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9598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放射学实践》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东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七届年会、第四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痛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专题学术会议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梁雪芳、伏如琴、冉青珍等。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598篇
占比:99.44%
总计:29765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研究学者
- 梁雪芳
- 伏如琴
- 冉青珍
- 姜婷婷
- 季兆芳
- 张必全
- 曹立幸
- 李燕钰
- 李玲
- 林金芳
- 梁锐根
- 牛文贵
- 王彦彦
- 罗小婉
- 许明桃
- 钱建华
- 陈晓颖
- 马爱莉
- 高子轩
- Chen Zhao
- Guo You
- Liu Bihua
- Zheng Xiaolin
- 丁小红
- 乔慧洁
- 于志刚
- 于文丽
- 于盛光
- 于萍
- 于跃欣
- 付波
- 付群
- 任保辉
- 任真珍
- 何秀萍
- 何科峰
- 俞而慨
- 关菁
- 冷金花
- 刘丽
- 刘丽俊
- 刘丽琴
- 刘向东
- 刘婷婷
- 刘崇东
- 刘彩霞
- 刘敬
- 刘玉娜
- 刘碧华
- 刘秀清
-
-
刘向东;
闫松果;
孙世松
-
-
摘要:
目的探讨CT、磁共振(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4例,均行CT诊断和MRI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诊断和MRI诊断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本组104例疑似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诊阳性82例,阴性22例;采用CT诊断出真阳性72例,真阴性13例;采用MRI诊断出真阳性81例,真阴性21例;MRI诊断灵敏度98.78%(81/82)、特异度95.45%(21/22)、准确度98.08%(102/104)较CT诊断灵敏度[87.80%(72/82)]、特异度[59.09%(13/22)]、准确度[81.73%(85/104)]高,漏诊率1.22%(1/82)、误诊率4.55%(1/22)较MRI诊断漏诊率[12.20%(10/82)]、误诊率[40.91%(9/2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并可降低漏诊率、误诊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
-
陈松英;
骆丹越;
熊智红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方法 回顾选取2016年9月至2022年5月医院接诊的疑似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8例患者,对所纳入的病例采取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检查诊断,视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所纳入的158例疑似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病理学诊断,阳性(146例)具体分布为:并发后穹窿结节(6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8例)、盆腔内异位(4例)、并发子宫肌瘤(14例)、子宫腺肌症(24例)。两种超声检查在术前诊断准确率方面,经阴道超声检查为91.14%(144/158例)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的83.54%(132/1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8,P=0.014)。其中两种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阳性诊断准确率均为最高,而并发后穹窿结节的阳性诊断准确率均为最低。在诊断敏感度方面:经阴道超声检查为97.26%,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的87.67%,组间比较有差异(χ~2=18.650,P0.05)。结论 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时,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更精准。
-
-
吴椒虹;
陈新艳;
郭敏;
刘丽;
陈聪;
陈育梅;
吕杰强
-
-
摘要:
目的 探讨106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 D3]水平及其与E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6例盆腔EMs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具有EMs临床表现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其他良性肿瘤的5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Ca2+、维生素D和1,25-(OH)2 D3水平等指标,观察组收集患者临床症状,并根据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析血清1,25-(OH)2 D3水平与ASRM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ASRM分期Ⅰ期14.15%(15例),Ⅱ期13.21%(14例),Ⅲ期42.45%(45例),Ⅳ期30.19%(32例);两组血清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和1,25-(OH)2 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SRMⅢ期患者血清维生素D和1,25-(OH)2 D3水平均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Ⅳ期患者血清维生素D和1,25-(OH)2 D3水平均低于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1,25-(OH)2 D3水平与ASRM评分呈负相关(r=-0.800,P<0.001).结论 盆腔EMs患者血清1,25-(OH)2 D3水平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25-(OH)2 D3对盆腔EM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
-
李娟
-
-
摘要:
目的:研究诊断和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时应用腹腔镜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使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将病理结果当做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以及腹腔镜治疗的实际情况.结果:和病理结果对比,腹腔镜诊断准确率和病理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通过治疗之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为51.64%,没有出现异位妊娠的情况.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10%.结论:诊断和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时候,使用腹腔镜技术,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治疗后妊娠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和使用.
-
-
-
-
摘要: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早发现早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位于腹壁,往往表现为经期增大且疼痛的结节,病灶明显时患者自己就可轻易地摸到。也许是剖宫产数量增多的缘故,如今这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变得越来越多见。病灶绝大多数位于剖宫产腹部切口瘢痕的两端,也有少数发生于其他妇科手术(如子宫切除、卵巢囊肿、输卵管绝育手术等)的瘢痕部位。临床表现为缓慢增大的实性、较硬的肿块,一般直径2~5cm,若增长太快或肿块太大,应考虑其他疾病或恶变可能。肿块的大小随月经的来去而长消,大多数伴有周期性疼痛,且逐渐加重。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而且同时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率高于正常妇女,因此,患者有痛经或其他部位经期疼痛,是就医的充分理由。
-
-
赵玲玲;
康伟华
-
-
摘要:
目的 分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患者阴道菌群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 6年1 月至2020年1 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05 例盆腔EMs合并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病史采集,并取阴道分泌物,根据Nugent评分将患者分为菌群正常组(n=38)和菌群异常组(n=67).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菌群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生活频率、不孕类型、人工流产史、输卵管妊娠史、宫腔操作史、宫内节育器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孕时间>5 a、合并流产后并发症、合并药物流产史是阴道菌群异常的影响因素(P<0. 05 );合并流产后并发症、合并药物流产史为阴道菌群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结论 盆腔EMs合并不孕患者阴道菌群异常占比较高,对合并流产后并发症、合并药物流产史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阴道菌群异常.
-
-
高子轩;
罗小婉;
梁锐根;
陈晓颖
-
-
摘要: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与非DIE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IE组和非DIE组.查阅两组病理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DIE组患者r-AFS分期中Ⅰ期、Ⅲ期病例数低于非D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和Ⅳ期病例数高于非D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E组疼痛性质、肛门坠胀、经期腹泻、性交痛、合并子宫腺肌病及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发生率均高于非D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疼痛症状及妇科相关检查确诊,指导临床治疗.
-
-
姜婷婷;
钱建华
-
-
摘要:
深部浸润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累及泌尿系统,从而引起泌尿系相关症状,手术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复杂的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已有所应用,但因缺乏大数据研究,同时需要熟悉机器人手术的多学科协作,故而对机器人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本综述主要从机器人手术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益处和局限性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
-
姜婷婷;
钱建华
-
-
摘要:
深部浸润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累及泌尿系统,从而引起泌尿系相关症状,手术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复杂的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已有所应用,但因缺乏大数据研究,同时需要熟悉机器人手术的多学科协作,故而对机器人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本综述主要从机器人手术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益处和局限性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
-
高子轩;
罗小婉;
梁锐根;
陈晓颖
-
-
摘要: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与非DIE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IE组和非DIE组。查阅两组病理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DIE组患者r-AFS分期中Ⅰ期、Ⅲ期病例数低于非D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和Ⅳ期病例数高于非D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E组疼痛性质、肛门坠胀、经期腹泻、性交痛、合并子宫腺肌病及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发生率均高于非D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疼痛症状及妇科相关检查确诊,指导临床治疗。
-
-
Chen Zhao;
陈曌;
Zheng Xiaolin;
郑晓林;
Guo You;
郭友;
Liu Bihua;
刘碧华
- 《《放射学实践》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东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七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征象及其病理学基础.rn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表现,并与大体及镜下所见进行对照,着重分析误诊的病例.术前12例行CT扫描,18例行MRI检查.rn 结果:光镜下见异位的子宫内膜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有腺体及间质.CT检查的12例中共误诊5例(41.6%),其中3例误诊为功能性囊肿,2例误诊为囊腺瘤.MRI检查的18例中共误诊2例(11.1%),其中1例MRI诊断为双侧附件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病理示左侧病灶为黄体囊肿伴出血,另1例误诊为双侧附件炎症.rn 结论:CT、MRI可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需与功能性囊肿伴出血、囊腺瘤、附件炎症等鉴别.仔细观察影像征象,结合痛经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
王艳槟;
关菁
-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输卵管近端阻塞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05月~2012年05月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HSG)提示间质部阻塞性不孕患者76例,入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通液证实阻塞者行输卵管近端插管疏通.将76例HSG近端阻塞的患者分为两组:假性阻塞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通畅以及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成功者共55例;组2)真性阻塞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失败21例.统计两组不孕年限、流产次数、痛经史、慢性盆腔痛以及术中所见盆腔情况.结果:假性阻塞组55例患者术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30/55例)高于真性阻塞组(2/2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5 )。在真性阻塞组中盆腔炎性粘连者的比例(15/21例)高于假性阻塞组(13/5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患者中,一部分患者为假性阻塞,可通过输卵管插管疏通。而此类患者同时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要高于真性阻塞的患者。说明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输卵管近端阻塞通常为假性阻塞,此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自然妊娠的机会。
-
-
赖雪娜;
甘彩玲;
黄玲玲;
欧建平
-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寻找Ⅰ~Ⅱ 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最合适的助孕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共437例,其中298例Ⅰ~Ⅱ期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且区分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腹腔镜术后按照不同尝试怀孕方式分为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以及人工授精周期组.汇总资料后分别比较两种类型不孕患者采取三种助孕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另外还研究比较两种不孕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年累积妊娠情况.结果:原发和继发不孕患者术后采用三组不同助孕方式间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2和P=0. 034 ),均为人工授精组最高,自然周期组最低。而周期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双胎妊娠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但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相对有明显增高趋势。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累积妊娠率(64 % vs81.2%)与累积临床妊娠率(53.8%vs69. 3%)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 ,结论: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妊娠结果是良好的,结合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得到更高的临床妊娠结局。
-
-
-
-
李光荣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
| 2005年
-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妇科的常见病、疑难病之一.本文介绍了采用中医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显著,复发率低,且无毒副作用.
-
-
梁雪芳;
许明桃;
曹立幸;
王彦彦
- 《全国中西医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专题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中药对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状况的影响及其免疫学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rn 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将盆腔内异症患者的手术病历按术前用药情况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根据手术记录描述,按照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法标准进行评分,了解术前中药应用对盆腔状况的影响;进而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莪棱胶囊治疗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作用机制。rn 结果:回顾性研究中,中药组患者r-AFS评分低于空白组(P
-
-
-
梁雪芳;
冉青珍;
李燕钰
- 《全国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专题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应用药物对手术的影响. 方法:将手术病历按术前用药与否进行分组,包括莪棱系列治疗组、中成药组、西药组、空白组,将手术病历手术所见的记录按AFS-r评分法进行评分,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 结果:莪棱系列治疗组临床评分最低,与术前未使用药物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中成药和西药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莪棱系列药物术前应用可使盆腔粘连与腹膜异位病灶减少,从而使手术难度与手术风险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更容易实施.
-
-
-
-
-
- 萨鲁特系统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6-19
-
摘要:
本发明涉及木犀草素2‑(3,4‑二羟基苯基)‑,5,7二羟基‑4‑苯并二氢吡喃在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症状的方法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根据任何给药途径单独地或与其它物质(例如抗雄激素、抗孕激素、孕激素)结合的包含木犀草素的组合物。
-
-
-
-
-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9-0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通过脐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痛经的外用药袋。该药袋中所选取的药物有郁金、肉桂、泽兰、乳香、益母草、当归、白术、香附、白芍、甘草和丹皮。将这些药物粉碎,并按照一定的剂量进行配伍后,装入无纺布做的布袋中作为药芯,将其置于脐部神阙穴,它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对妇女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子宫颈炎和痛经有良好地治疗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