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36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中华儿女、今日民族、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云南省首届文化遗传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8年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等;白族民居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克辉、胡雪松、张军等。
白族民居
-研究学者
- 石克辉
- 胡雪松
- 张军
- 叶喜
- 吴君雯
- 安铮
- 宫艺兵
- 文彦
- 李擎
- 杨云慧
- 杨嘉尧(图)
- 杨树元
- 王波
- 王炎松
- 王璐璐
- 王逢瑚
- 胡晓燕
- 董晓英
- 袁铮
- 鹿杉
- 黄素涌
- 黄辉
- 丢丢
- 仲侣
- 何俊萍
- 何复全
- 余毅
- 冯欣(图)
- 冯永祺
- 冯润芝
- 凌超
- 刘扬武
- 刘聪
- 包崇美
- 单军
- 卫春青
- 向杰
- 吕宇
- 周林
- 咏苓
- 唐克云
- 唐勇
- 大卡
- 孔含嫣
- 孙丹婷
- 孟琪
- 季行
- 寸云激
- 寸荣基
- 康锦润
-
-
谢婳嫕;
董春雷;
强明礼
-
-
摘要:
为探究云南大理白族文化在现代旅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期为旅居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性的支持.根据白族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与现代旅居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意义,提出了在设计应用中重点表现白族建筑的文化元素.针对旅居建筑在民族地域文化中缺失本土特色以及同质化现象,从民族建筑保护创新的角度重新出发,对国内外旅居建筑案例进行调查研究.本着将白族民居文化运用于旅居设计的目的提出相应的符合现代建筑审美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在保留民族建筑文化的同时实现现代旅居文化的深层次发展.
-
-
郝丛雨;
毛谨;
郝亚婷;
寸荣基
-
-
摘要: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建筑艺术在这漫漫长河中蓬勃兴盛,传统民居建筑则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建筑上避俗趋新,传统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以大理鹤庆地区传统白族民居为例,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在不失传统建筑格局的前提下,提出了对民居进行现代化的更新改造,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结构安全性,设计出符合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
-
-
杜娟;
何俊萍
-
-
摘要:
文章以象图村为例,对传统民居的村落与民居之间的关系、建筑特点、建造工艺等角度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发现旅游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文章研究立足于实地考察,通过走访相关民居、政府部门等,分析民居建筑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村落特征,调研、了解村落与民居的形成及现状,最终得出对偏远山区传统村落象图村的保护和发展的方法一个构想.
-
-
李心一;
孔含嫣;
翟辉
-
-
摘要:
绿桃村白族民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独特形式的白族民居建筑土库房.其在平面布局、建筑材料和艺术处理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制,本文就笔者对于绿桃村几组白族民居建筑的测绘成果,洞察传统民居设计的精彩,以启迪当代民居设计.
-
-
-
冯润芝
-
-
摘要:
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地处白族村,有丰富的白族文化资源可以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可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让幼儿在熟悉的民族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进而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而深入了解白族优秀文化艺术,同时也能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传承白族传统文化。
-
-
赵粉;
李彦雪;
王名彧;
郭雨倩;
戚美惠
-
-
摘要:
云南省大理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繁荣文化的民族,主要居住于大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姿的民族风采,特别是云南省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既与自然和谐发展,又融入了白族的特色文化,充分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名族风格.对此,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云南省大理白族民居以及书本文献的阅读,对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审美进行探析.
-
-
王波;
张军
-
-
摘要:
选取大理白族现存的各类民居,利用PHOENICS模拟软件对在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各类民居室内通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三类新旧白族民居的自然通风效果与天井的关系,归纳出天井对各类白族民居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原理以及大理白族民居的自然通风原理,为今后当地白族民居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
-
顾家诚;
邢万里;
赵雁
-
-
摘要:
独特的白族传统民居在中国民居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大理的喜洲古镇坐落着许多经典的白族传统民居,是最适合研究白族传统民居的地方.论文以严家民居为例,通过解析白族传统建筑特征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从建筑文脉的角度探寻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内涵,总结出建筑文脉发展与城市现代化的矛盾及保护策略.
-
-
王波;
张军
-
-
摘要:
选取大理白族现存的各类民居,利用PHOENICS模拟软件对在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各类民居室内通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三类新旧白族民居的自然通风效果与天井的关系,归纳出天井对各类白族民居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原理以及大理白族民居的自然通风原理,为今后当地白族民居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
-
杨丽萍
- 《云南省首届文化遗传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
| 2009年
-
摘要: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承载着白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民居建筑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而不断倒塌和消失.尤其在今天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各民族传统风格的建筑正日趋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这使各民族保护自己特有的建筑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大理白族民居也不例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在特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中重新审视自己,重视、珍惜自己的传统民居文化,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本着去粗取精,提炼升华的原则,将传统民居发展成既可有效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又可满足现代人居住要求的现代白族民居,在这过程中除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外,尤其重视不断提高民众的整体文化素养,才能强化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真正实现对大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有效保护.
-
-
-
-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8年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大理白族围合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同时与汉族四合院建筑加以比较,指出白族民居在吸收汉族四合院基础上也由于自身环境、地域的变化而产生因地制宜的改变,从而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白族围合民居建筑,并广为影响周边民族.
-
-
吕宇
-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当今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由工匠与手风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框架.本框架基于既有的关于白族的建筑人类学研究、民居田野考察以及工匠访谈成果,试图导出一个完整的白族(建筑)工匠系统,着重近世大理一带的建筑遗存和工匠经验,并基于这些元素探索白族工匠的内在精神,以期为现世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支撑和依据.
-
-
吕宇
-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当今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由工匠与手风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框架.本框架基于既有的关于白族的建筑人类学研究、民居田野考察以及工匠访谈成果,试图导出一个完整的白族(建筑)工匠系统,着重近世大理一带的建筑遗存和工匠经验,并基于这些元素探索白族工匠的内在精神,以期为现世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支撑和依据.
-
-
吕宇
-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当今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由工匠与手风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框架.本框架基于既有的关于白族的建筑人类学研究、民居田野考察以及工匠访谈成果,试图导出一个完整的白族(建筑)工匠系统,着重近世大理一带的建筑遗存和工匠经验,并基于这些元素探索白族工匠的内在精神,以期为现世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支撑和依据.
-
-
吕宇
-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当今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由工匠与手风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框架.本框架基于既有的关于白族的建筑人类学研究、民居田野考察以及工匠访谈成果,试图导出一个完整的白族(建筑)工匠系统,着重近世大理一带的建筑遗存和工匠经验,并基于这些元素探索白族工匠的内在精神,以期为现世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支撑和依据.
-
-
-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大理双廊镇历史悠久景色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整个村落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保护村落原始形态,促进双廊镇旅游发展出发,研究其旅游特色及其发展模式,并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
-
-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大理双廊镇历史悠久景色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整个村落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保护村落原始形态,促进双廊镇旅游发展出发,研究其旅游特色及其发展模式,并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
-
-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大理双廊镇历史悠久景色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整个村落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保护村落原始形态,促进双廊镇旅游发展出发,研究其旅游特色及其发展模式,并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
-
-
-
-
-
- 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事业局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9-2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饮料领域,是一种将茶叶与食品和中药材合理搭配的营养保健茶,三道茶的原料为茶叶、核桃、乳扇、红糖、桂皮、花椒、蜂蜜,茶叶经烘烤至焦黄后,按1∶10~15的比例冲入沸水泡得醇香微苦的苦茶;在苦茶中加入2克生核桃片、2克烤熟的乳扇丝和3克红糖,再添加一定量的沸水,即为香甜不腻的甜茶;在苦茶中加入6桂皮、1克花椒和8克蜂蜜,再加进一定量的沸水,即为醇香之中微带麻辣的回味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