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因分布

病因分布

病因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4730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甘肃科学学报、中国保健、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16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等;病因分布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莉、刘玻、吕寒静等。

病因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730 占比:99.93%

总计:94799篇

病因分布—发文趋势图

病因分布

-研究学者

  • 余莉
  • 刘玻
  • 吕寒静
  • 吴永红
  • 唐林芬
  • 王宇
  • 胡德春
  • 范建高
  • 邱志宏
  • 邱忠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霞
    • 摘要: 正常人胸腔中存在有少量液体,主要由壁胸膜分泌,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其病因分布差异较大,可伴发胸腔积液的疾病达100种以上,在我国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有肺结核、肿瘤、感染、心力衰竭、肝硬化、自发性液气胸等,其中以结核性胸腔积液最常见,占胸腔积液病因的一半以上。
    • 匡崇书; 邓灿友; 张正新
    • 摘要: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及多种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疾病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对不同疾病病因类型患者进行炎性标志物(PCT、CRP、ESR、铁蛋白)检测观察,将炎性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记录,最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导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的情况主要与患者自身患有其他疾病有关,在本次研究的142例患者当中,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存在70例(49.30%)、患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存在35例(24.65%)、患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存在26例(26.06%);另外风湿性疾病患者的ESR、铁蛋白指标水平最高,且PCT、CRP指标水平低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和肿瘤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P<0.05),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CRP、ESR、铁蛋白指标水平也明显低与肿瘤性疾病患者(P<0.05).结论:导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的情况主要与患者自身患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相关疾病有关,炎性标志物指标检测能够加快对患者疾病类型的诊断,同时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时效性,对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 柳萍
    • 摘要: 目的 探究青岛近海地区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 在时间段2017年4月—2019年3月间开展该次实验,将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中的慢性咳嗽诊断流程作为引导资料,对该时间段内随机抽选的青岛近海区域的,咳嗽时间在8周以上的103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分析不同患者的慢性咳嗽病因.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10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98例(95.15%),病因未明者5例(4.85%).103例患者中,单一病因85例(87.23%),双重病因13例(12.77%),三重病因1例(1.02%).咳嗽病因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40例(35.09%),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6例(31.57%),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15例(13.15%),变应性咳嗽(AC)7例(6.1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5例(4.38%),感染后咳嗽(PIC)4例(3.51%).结论 在青岛近海区域中,患者发生慢性咳嗽,主要以单一病因为主.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的原因,主要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当将这两种病因作为主要诊断目标,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进行引导.但总体来说引发慢性咳嗽的因素较多,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特点进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王伟鹏; 韦继青; 杨文青; 李爱芳; 陈继理
    • 摘要: 目的:为了研究急诊胃镜在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治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随机在我院内镜中心上消化道出血症患者病例中抽取120例,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病因差异和急诊胃镜诊断记录,分析急诊胃镜在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患者中的诊治效果.结果:急诊胃镜病因分析的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4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的1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舒张破裂出血16例,消化道肿瘤7例,其他上消化道疾病11例,确诊率100%.中老年组、青年组的分布比例为3:7,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治愈率均为100%.因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在诊治不同年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止血效果.
    • 李强; 况虹宇; 高娅; 吕铁伟; 易岂建
    • 摘要: 目的 了解引起儿童咯血的不同病因的分布率.方法 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e)中描述儿童咯血病因分布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1日,采用病例系列报告偏倚评价工具(CARE)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用Stata14.1对各研究中重要病因的分布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文献11篇,纳入咯血患儿523例.传统数据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肺炎或支气管炎)为儿童咯血最重要的原因(36.4%),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肺结核和心肺血管异常分别占10.3%、5.0%和5.8%,支气管扩张症5.7%,支气管异物1.9%,外伤1.3%,其他病因10.4%,不明原因咯血占9.1%.Meta分析显示,肺炎或支气管炎在国内外咯血患儿中的分布率为39.8%(95% CI:35.4%~44.1%),IPH 8.3%(95% CI:4.6%~12.1%),肺结核4.5%(95%CI:2.5%~6.5%),支气管扩张症4.9%(95% CI:2.7%~7.1%),心肺血管异常为9.0%(95%CI:4.9%~13.2%).国内儿童咯血的病因分布率与整体相比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儿童咯血病因以感染性疾病、IPH和心肺血管异常最常见,其他疾病及不明原因咯血约占20%左右.
    • 方晓琳; 汪俊; 郭韶梅; 王红鸾; 蔡得汉
    • 摘要: 目的 探讨发热查因患者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因不明原因发热在我科住院并最终确诊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结果 42例患者中, 感染性疾病24例, 占57.1%, 其中肺内外结核所占比例最重, 感染部位最多见于肺.病原体覆盖有普通细菌、真菌、结核, 布鲁氏菌病, 非结核分支杆菌等.结缔组织疾病10例, 23.8%, 肌炎, 皮肌炎所占比例相对稍高.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方面4例, 占9.5%, 其中淋巴瘤2例, 嗜血细胞综合症及骨髓瘤各1例.其他占9.5%, 有药物热, 体温中枢调节异常, 亚急性甲状腺炎, 克罗恩病各1例.结论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众多, 发病机制各不相同, 错综复杂, 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 其次结缔组织病仍占重要地位, 但肿瘤及其他病因也占有相当比例.在临床工作中, 需开阔思路, 反复询问病史, 详尽体格检查, 完善必要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或追踪影像学检查, 尽量获得病原学或组织学病理, 以期尽早明确诊断.
    • 汤洪毅; 郑艺; 陈京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牙龈出血的病因分布及氧化锌碘仿糊剂塞治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急诊牙龈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分析急诊牙龈出血的病因分布,给予碘酊棉球填塞或氧化锌碘仿糊剂治,比较氧化锌碘仿糊剂塞治临床止血效果.结果 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48例,占总数的60.0%,显著高于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40.0%(3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11),且经碘酊棉球填塞或氧化锌碘仿糊剂塞治后,虽均于3d内血止,且无感染现象出现,但氧化锌碘仿糊剂治疗时,15min内成功止血患者显著较碘酊棉球填塞治疗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2,P=0.017).结论 急诊牙龈出血病因复杂,包括局部以及全身性因素,氧化锌碘仿糊剂塞能迅速止血,局部暂时止血效果良好,能在确定病因前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 许媛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方法,以为慢性咳嗽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编制提供参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咳嗽病60例患者,结合病因差异推行个性化治疗办法.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确诊56例,确诊率为93.3%,其中单一病因咳嗽81.7%(49/60),二重病因10.0%(6/60),三重病因1.6%(1/60).56例患者一经确诊后就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52例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临床控制(92.9%),其余4例为显效(7.1%).结论:解剖学诊断程序与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是慢性咳嗽确诊的主要方法,结合咳嗽病因的差异性编制治疗给药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该检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罗国华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并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其中医证型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5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并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其中医证型展开探讨.结果:选取15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单一因素致病患者、二重因素致病患者、致病因素不明患者对应的例数分别为143例、5例、2例.致使慢性咳嗽症状产生的因素包含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急性支气管炎、感染诱发咳嗽、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其他病因等,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中医证型展开分析可知,患者的中医证型包含以下五种:痰湿阻肺证,痰热郁肺证,风寒犯肺、肺气亏虚证,肝胃不和、肝火犯肺证,阴虚肺燥证等.结论:在慢性咳嗽病症中,主要致病因素为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而为临床后续相关诊治处理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