性能,在圆环形永磁体磁通密度和电涡流阻尼力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 4种圆筒型电涡流阻尼器磁路方案,分析了各方案静态磁场的气隙磁密分布规律,建立了冲击载荷下电涡流阻尼器瞬态电磁场仿真模型,对4种方案进行了涡流密度分布和制动性能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永磁体同极相对排列、具有导磁外筒的磁路设计方案涡流密度最大,阻尼效率最高,在高速冲击条件下导体内存在明显的涡流集肤效应.搭建了电涡流阻尼器冲击响应试验系统,测量了冲击载荷下阻尼器制动位移和速度变化规律,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圆筒型电涡流阻尼器具有优越的冲击制动性能,在列车制动、武器发射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红升; 秦泗吉; 曹丽琴; 孟林园; 程啸; 毛耀本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由永磁体提供磁力的径向分区压边方法,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压边力分布.根据软磁材料的特点构建了磁极单元,通过瞬时低强度电流可以改变磁极单元的磁力状态.拉力实验证明磁极单元可以提供足够大的磁吸力,满足压边要求.温升实验的测量结果验证了磁极单元不会产生过热问题.根据拉深工艺特点,设计了基于电控永磁技术的压边装置和拉深模具,拉深过程中施加压边力无需持续通电,因此具有节能、安全的优点.采用理论推导确定了径向分区压边方法的可行性,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板坯上压边力的初始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整体压边,径向分区压边施加的压边力可以作用在更大的径向区域内.通过成形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径向分区压边方法的有效性,压边力沿径向分布更加合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板坯厚度的变化.最后,通过镀锌板的拉深实验证明电控永磁技术用于压边装置是可行的,径向分区压边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起皱,改善板坯成形效果.
    • 李孝坤; 董芳; 许宝玉
    • 摘要: 针对曳引式电梯在提升高度上的局限性,直驱电梯以不受钢丝绳制约的优势有潜力突破在提升高度及运行效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制动装置是保障直驱电梯运停可靠的关键核心组件,结合直驱电梯电磁制动器研究现状,分析了电磁制动器驱动部的关键技术,为优化电磁驱动部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本体结构中引进杠杆等多级增力机构,改变制动面材质,力求实现电磁制动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降低制动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