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痰热

痰热

痰热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1456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光明中医、中国民间疗法、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痰热的相关文献由401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安玲、马香兰等。

痰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1456 占比:99.96%

总计:231552篇

痰热—发文趋势图

痰热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安玲
  • 马香兰
  • 丁虹
  • 常学辉
  • 张伟
  • 张良芝
  • 杜凤丽
  • 王双双
  • 王敬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呼兴华; 赵奕淇; 刘厚利; 赵凌宵; 李玲
    • 摘要: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分析、挖掘治疗失眠相关组方的用药规律,探讨失眠与食积、痰湿等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19年)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内服方剂治疗失眠的文献,共收集医案114则(方剂118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及方剂演变特点,获得"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失眠的关系。结果所收集医案中频次前5位的证候,分别是痰热内扰、食滞胃脘、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虚弱;频次前6位的症状,分别是心烦、头晕、多梦、倦怠乏力、腹胀、口苦;频次前5位的治则治法分别是和胃、化痰、清热、健脾、消食。118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半夏、甘草、茯苓、陈皮、枳实;118首方剂中使用中药以温性、寒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多,以甘味、苦味、辛味药物居多,药物使用归脾、胃、肺经药物为主;所收集方剂中药组出现频率前3的组合:半夏—陈皮,半夏—甘草,半夏—茯苓;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7组。结论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治疗失眠,多应围绕痰热内扰、食滞胃脘、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虚弱等证候展开辨证,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可为临床治疗因胃气失和引起失眠提供了辨证与用药指导。
    • 李思涵
    • 摘要: 秋季,燥邪当令,人体易生燥热。《本草纲目》中提到,梨可以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此时适当食用甘甜的秋梨,刚好可以化解秋燥对肺造成的伤害,缓解因秋燥带来的热咳、消渴、痰热、便秘等病症。
    • 熊小花; 杨柳; 王莘智
    • 摘要: 痛风基本病因病机为人体正气不足,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蕴,热邪扰动,痹阻肢体经络气血,局部气血不通不荣,从而引发痛风。在其致病过程中,痰热之邪起关键作用,决定着发病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及最后的病理转归,瘀血因素贯穿其中。因此,临床治宜清热化痰、祛痹通络,兼顾利湿行瘀、扶助正气,疗效甚好。
    • 王小玲; 过伟峰
    • 摘要: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心理生理疾患,痰热内扰为其常见病机。凡辨证属典型痰热失眠者,根据痰热主次及轻重的不同,灵活遣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但部分痰热失眠患者症状不全,临床表现隐匿,辨析不详容易错漏。通过对痰热的致病特点推断分析及疗效反证,总结出非典型痰热失眠的辨析要点。对于此类非典型者,从痰热论治往往也取效明显。
    • (清)尤在泾
    • 摘要: 白色为寒,表症有之、里症有之、而虚症实症亦有之。凡风寒湿邪,国中皮腠,即为白苔。寒湿本系阴邪,白为凉象,故舌苔白色,如白滑而腻者,湿与痰也;白滑浓腻者,湿痰与寒也;惟薄白如无,则为虚寒;白如积粉,则湿热或痰热也。——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白苔舌》。
    • 李静
    • 摘要: 加味千金苇茎汤有清热排痰、化瘀消积、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瘀肺型,临床效果显著,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痰黄质稠量多,气喘,口干欲饮,食欲不振.
    • 摘要: 坚果营养丰富,吃起来又脆又香,是大家手边常备的零食。从养生角度讲,吃坚果不能过量,否则容易生痰生热。为延长保质期、保证口感,市面上的坚果加工方法多为烤、炒、油炸,结果是高油高糖高盐,吃多了容易上火。同时,中医认为坚果油脂含量高,膏脂难以运化,容易化生痰热。比较隐蔽的风险是,这种上火很多人不会想到是吃坚果造成的,长时间积累叠加会使“火”久郁体内,逐渐演变为“痰湿”,出现舌苔厚、口黏腻、双腿沉重、乏力等表现。
    • 王晓聪; 唐艳鹏; 张莎莎; 丁杰; 李欣怡; 胡胜华; 郝宏文
    • 摘要: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临床常见病,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有痰、气喘,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多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属肺炎喘嗽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为外邪侵袭,腠理不固.郝宏文教授认为外邪阻肺为本病主要原因,病机以肺气闭塞为先,痰热、瘀阻为其病理变化,三者又可互相转化,产生新的病理循环.治疗以开肺化痰、清热活血为原则.临床治疗时需辨证治疗,注意疾病变化,灵活用药.与单用西药相比,其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
    • 董致郅; 段娜; 于莹; 李明真; 陈欣月; 齐锡友; 高利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与痰热证候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共114例,分为痰热组71例、非痰热组4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时程均为2周.入院时采用NIHS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院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两组影像学上责任血管分布,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痰热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非痰热组,日常生活能力较非痰热组差(P<0.05),梗死部以旁正中动脉供血区多见(P<0.05).结论 痰热证候对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期应用清热化痰法是今后治疗此类疾病可取的方法之一.
    • 杜隽; 常诚
    • 摘要: [目的]总结符为民教授应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经验.[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病机,为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依据,阐述不同证型下经验用方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符为民教授结合儿童青少年心肝有余的生理特点、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病因病机总属心肝火旺、痰热不化,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的治法,以"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同时重视对患儿生活习惯和家庭氛围的调整.所附临床案例辨证为痰热上扰、心肝失调,治拟清热化痰、调肝宁神,采用"黄连温胆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符为民教授以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